深秋的晨光中,周家彆墅比往常更加忙碌。玥光計劃的啟動讓這個家族迎來了新的使命,每個人都以各自的方式投入其中。
晨間的籌備
清晨,周景珩在書房裡仔細審閱康複中心的建築設計圖,蘇念楊在一旁提出建議:這裡的走廊應該更寬,方便輪椅通行。
你說得對。周景珩立即在圖紙上做標記,還要考慮安裝扶手。
花園裡,周玥在林燁的陪伴下進行康複訓練。她的步伐雖然緩慢,但每一步都堅定有力。今天感覺特彆好,她對弟弟說,也許是因為這個項目給了我新的動力。
蘇念晴和傅時深帶著最新研發的康複設備匆匆趕來。這是我們和工程學院合作開發的智能康複裝置,傅時深展示著設備,可以實時監測患者的運動數據。
三位老爺子也早早來到現場。周老爺子檢查著建築工地的安全措施,蘇老爺子審閱康複課程設置,傅老爺子則與國際康複專家進行視頻會議。
意外的訪客
上午十點,一位特殊的客人到訪。她是周玥在空軍時的戰友李芸,現在也是一位因傷退役的飛行員。
聽說你們在做一個康複項目,李芸握著周玥的手,我想來幫忙。我經曆過這個過程,知道傷員最需要什麼。
周玥激動地擁抱戰友:有你加入太好了!
李芸的到來讓項目團隊更加完整。她以親身經曆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康複不僅是身體的恢複,更重要的是重建對生活的信心。
蘇念楊深受啟發:我們可以開設一個特殊的藝術療愈課程,讓傷員通過創作表達情感。
周景珩立即表示支持:這是個好主意,心理康複同樣重要。
施工現場的溫馨時刻
午後,康複中心的建築工地上演了溫馨一幕。周景珩推著周玥的輪椅,帶她參觀建設進展。
這裡將是物理治療區,周景珩指著圖紙,那邊是心理輔導室。
周玥眼中閃著淚光:沒想到我受傷的經曆,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林燁始終陪伴在側,細心地為妻子披上外套:你會成為很多人的希望。
三位老爺子也在現場各顯神通。周老爺子指揮工人們注意安全,蘇老爺子檢查建築材料是否符合標準,傅老爺子則確保每個細節都達到國際水平。
蘇念楊帶著畫架來到工地,她要記錄下這個特殊時刻。我要把康複中心從無到有的過程都畫下來,她說,這本身就是一段動人的故事。
學術與藝術的融合
傍晚,蘇念晴組織了一場特彆的研討會,將學術界和藝術界的專家聚集在一起。
康複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蘇念晴在會議上說,我們需要多學科的合作。
傅時深展示了他們研發的新型康複設備: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為每位患者定製個性化的康複方案。
蘇念楊則提出了藝術療愈的概念:創作過程本身就有治愈的力量。
周景珩從醫學角度補充:藝術創作可以激活大腦的不同區域,對神經康複很有幫助。
這場跨學科的討論產生了許多創新的想法。李芸作為康複者代表,為這些理論提供了實踐的視角。
月下的誓言
夜幕降臨,康複中心的工地上亮起溫暖的燈光。周家人在新建築前舉行了一個簡單而莊嚴的儀式。
周景珩推著周玥來到場地中央:這個項目因你而生,也必將因你而發光。
周玥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我希望這裡能成為所有傷者重獲新生的地方。
蘇念楊展示了她為項目設計的ogo——一隻從火光中重生的鳳凰:這是新生的象征。
三位老爺子共同為項目奠基。周老爺子埋下第一鏟土,蘇老爺子放下時間膠囊,傅老爺子種下一棵象征希望的樹苗。
這棵樹會隨著康複中心一起成長,傅老爺子說,就像希望永遠在生長。
新的希望
深夜,周景珩和蘇念楊還在書房裡完善方案。
我們要讓這裡成為全國最好的康複中心,周景珩堅定地說,為每個傷者提供最專業的幫助。
蘇念楊握住他的手:我們會做到的。因為有這麼多人的支持,有這麼多的愛。
陽台上,周翊軒和宋雨霏望著工地的方向。
我們的孩子們,宋雨霏依偎在丈夫懷裡,正在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周翊軒點頭: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月光下,康複中心的輪廓已經清晰可見。這裡將不僅是一個醫療機構,更是一個傳遞愛與希望的地方。而周家的故事,也因為這個特殊的項目,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秋夜裡,每個人都相信:隻要有愛,就有無限可能;隻要攜手同行,就能創造奇跡。
喜歡風起京華,攜手一生請大家收藏:()風起京華,攜手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