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鄉政府和縣水利局派出的技術指導小組,帶著簡陋卻關鍵的水文探測設備和一批急需的鐵鍬、鋼釺、繩索等工具,冒著酷暑徒步趕到了村裡。帶隊的是一位頭發花白、麵容黝黑的老水利技術員,他仔細查看了野熊坳的地形和村民開鑿的進度,用沙啞卻堅定的嗓音肯定道:“你們找對地方了!這山勢,這岩層,下麵肯定有活水!好樣的!就這麼乾,按照這個方向挖,沒錯!”他還帶來了縣裡緊急調撥的五百米應急供水軟管,雖然對於漫長的引水路線來說隻是杯水車薪,但卻解決了從泉眼到第一個蓄水點的關鍵連接問題,尤其適合跨越複雜地形。
緊接著,由共青團縣委組織的“青年抗旱突擊隊”二十多名隊員,扛著鮮豔的旗幟、背著沉重的行囊也趕來了。這些年輕的機關乾部、學校教師、企業員工,雖然缺乏山地勞動經驗,手掌嬌嫩,不一會兒就磨出了水泡,但乾勁十足,熱情似火。他們立刻被編入各個小組,有的協助搬運沉重的竹管,有的負責燒水送飯、照顧傷員等後勤保障,為連續奮戰多日、幾乎筋疲力儘的村民們帶來了寶貴的生力軍和鼓舞。
第二天下午,一陣陌生而巨大的螺旋槳轟鳴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山野的寂靜。一架橙紅色的應急救援直升機,在村子上空盤旋片刻後,在相對平坦的打穀場上艱難降落,卷起漫天塵土。艙門打開,跳下來的竟是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和幾名扛著攝像機的媒體記者!他們帶來了整整一噸的瓶裝飲用水、幾十箱壓縮餅乾和一批急需的藥品,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攝像機真實記錄下了紅星村村民在絕境中不屈不撓、開山引水的抗爭畫麵。記者們采訪索拉支書,拍攝工地上忙碌的身影,鏡頭對準了那條正在延伸的竹管巨龍。
當晚,省電視台的晚間新聞就以《涼山深處,紅星村數百村民絕境求生,開山引水戰旱魔》為題,頭條報道了紅星村的嚴重旱情和驚天動地的自救行動。新聞鏡頭裡,索拉支書嘶啞卻堅定的動員、陳旭滿是血汙卻目光灼灼的麵孔、蘇瑤和孩子們製作竹管時的專注以及那條在陡峭山脊上蜿蜒、由無數竹筒連接而成、在夕陽下閃爍著金光的竹管巨龍……這些畫麵,通過電波,清晰地傳遍了千家萬戶。
主播用莊重而充滿感情的聲音解說:“觀眾朋友們,您現在看到的是發生在我國西南涼山深處,紅星村的真實場景。持續數月的特大旱情,讓這個彝族山村瀕臨絕境。但是,村民們沒有放棄!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男女老少齊上陣,憑借最原始的工具和驚人的毅力,正在開鑿大山,引水自救!”
鏡頭特寫推近索拉支書那張溝壑縱橫、滿是汗水泥汙的臉,他正舉起糊滿泥漿的鐵桶,嘶吼著動員村民,聲音沙啞卻有著撼動山嶽的力量。接著,畫麵切換到野熊坳——陳旭赤裸著上身,古銅色的脊背肌肉賁張,汗水如溪流般淌下,與手臂上已經乾涸發黑的血跡混合。他正和夥伴們呐喊著撬動一塊巨石,陽光下,他年輕的臉龐上滿是堅毅,那雙眼睛即便隔著屏幕,也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灼熱的光芒和不屈的意誌。
然後,畫麵轉向後山工場:蘇瑤頭發淩亂,臉頰沾著竹屑和蠟漬,正專注地演示如何刮削竹膜,眼神清澈而堅定;她身旁的孫小雅、林雪,以及瓦爾等孩子們,個個神情專注,儘管雙手破損,卻依然一絲不苟地忙碌著。那條已經初具規模、沿山勢而下的竹管長廊,在航拍鏡頭下宛如一條正在蘇醒的青色巨龍,蔚為壯觀。
報道詳細講述了旱情的嚴峻,展示了乾涸的澇壩、見底的古井、枯萎的苦蕎,以及村民排隊取水時絕望的眼神。然後,重點落在了村民如何發現水脈、如何克服萬難開鑿通道、如何用傳統智慧解決竹管密封難題,以及來自政府和社會的初步援助。報道最後,鏡頭定格在那股剛剛從岩石縫隙中湧出的、渾濁卻充滿希望的泉水上。
當晚,這條長達五分鐘的頭條新聞,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全省範圍內引發了巨大反響。
新聞尚未播完,省電視台的熱線電話就被打爆了。無數觀眾含著熱淚,打電話到電視台,詢問捐款捐物的方式,表達對紅星村村民的敬佩和牽掛。社交媒體上,紅星村抗旱、涼山脊梁等話題迅速衝上本地熱搜榜首。網友們紛紛留言:
“看哭了!這才是真正的堅韌不拔!”
“致敬!每一位村民都是英雄!”
“那個叫陳旭的小夥子,還有那個女學生蘇瑤,太了不起了!”
“蜂蠟密封,老祖宗的智慧啊!瓦爾小朋友好樣的!”
“請公布捐款渠道,我想儘一份力!”
報道播出後,援助的浪潮真正開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湧動起來。
首先,省慈善總會迅速行動,首批緊急救災捐款在新聞播出後兩小時內就審批到位,指定用於為紅星村購買急需的抗旱物資如更多、更長的輸水軟管、高效水泵、柴油發電機燃油)和後續小型水利設施的加固建設。
省農業廳的反應極為迅速,不僅加派了農業專家小組,還緊急調撥了一批抗旱保苗的農用物資如抗旱劑、保水劑),並指示專家組必須指導村民在通水後,如何最大限度地搶救那些瀕死的苦蕎幼苗,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
省地質勘探局的主要領導在看到新聞後,親自致電下屬單位,一支由三名精乾技術人員組成的小分隊,帶著更先進的地質雷達、流速儀等專業設備,在第二天一早便緊急出發,前往紅星村。他們的任務是加入對野熊坳水脈的精確勘探工作,評估水量的穩定性,為引水工程提供更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持,確保引水工程的長期有效性。
更令人感動的是來自民間的自發援助。幾家省內的民營企業,包括一家建材公司、一家機械設備廠和一家物流公司,在新聞播出後立即自發組織起來。他們聯合組建了一支小型車隊,滿載著企業捐贈的一台大功率柴油發電機、兩台高揚程水泵、大量燃油、以及一批食品和藥品,連夜啟程,趕往紅星村。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被紅星村的精神感動了,必須做點什麼!”
喜歡星光耀雄鷹請大家收藏:()星光耀雄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