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那個從鐵皮櫃找到的高價值物資。
從背包將圖紙取出,虛擬光幕居然出現這件物品的相關信息。
【論被動式地熱通風管道對地下建築、節能建築的應用】
品質:稀有
介紹:可優化藏身處通風管道結構、自動調節室內氣溫、耗能近乎為零,加裝輔助設備可擁有防塵、防異味、防倒灌、濕度控製、極端天氣應對效果。
功能:地下藏身處室溫恒定在10~25℃左右,加裝輔助設備後,可進行室溫調節。
“這個圖紙效果不錯啊!"於淵眼底露出喜色。
自動調節室內氣溫,耗能近乎零...
這不相當於天然空調嗎?
再加上後麵那些效果,簡直就是地下藏身處最完美的通風係統。
細看這幾張圖紙,一根根線條將地熱通風管道繪製得清清楚楚。
幾根深埋地下的管道將地下建築與地表連接,各種專業術語和符號在不同位置做著標注,並做詳細介紹。
簡單來說地熱通風管道,就是利用地下土壤恒溫特性來調節空氣溫度的自然通風技術。
地下1.5~3米的深度,溫度常年穩定在10~15℃,因此外部空氣通過埋地管道時,會被土壤加熱或冷卻,實現溫度調節。
這套係統利用的是自然氣壓差,不需要任何電力設備,自然也就沒有所謂能耗。
圖紙上還列舉了不同材質管道的優缺點,以及布局優劣勢,主要就是管道長短、掩埋深度選擇、蛇形或直線排列的區彆。
當然還有進氣口、出氣口以及管道坡度的細節標注。
尤其是管道坡度隻需要輕微傾斜1%~2%,就能將冷卻時產生的冷凝水排放到排水坑,避免冷凝水倒灌。
可謂相當全麵細節。
完成以上優化,就能實現零能耗,自然調節地下建築溫度的目標。
但如果適當增加輔助設備,就會獲得更加全麵的功能。
比如低速風機能調節換氣風速、增加空氣過濾網或濕度控製裝置,就能實現防塵、防異味、除濕效果。
甚至還能增加溫度調節的效果。
虛擬光幕也再次出現了是否將圖紙添加進優化路徑的提示信息。
“優化,必須優化!”
於淵一刻也不想等待,當即選擇添加優化路徑。
手中圖紙微微一閃,就消失不見。
【藏身處通風管道優化路徑已添加,請自行查看!】
打開【生存】——【藏身處設施管理日誌】——【通風管道建造列表】
果然,【地熱通風管道】已經出現在建造列表,隻是令於淵有些尷尬的卻是,想要建造【地熱通風管道】必須完成3級【通風】的建造才可以繼續優化升級。
但他連最基礎的單管道通風口,都還沒建造。
好家夥!
得到的技術過於先進,暫時無法使用。
這找誰說理去,於淵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這也讓於淵有了乾勁,就將這個地熱通風管道當作短期目標吧!
當所有東西分類整理一下,最後他麵前隻剩三樣讓於淵拿不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