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與道:亂世菩提盛世塵
第一卷:佛·泥金塑骨情難全
第10章:撕破金玉言質問與決裂
柳如煙望著緊閉的山門,又看看身邊絕望無助的百姓,心中的憤怒如洶湧的潮水般翻湧。她緊握著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卻渾然不覺疼痛。
“淨聖法師,九空大師!你們就這般鐵石心腸,對這些苦難的百姓視而不見嗎?”柳如煙大聲呼喊,聲音在清冷的山風中回蕩,帶著無儘的悲憤。
許久,山門緩緩打開一條縫隙,淨聖法師那張平靜無波的臉出現在門縫後。他雙手合十,微微躬身,說道:“施主,此乃亂世,一切皆有因果。佛門弟子需潛心清修,方能不被塵世的劫難所擾。”
“因果?潛心清修?”柳如煙怒極反笑,“當我們在佛前虔誠祈願,奉獻香火錢時,你們宣揚佛的慈悲與庇佑。可如今,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你們卻以因果、清修為借口,將他們拒之門外。這就是你們所謂的佛法?”
九空大師從淨聖法師身後走出,臉上帶著一絲不悅,“施主,莫要胡言。佛門之地,本應清淨。亂世之中,眾生皆苦,此乃他們自身業障所致,非佛門所能乾涉。”
“自身業障?”柳如煙向前踏出一步,直視著九空大師的眼睛,“難道那些無辜的孩童,嗷嗷待哺,也有業障?那些辛勤勞作的百姓,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為何要承受這般苦難?你們口中的佛法,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安逸,為了維護那些所謂的因果,而置蒼生性命於不顧!”
淨聖法師眉頭微皺,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施主,你修行尚淺,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這世間的苦難,是輪回的必然,隻有通過修行,方能超脫。”
“超脫?”柳如煙冷笑一聲,“在你們享受著香火供奉,宣揚著超脫之時,道家的玄清居士和他的師兄弟們,卻不顧自身安危,下山救助百姓。他們沒有高深的佛法,沒有華麗的言辭,隻是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對蒼生的守護。而你們呢?”
周圍的百姓們聽到柳如煙的話,也紛紛附和起來。
“是啊,道家的仙人都來救我們了,你們這些和尚卻躲在寺廟裡!”
“平日裡收了我們那麼多香火錢,關鍵時刻卻不管我們死活!”
“什麼佛門聖地,簡直就是冷血無情之地!”
淨聖法師和九空大師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淨聖法師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道家有道家的道,佛門有佛門的法。我們的選擇,是為了保存佛門的力量,以便在未來更好地度化眾生。”
“未來?等你們所謂的未來,這些百姓都已經死了!”柳如煙眼中閃爍著淚光,“你們滿口的慈悲,卻從未真正給予過百姓一絲一毫的幫助。我在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見我佛心生憐,原是未獻香火錢!今日,我算是看透了你們的真麵目!”
說罷,柳如煙決然轉身,朝著山下走去。她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如此單薄,卻又帶著一種毅然決然的堅定。
潘金蓮見狀,猶豫了一下,也邁著細碎的步子跟了上去。她拉住柳如煙的衣袖,低聲說道:“如煙,我們……真的要走嗎?佛門……”
柳如煙停下腳步,看著潘金蓮,眼中滿是憐憫與決絕,“金蓮,佛門已非我們所向往的那般慈悲之地。與其在這裡祈求那些虛偽的憐憫,不如跟隨道家,為百姓做些實事。”
潘金蓮咬了咬嘴唇,眼中滿是掙紮,但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兩人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下山,身後是依舊緊閉的山門,以及那些憤怒與絕望交織的百姓的目光。
而此時,在山腳下的道家營地,玄清居士正帶領著師兄弟們忙碌地救助著難民。營地中,搭建起了一座座簡易的帳篷,用來安置受傷的百姓。火上煮著熱騰騰的粥,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玄清居士穿梭在人群中,為傷者診治,他那平和而堅定的麵容,給人一種安心的力量。
“多謝仙人救命之恩!”一位老者跪在玄清居士麵前,老淚縱橫。
玄清居士趕忙扶起老者,微笑著說道:“老人家,莫要如此。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清風上人則在一旁指揮著眾人搬運物資,他那挺拔的身姿,在忙碌的人群中顯得格外醒目。
柳如煙和潘金蓮來到營地時,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溫暖而又忙碌的畫麵。柳如煙深吸一口氣,心中的悲憤稍稍平息了一些。
“姑娘,你們來了。”清風上人看到柳如煙和潘金蓮,走上前來,微笑著說道。
柳如煙點了點頭,說道:“清風上人,我們想留下來,和你們一起救助百姓。”
清風上人微微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好!多一份力量,便能多救一些百姓。”
柳如煙和潘金蓮立刻投入到救助工作中。柳如煙幫著照顧傷者,為他們擦拭傷口,喂水喂飯。潘金蓮則在一旁幫忙準備草藥,雖然她的動作略顯生疏,但眼神中卻透著認真與堅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營地中的篝火熊熊燃燒著,照亮了每一個疲憊卻又充滿希望的臉龐。
柳如煙坐在篝火旁,望著跳躍的火苗,心中思緒萬千。她想起了在佛門的種種,那些所謂的佛緣,那些華麗的言辭,如今看來,都如夢幻泡影般虛幻。而道家,雖然沒有佛門那般金碧輝煌,沒有那些高深莫測的佛法,但他們的行動,卻真正詮釋了對蒼生的關懷與守護。
“在想什麼呢?”玄清居士不知何時來到柳如煙身邊,輕聲問道。
柳如煙抬起頭,看著玄清居士那和藹的麵容,說道:“玄清居士,我在想,為何佛門與道家,在麵對亂世時,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選擇?”
玄清居士微微歎了口氣,說道:“佛道雖皆為修行之道,但理念卻有所不同。佛門講究因果輪回,認為世間苦難皆是眾生自身業障所致,需通過修行來超脫。而道家則主張順應自然,在力所能及之時,幫助眾生,與天地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