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絲還在柵欄外飄著,林野蹲在火塘邊翻烤著魚乾,指尖無意間蹭到塊粗糙的樹皮——是昨天砍乾柴時,從榕樹上剝下來的,纖維又長又韌,泡在水裡還沒爛。他心裡突然一動:總不能一直裹著破帆布,要是能織塊布,既能擋雨又能保暖。
“試試用樹皮織布。”他當即起身,從雨棚下翻出那堆榕樹皮,先放進陶罐裡泡著——得讓樹皮泡軟,才能把纖維剝出來。等了約莫兩個時辰,他撈起泡得發脹的樹皮,放在石板上,用石斧背反複捶打。“砰砰”的捶打聲混著雨聲,樹皮漸漸散開,露出裡麵白白的纖維,像團細麻線。
他把捶好的樹皮纖維撕成一縷縷,坐在火塘邊,借著暖光撚線——左手捏著纖維頭,右手往懷裡搓,搓出細細的線,再把幾縷線擰在一起,做成更粗的繩線,繞在木梭上用小木棍削的)。這活兒費勁兒,搓了半個下午,才攢夠小半梭線。
第二天雨小了些,林野在窩棚裡搭了個簡易織布架——兩根粗木柱釘在地上,頂端橫架根木棍,再在木棍上綁上幾十根豎線經線),每根線之間留著指寬的縫。他坐在織布架前,手裡拿著木梭,把橫線緯線)從經線的縫隙裡穿過去,穿完一道,就用木梳石片磨的)把線壓實。
可剛織了兩指寬,線就總斷。林野琢磨了半天,才發現是纖維擰得不夠緊,而且經線拉得太鬆。他重新撚線,把纖維擰得更密,又把經線往木柱上拽緊,綁了個死結。這次再織,線穩多了,木梭在手裡越來越順,織出的布也越來越平整,隻是速度慢,一天下來,才織出巴掌大的一塊。
到了第三天,雨終於停了。林野沒去撿海貨,也沒去加固柵欄,一門心思撲在織布上。手指被纖維磨得發紅,他就用獸油抹了抹;木梭磨得手疼,他就找塊獸皮裹在柄上。織到傍晚時,那塊布已經有半米長,雖然粗糙,卻能看出模樣——纖維縱橫交錯,能擋住風,還透不了雨。
他把織好的布鋪在石板上,借著夕陽的光看了又看,心裡滿是歡喜。這是他在島上第一次做出除了工具和食物以外的東西,不是靠撿,不是靠獵,是靠自己一點點織出來的。他摸了摸布麵,雖然硬邦邦的,卻比破帆布結實多了,等織夠兩塊,就能縫件簡易的外套,再織塊小的,能當墊子鋪在防水布上。
可剛收起布,林野突然想起霧族的植物編織物後麵章節伏筆)——他織的布這麼粗糙,說不定能找些更軟的纖維。他趕緊往雨林邊緣跑,在之前發現可食用蕨類的地方,果然找到幾株苧麻——葉子下的莖稈裡,藏著更細更軟的纖維。他小心翼翼地把苧麻莖稈砍下來,捆成捆帶回窩棚,打算等下次泡樹皮時,一起捶打撚線。
夜裡,林野躺在火塘邊,看著那塊織好的粗布,心裡盤算著:明天再織半天,就能湊夠做外套的布,然後用藤條當線,把兩塊布縫起來。等雨季徹底過了,再多找些苧麻,織塊更軟的布,說不定還能給以後遇到的人伏筆)做件像樣的衣服。
火塘裡的火苗跳動著,映得粗布泛著暖光。林野摸了摸布麵,忽然覺得,在這危險的島上,不光要活下去,還要活得像樣點——有能擋雨的窩棚,有能防獸的柵欄,有能果腹的食物,現在還有了自己織的布,這樣的日子,才算真的在島上紮下了根。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