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漫過潮間帶的礁石,林野就扛著石斧往竹林跑。自從上次在水潭底找到金屬盒子,心裡就揣著個念頭——要造個結實的木筏,順著潮汐往遠海走,說不定能找到另一把鑰匙的線索,或是發現新的物資點。
竹林裡的毛竹長得筆直,碗口粗的竹稈高聳入雲,葉片在風裡“嘩嘩”響。林野選了幾株長得最粗實的,石斧掄圓了砍下去,“嘭嘭”的悶響震得手發麻。竹稈韌性足,砍了十幾下才斷,“嘩啦”一聲倒在地上,壓得雜草亂顫。他把竹稈截成兩米長的段,去掉枝丫,隻留光禿禿的竹身,用藤繩捆成捆,一趟趟往海岸扛。
太陽升到頭頂時,海岸邊已經堆了二十多根竹稈。林野沒歇著,又去潮間帶撿了些粗麻繩從沉船殘骸裡翻出的,泡在海水裡還沒朽),還有幾塊平整的木板——用來當木筏的底板,防止腳滑。他先把竹稈並排鋪在沙灘上,每根之間留著半尺縫,再把木板鋪在上麵,用麻繩把竹稈和木板緊緊綁在一起,橫豎各繞三道,繩結打得死死的,拽都拽不動。
可剛綁完一半,林野就發現木筏太輕,怕被浪掀翻。他趕緊往竹稈間隙裡塞了些曬乾的茅草,再鋪上一層棕櫚葉,既能增加重量,又能擋點海水。最後在木筏中間豎了根粗竹杆當桅杆,綁上塊破帆布當帆——借風力能省不少勁,不用全靠手劃。
傍晚時,木筏終於造好了。三米長、兩米寬的竹筏,浮在淺灘上穩穩當當,帆布帆被風吹得鼓鼓的,像隻展翅的鳥。林野跳上去試了試,木筏隻往下沉了一點,腳踩在棕櫚葉上軟軟的,一點不滑。他心裡一喜,趕緊回窩棚拿了些必備的東西:竹籃裝著烤魚乾和淡水,腰間彆著漁刀和石斧,急救包掛在桅杆上,甚至還帶了把長柄叉——防海裡的魚怪,也能當船槳用。
第二天一早,潮水剛漲起來,林野就推著木筏往深海走。帆布帆借著東風,木筏“嗖嗖”地往前飄,海浪拍在竹稈上“嘩嘩”響,濺起的水花打在臉上,涼絲絲的。他站在木筏中間,手裡握著長柄叉當舵,眼睛盯著遠處的海麵——昨天觀察潮汐時,發現東邊海域的浪比較小,適合初探。
劃了約莫一個時辰,岸邊的窩棚已經變成了個小黑點,周圍全是茫茫大海,隻有幾隻海鳥在頭頂盤旋。林野停下帆,坐在木筏上歇了歇,拿出淡水喝了口。就在這時,水裡突然“嘩啦”一聲,竄出條半米長的魚,鱗片閃著銀光,圍著木筏轉了兩圈,又鑽回水裡不見了。
“有魚!”林野心裡一動,拿起長柄叉,盯著水麵。沒過多久,水麵又泛起一圈漣漪,他猛地把叉紮下去,“噗嗤”一聲,叉尖正好紮中條海魚,魚在叉上掙紮著,尾巴拍打著水麵。林野趕緊把魚拽上來,塞進竹籃裡——這魚比潮間帶的魚大多了,夠吃兩頓。
他接著往前劃,越往深海走,海水越藍,能看到水下成群的小魚遊來遊去。突然,遠處的海麵上出現了個小小的黑點,林野趕緊拿起望遠鏡一直掛在脖子上)——是塊礁石!比岸邊的礁石大得多,周圍好像還有些沉船的殘骸。
他趕緊升起帆,朝著礁石劃去。離礁石越近,看得越清楚——礁石上長滿了青苔,周圍的水裡漂著些木板和繩索,像是艘沉了很久的船。林野把木筏停在礁石邊,跳上礁石——礁石頂很平整,能站人,他借著望遠鏡往沉船殘骸裡看,隱約能看到些金屬物件,說不定有能用的東西。
可剛想下水裡探探,潮水突然開始退了,海浪變得越來越大,木筏在水裡晃得厲害,差點被浪掀翻。林野心裡一緊——昨天記錄潮汐時,下午退潮會很快,再不走就怕回不去了。他趕緊跳回木筏,收起帆,拿起長柄叉使勁往回劃。
退潮的水流很急,木筏被衝得東倒西歪,林野劃得胳膊都酸了,才慢慢靠近岸邊。等把木筏拖上沙灘,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他癱坐在沙灘上,大口喘著氣,看著竹籃裡的海魚和桅杆上的急救包,心裡滿是歡喜——雖然沒來得及探索沉船殘骸,但這次初探近海很成功,木筏結實,潮汐規律也摸得差不多了,下次準備充分了,再去礁石那邊看看。
回到窩棚,林野把海魚收拾乾淨,烤了半條,剩下的用鹽醃好,掛在柵欄上風乾。他坐在火塘邊,啃著烤魚,摸著木筏上帶回來的麻繩,心裡默默盤算:下次要給木筏加個擋板,擋住濺上來的海水;再做個木槳,不用總靠長柄叉劃;還要帶更多的淡水和食物,爭取在海上待更久,好好探索下那塊礁石和沉船殘骸——說不定裡麵藏著另一把鑰匙的線索,或是更多能救命的物資。
火塘裡的火苗跳動著,映得林野的臉忽明忽暗。他知道,初探近海隻是開始,以後還要乘著木筏去更遠的地方,去揭開島上的秘密,去尋找離開的希望。而這結實的木筏,就是他駛向未知的第一步,不管前麵有多少風浪,他都要勇敢地劃下去。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