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剛把泉眼的水麵染成淡白,林野就蹲在沙丘上,望著遠處的雨林和海岸出神。手裡攥著塊從泉眼邊撿的光滑石子,指尖摩挲著石麵——昨天整理泉眼時,看著窩棚方向的炊煙,突然覺得那地穴窩棚太單薄了:茅草屋頂擋得住雨卻防不住大雪,柵欄隻能攔小獸,要是遇到野狗群或是更大的獸物,根本撐不住;更彆說離雨林太近,夜裡總聽到林子裡的動靜,睡不踏實。
“得建個真正的避難所。”這個念頭像顆種子,在心裡猛地紮了根。之前的地穴窩棚是臨時湊活的,可現在他有了草藥、泉眼,還握著銅鑰匙和秘密線索,要在島上長期待下去,甚至探索霧穀,必須有個結實、安全、能擋風遮雨防猛獸的永久住處。
他站起身,沿著海岸和泉眼之間的路來回走——避難所不能離泉眼太遠,取水方便;也不能離海岸太近,怕漲大潮淹到;更不能靠雨林太近,得避開獸蹤和毒蛇。走了約莫一個時辰,終於在背風的山坳口停住腳——這裡地勢高,能看到遠處的海麵和泉眼,山坳擋住了海風,地麵是堅硬的黃土地,不用怕雨季積水,周圍隻有幾棵稀疏的桉樹,沒有密林的瘴氣和獸患,簡直是絕佳的選址。
林野蹲下身,用石斧在地上畫了個長方形——長五米,寬三米,足夠他住,還能隔出儲物區和烹飪區。他又在長方形的角落畫了個小圓圈,是火塘的位置,得離牆壁遠些,免得燒到木頭;門口朝東,對著泉眼的方向,采光好,還能看到來人。
越畫心裡越亮堂,他甚至想到了屋頂要蓋兩層,底層茅草,上層鋪些棕櫚葉,更能擋雨;牆壁要用原木搭建,榫卯結構之前試過初步的,能用上),比泥土牆結實;還要留個小窗戶,既能通風,又能觀察外麵的動靜。
回到窩棚時,太陽已經升到頭頂。林野沒顧上吃飯,先把銅鑰匙、羊皮紙和小冊子仔細包好,藏在地窖最深處——這些是命根子,建避難所時不能弄丟。然後開始清點物資:石斧、漁刀、麻繩、曬乾的草藥、儲水罐……一一記在木板上,看看缺什麼——缺足夠的原木、榫卯工具、防水的油布,還缺加固牆壁的藤蔓。
下午,他扛著石斧去山坳附近的桉樹林砍樹。選了幾棵碗口粗的桉樹,樹乾直,沒有太多枝丫,適合當牆壁的主料。石斧砍下去,“嘭”的一聲悶響,樹皮裂開道口子,樹汁順著斧刃往下滴。砍倒第一棵樹時,林野特意留了樹乾底部的根須——能當支撐柱,更穩。
砍到傍晚,山坳邊堆了十多根原木。林野靠在樹乾上,擦了擦汗,望著遠處的夕陽,心裡滿是期待。明天要把原木去皮、削直,還要挖地基,雖然活兒多,卻一點不覺得累——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新避難所的樣子:原木牆壁,茅草屋頂,門口掛著獸皮門簾,火塘裡的火苗跳動著,儲水罐裡裝滿了泉眼的淡水,再也不用怕風雨和猛獸。
回到窩棚,林野煮了鍋魚湯,就著烤兔乾吃了。坐在火塘邊,他拿出木板,用炭筆畫下避難所的草圖:長方形的屋子,隔成兩個小間,一間睡覺,一間儲物,火塘在中間,門口對著泉眼,窗戶留在西邊。畫完,他摸了摸草圖,心裡踏實極了——從今天起,他不再是“湊活”著活下去,而是要在這個島上,真正建一個“家”,一個能支撐他解開所有秘密的家。
夜色漸深,林野躺在鋪著乾茅草的地上,卻沒多少困意。建永久避難所的念頭在心裡翻湧,他甚至開始盤算明天的步驟:先去皮削木,再挖地基,下午試著搭幾根原木當框架。他知道,這活兒不容易,可能要十幾天甚至一個月,但他有耐心,有力氣,更有盼頭。
火塘裡的火苗漸漸弱了,林野閉上眼睛,嘴角帶著笑。明天,就是建造永久避難所的第一天,也是他在島上求生的新開始——不再被動防禦,而是主動為自己打造一個安全的港灣,為接下來的探索,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