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如碎金般灑進山坳,照亮了那座剛搭好原木牆體、掛著厚重獸皮門簾的避難所。林野站在門口,深吸一口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目光灼灼地掃過內部空曠的空間——是時候把這裡變成真正的“家”了。
他先著手打造睡眠區。在避難所最內側、遠離門口的牆角,林野清理出一塊約兩平方米的區域。他砍來十幾根粗細均勻的青竹,用石斧將竹節削平,再以堅韌的樹皮纖維繩將它們縱橫交錯地捆綁起來,搭成一個離地約半尺高的床架。竹架的四角被他細心地墊上了圓滑的石塊,既防止竹架直接接觸潮濕的地麵,又能讓床架更加穩固。
緊接著,他抱來一大捆在山坳背陰處晾曬了三日的乾草,先是在竹架上鋪滿一層約五寸厚的乾草作為基底,又在表層鋪上從舊窩棚拆下來的、已經曬得鬆軟的茅草。“這樣應該夠軟和了。”林野拍了拍草床,又想起什麼,轉身跑到泉眼旁,挖回一大塊黏性十足的黃泥,摻上切碎的乾草,和成泥團,仔細地塗抹在竹床架與牆體的縫隙處——這是為了防止冷風從縫隙灌入,也能讓睡眠區更顯封閉、溫暖。
最後,他把之前用樹皮纖維織成的粗布展開,蓋在草床上方,權當簡易的床帳。雖然這布粗糙得能磨破皮膚,但在夜晚,它能攏住草床散發的微弱暖意。林野躺在草床上試了試,竹架的彈性恰到好處,乾草的鬆軟裹著陽光的餘溫,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哈欠——這比之前睡在潮濕的地穴裡,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睡眠區安置妥當,林野轉而處理儲物問題。他在避難所靠近獸皮門簾、但又與門口保持一定距離的左側區域,用三塊扁平的岩石壘出一個半人高的矮櫃輪廓。岩石之間的縫隙,他同樣用黃泥和乾草的混合物仔細填補,確保不會有小動物鑽進去。
接下來是儲物容器的整理。他把之前製作的竹籃、陶土儲水罐一一搬進來,分類擺放:竹籃裡裝著采摘的野果、曬乾的兔肉乾;儲水罐裡盛滿了清澈的泉水,罐口用新鮮的芭蕉葉蓋好,再壓上小石塊防止落葉或昆蟲落入。最讓他上心的是那個海邊撿到的銅製舊鑰匙,他用軟布擦拭乾淨,小心地放進一個小巧的木盒裡,木盒則被他藏在岩石矮櫃的最深處。
“得做個架子放這些東西。”林野打量著矮櫃上方的空間,又砍來幾根較細的樹枝,仿照床架的做法,用樹皮繩捆紮成兩個分層的小架子,固定在岩石矮櫃的上方牆體。上層放著常用的工具,比如磨得鋒利的石斧、削尖的竹矛;下層則碼放著備用的乾草、樹皮纖維等物資。這樣一來,儲物區變得井井有條,取用方便,也避免了物資隨意堆放導致的黴變或損耗。
他又在儲物區旁邊,用石塊圈出一小塊地方,堆放那些剛撿來、還沒來得及處理的樹枝和乾草。“得保持乾燥,不然火就生不起來了。”林野喃喃自語,細心地將柴草堆成傾斜的形狀,讓雨水能順著斜坡流走。
最後是烹飪區的搭建,這也是整個避難所的“心臟”所在。林野在避難所靠近門口的右側區域,清理出一塊空地,先用幾塊較大的岩石圍成一個直徑約三尺的圓圈,岩石之間留出一個缺口作為添柴口。圓圈中央,他放置了一塊扁平且厚實的石板——這是他在雨林邊緣的溪流裡找到的,石板被溪水衝刷得光滑,正好用來做灶台。
他又在灶台旁、靠近牆體的位置,用兩根較粗的樹乾作為支柱,橫架上一根更粗的樹枝,做成一個簡易的吊架。吊架下方懸掛著一個用堅韌藤蔓編織的網兜,裡麵放著陶土碗、石製的研磨器等餐具。“這樣做飯時,餐具隨手就能拿到。”林野滿意地點點頭。
最關鍵的是火塘的設置。他在岩石圓圈的外側,清理出一片約半尺見方的灰燼區,這是為了方便隨時生火。他找來一些乾燥的苔蘚和鬆針,揉碎了放在灰燼區中央,又在上麵架起幾根細樹枝,做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引火結構。做完這一切,他拿出火折子,“哧”地一聲,火星濺在苔蘚上,很快燃起一簇小小的火焰。
看著火苗在樹枝間跳躍、逐漸壯大,林野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往火塘裡添了幾根粗樹枝,讓火焰燒得更旺些,然後把那隻陶土儲水罐放在石板灶台上,罐裡的泉水很快被烤得溫熱。他又從儲物區拿出一塊兔肉乾,放在石板邊緣烘烤,肉乾的油脂滋滋作響,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終於有個像樣的地方做飯了。”林野坐在草床上,看著灶台上升騰的水汽,聽著獸皮門簾外風吹過山林的沙沙聲,心裡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感。
當太陽西斜,把避難所的影子拉得老長時,林野的內部分區工作終於告一段落。他靠在原木牆體上,細細打量著這個被劃分成三個功能區的空間:
睡眠區在最內側,被粗糙的草床和布帳包裹著,像一個溫暖的巢穴,隔絕了外界的危險與寒冷;儲物區在左側,岩石矮櫃與木架上碼放的物資井然有序,仿佛是生存的底氣;而烹飪區在右側,跳動的火焰與溫熱的水汽交織,讓整個避難所充滿了煙火氣,也象征著生命的延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種分區並非隨意為之。林野在搭建時,早已將生存的邏輯融入其中:睡眠區遠離門口,是為了在夜晚能最大程度地避開野獸的突襲;儲物區靠近門口,便於他外出歸來時第一時間存放物資;烹飪區設在門口附近,則是因為生火需要充足的氧氣,且煙氣能從門口順利排出,避免在內部積聚。
更重要的是,這種分區讓空曠的空間有了“秩序”。在與世隔絕的荒島上,秩序是對抗混亂與絕望的武器。當每一樣物品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每一項活動都有其專屬的區域時,生存就不再是漫無目的的掙紮,而變成了一種可被規劃、可被掌控的生活。
林野低頭看了看自己布滿老繭和劃痕的雙手,又抬頭望了望被夕陽染成橙紅色的獸皮門簾,忽然覺得,這座小小的避難所,就像一艘在驚濤駭浪中尋找航向的船,而他,就是這艘船的船長。睡眠區是他休憩的艙室,儲物區是他的補給艙,烹飪區則是提供動力的引擎室——有了這三個區域,他便有了在這片荒蠻之地繼續前行的勇氣。
夜色漸濃,林野在烹飪區生起一堆更旺的火,火焰舔舐著木柴,發出劈啪的輕響。他從草床上摸出石斧,放在身邊觸手可及的地方,然後躺回草床,蓋好粗糙的樹皮布。獸皮門簾外,野狗的嗚咽聲隱約傳來,但他不再感到恐懼——厚重的門簾、堅固的牆體,以及內部井井有條的分區,構成了一道無形的屏障,將危險隔絕在外。
他閉上眼睛,腦海裡卻開始規劃起避難所的未來:或許可以在牆體上開幾個小窗,讓陽光更充足地照進來;或許可以把儲物區的岩石矮櫃加固得更結實些;或許……在這片孤寂的土地上,隻要有這一方被精心規劃的小天地,隻要有繼續建設它的念頭,希望就永遠不會熄滅。
火塘的餘溫透過石板,一點點滲入地麵,又順著原木牆體蔓延開來,最終將溫暖送到草床的每一個角落。林野在這溫暖而安穩的氣息中,緩緩沉入夢鄉,夢裡不再是漂泊無依的淺灘,而是這座有著清晰分區、充滿煙火氣的小小避難所——他在荒島上真正的“家”。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