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陳風和中村健像駐紮在鈴木金屬加工廠一樣,每天早早到場,夜幕降臨才收工。
工作緊張而有序地推進著。數控車床的核心部件更換和基礎校準已經完成,進入了最精密的係統調試和參數優化階段。
這天下午,陳風正全神貫注地在控製麵板前輸入著複雜的補償參數,中村健在一旁緊緊盯著屏幕,學習著這些平時根本接觸不到的高級操作。
“喂!你們就是田中介紹來的維修工?”一個略顯粗魯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陳風和中村健同時回頭。
隻見一個穿著油膩工裝、身材壯碩、臉上帶著幾分倨傲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
這人是工廠裡的另一個維修班組長,名叫工藤。
他早就對廠長把這個重要的設備交給兩個外麵來的、尤其是還這麼年輕的人維修頗有微詞。
“是的,工藤桑,我們是風行維修的。”陳風停下手中的工作,平靜地回應。
工藤走到機床旁,斜著眼打量了一下已經裝配大半的設備,嗤笑一聲。
“搞這麼大陣仗,又是換驅動器又是調參數的,彆是把小毛病修成大毛病了吧?
這種老機床,我們以前都是哪裡壞修哪裡,哪有這麼麻煩?
年輕人,不要以為懂點新東西就瞎搞。”
中村健臉上閃過一絲怒意,想要反駁,卻被陳風用眼神製止了。
陳風臉上看不出喜怒,隻是淡淡地說:“工藤桑的經驗之談有一定道理。
不過,這台設備的問題是係統性的老化與精度喪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隻能暫時緩解,無法根治。
我們追求的是修複後的長期穩定性和恢複其設計精度。”
“設計精度?”工藤像是聽到了什麼笑話,“這老家夥都快二十年了,還談什麼設計精度?
能轉起來就不錯了!我看你們就是故弄玄虛,好多要點錢!”
陳風不再多言,直接拿起旁邊一個剛剛加工好的測試件。
這是一個要求極高的階梯軸,以及記錄著精度檢測數據的表格,遞到工藤麵前。
“這是更換部件和初步調試後加工的試件,這是三坐標測量儀出具的檢測報告。”陳風的聲音依舊平穩。,圓柱度誤差小於0.008,表麵粗糙度ra0.4。
請問,按照貴廠以往的維修方式,能達到這個標準嗎?或者說,這台設備近五年來,還能穩定加工出這個精度的零件嗎?”
工藤接過零件和報告,他雖然不是專業質檢,但常年跟機床打交道,一眼就能看出這零件光潔度極高,用手摸上去幾乎感覺不到波紋。
再看到報告上那些遠超他認知的數據,臉上的倨傲瞬間凝固,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之前維修後,能讓機床動起來就不錯了,加工精度能維持在0.03以內都算燒高香了。
陳風沒有繼續窮追猛打,隻是拿回零件和報告,轉身繼續調試。
隻留下工藤一個人站在原地,臉色一陣紅一陣白,最後灰溜溜地走了。
中村健看著工藤吃癟的背影,心裡彆提多解氣了,對陳風的崇拜又加深了一層。
他小聲說:“社長,您太厲害了!”
陳風頭也沒回,一邊操作一邊說:“技術行業,實力是最好的語言。與其爭辯,不如用結果說話。記住了,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