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陳風帶著熬夜完善好的最終版方案,再次來到了堀川製作所。
這一次,他還是隻帶了中村健。
小夥子今天特意換上了一身乾淨的深藍色工裝,頭發也梳得整整齊齊,緊緊跟在陳風身後。
他的手裡提著裝有備份資料和演示設備的公文包,臉上既有緊張,更多的是躍躍欲試的興奮。
田中一郎借故沒有出現,美代子自然更不會來,這讓陳風心裡稍微鬆了口氣。
會議室內,氣氛比上次更加莊重甚至壓抑。
長長的會議桌旁,坐滿了人。
主位上是不怒自威的堀川勇人,他穿著筆挺的西裝,雙手交叉放在桌上,手指有節奏地輕輕敲擊著桌麵。
兩旁分彆是廠裡頭發花白、眼神銳利的技術部長,眉頭緊鎖、不停翻看現有數據報告的生產部長,以及幾位核心工程師,其中就包括上次那位提出質疑的資深工程師鬆本。
所有人的目光,像探照燈一樣,齊刷刷地聚焦在剛剛進門的陳風身上,帶著審視、質疑、期待,種種複雜的情緒交織成一張無形的壓力網。
“陳社長,看來是準備充分了?”堀川勇人率先開口,聲音洪亮,打破了沉默,帶著不容置疑的壓迫感。
“是的,堀川社長,各位前輩,下午好。”陳風從容不迫地走到預留的發言位置,微微鞠躬示意。
他今天也穿了一件合身的深色休閒西裝,裡麵是簡單的白色襯衫,沒有打領帶,顯得既正式又不失年輕人的活力。
他打開筆記本電腦,連接投影儀的動作流暢而穩定,臉上看不出絲毫緊張。
“這是我們風行維修,針對貴司一號生產線熱精度失準問題,製定的係統性維修與優化方案,請各位過目。”
投影幕布亮起,出現了設計簡潔卻專業性極強的ppt首頁——《堀川製作所一號精密生產線係統性精度恢複與熱穩定性優化方案》。
陳風站起身,走到幕布旁,接過中村健適時遞上來的激光筆。
他的身姿挺拔,站在哪裡,哪裡就好像成了中心。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平靜地掃過在場每一位,聲音清晰、沉穩,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
“在正式闡述方案前,請允許我再次強調我們經過深入分析後確認的問題核心,”他切換ppt,上麵用清晰的圖表和要點,列出了係統掃描歸納的幾個主要問題集群。
“我們認為,這絕非單一元件的偶然故障,而是機械結構長期受力下的微觀形變、熱循環導致的關鍵部件參數漂移、設備基礎極其細微的沉降,以及控製係統散熱不良等多重因素,相互影響、長期耦合、最終爆發的結果。
因此,任何局部的、孤立的維修,都隻能是揚湯止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接著開始,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對著病灶圖,精準地闡述他的方案:
“針對三號機y軸絲杠因熱循環導致的預緊力衰減和非線性熱伸長問題,我們設計定製了專用的液壓拉伸工裝,配合高精度應變片進行實時監測,確保預緊力能精確恢複至最佳值,並在不同溫度工況下保持穩定……”
“關於五號機主軸箱體與立柱連接剛性在熱態下下降的問題,我們計劃使用經過嚴格校準的高精度扭矩扳手,對所有關鍵連接螺栓進行逐一的力矩校驗和重新緊固,並建立檔案,建議貴司後續納入定期維護規程……”
“其中最複雜也最關鍵的,是設備基礎極輕微不均勻沉降與運行時熱變形的耦合效應。
我們已聯係了合作方‘東京精密地基研究所’,他們將采用專利的微應力液壓頂升係統,配合激光跟蹤儀,對設備基礎進行毫米級乃至微米級的精確調整與加固,從根本上改善設備‘立足之地’的水平度和穩定性……”
“對於部分西門子s120伺服驅動器因散熱效率下降導致的參數溫度漂移,我們計劃在清理散熱通道的基礎上,加裝定向增強風扇,並采集設備在25°c至45°c區間內的完整運行數據,重新擬合優化溫度補償曲線,確保驅動環增益在全工況下的穩定性……”
他講得條分縷析,深入淺出。既有高屋建瓴的係統工程思維,又能落到具體一顆螺栓需要施加多大扭矩、一個電容需要監測什麼參數的極致細節。
每一個解決方案,都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指之前他看出的那些隱蔽痛點,邏輯鏈條嚴密得讓人找不到絲毫破綻。
堀川製作所的技術團隊聽得全神貫注,不少人已經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有人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錄,有人則盯著屏幕上的示意圖,眼神發亮。
那位資深工程師鬆本,眉頭依然緊鎖,但之前眼中的質疑和不服,早已被深深的思考和逐漸浮現的認同所取代。
當陳風講到通過優化控製櫃風道和加裝輔助散熱模塊,來解決伺服驅動器這個容易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細節問題時,技術部長忍不住推了推眼鏡,插話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社長,這個散熱改善的方案,確實點醒了我們!這一塊我們之前的排查確實存在盲區!
這一點非常關鍵,很可能就是導致參數時好時壞的根源之一!”
陳風麵對打斷,沒有絲毫慍色,反而微笑著點頭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