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中心廣場。
深秋罕見的陽光穿透了連日陰霾,慷慨地灑滿大地,仿佛天地也在為這一刻歡慶。10月中旬的一天,京都中心廣場變成了沸騰的海洋。人山人海,紅旗招展,激昂的口號聲、震天的鑼鼓聲、發自肺腑的歡呼聲,彙聚成一股足以撼動雲霄的磅礴聲浪。劫後餘生的狂喜,對嶄新未來的無限憧憬,以及對力挽狂瀾者的由衷感激,在這裡毫無保留地宣泄著。
這是一場慶祝粉碎“四星”、重獲新生的盛大集會。工人、農民、學生、軍人、乾部……來自社會各界的代表,以及自發湧來的無數京都市民,將廣場擠得水泄不通。每一張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興奮和如釋重負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空氣仿佛都在燃燒,充滿了重獲生機的熾熱。
當大會司儀以激動到微微顫抖的聲音宣布:“現在,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敬愛的葉老帥!”時,整個廣場瞬間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排山倒海般的聲浪!
葉老帥的身影出現在主席台上。他身著樸素的元帥常服,身姿依舊挺拔如鬆,飽經風霜的麵容上帶著沉穩與堅毅,目光掃視著下方無邊無際的人潮。這一刻,他成為了億萬人目光唯一的焦點。
“葉帥威武!”
“向葉帥致敬!”
“感謝葉帥!”
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如同最洶湧澎湃的海嘯,一浪高過一浪,以最原始、最熾熱的方式,表達著人民對這位在黨和國家最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老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沉的愛戴。這聲浪穿透了廣場,回蕩在京都的每一條大街小巷,甚至傳向更遠的遠方。無數人熱淚盈眶,振臂高呼,仿佛要將心中積壓了太久的陰鬱和恐懼,在這震耳欲聾的歡呼中徹底驅散。
葉老帥的聲望,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他不再是單純的軍事統帥或政治元老,他成為了人民心中真正的“定海神針”,是國家渡過驚濤駭浪、迎來新生的象征。他的名字,與這場偉大的勝利緊密相連,被賦予了近乎神聖的光環。
就在這京都廣場聲浪震天的同一時刻,數千公裡之外,大陸的東南沿海。
沒有萬眾矚目的集會,沒有震天的歡呼。隻有低沉而雄渾的汽笛聲,在略帶鹹腥的海風中鳴響。
廣州,黃埔港。
上海,吳淞口。
龐大的碼頭區,一派緊張而有序的繁忙景象。數艘萬噸級的巨輪,船體上依稀可見被刻意淡化但仍能辨認出的特殊徽記融合了南洋風格與象征豐饒的麥穗圖案),正穩穩地靠泊在深水泊位上。它們的吃水線極深,昭示著船艙內滿載著沉重的希望。
沒有盛大的歡迎儀式,沒有冗長的講話。隻有早已接到秘密指令、神情肅穆高效的港口負責人和裝卸工人。巨大的龍門吊如同鋼鐵巨人般開始運轉,粗壯的纜繩被解開,艙門緩緩打開。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麻袋——裡麵是金燦燦的糧食;是碼放整齊、散發著冷氣的冷藏集裝箱——裡麵是凍肉;是標有紅十字的箱子——裡麵是急需的藥品;還有成捆的布匹、成箱的罐頭、以及各種標注著基礎工業品名稱的木箱……
“快!動作快!按計劃卸貨,分門彆類,清點入庫!”現場指揮的聲音短促有力。工人們沉默而迅速地投入工作,他們或許不完全知道這批物資的來源細節,但他們能感受到其分量。這沉默的裝卸,比任何口號都更有力量。
物資從巨輪上被高效地轉運到早已準備好的火車車皮和重型卡車上。幾乎在靠港的同時,嚴密的運輸網絡就已經啟動。第一批滿載糧食和藥品的列車,如同生命的動脈,向著內陸、向著那些在過去的動蕩中受到衝擊、物資匱乏的地區疾馳而去。
京都,慶祝大會結束後。
喧囂漸歇,但空氣中似乎還殘留著民眾狂熱的餘溫。葉老帥回到了他位於核心區域的辦公室。窗外的天空,在經曆了漫長的陰霾後,終於徹底放晴,呈現出一種澄澈的湛藍。
一份標注著“絕密·特急”的文件,被機要秘書輕輕放在了他寬大的辦公桌上。文件內容簡潔卻重若千鈞:第一批代號“豐收”的物資,已於今日淩晨及上午,分彆抵達黃埔港、吳淞口,並完成高效交接。首批救濟糧及藥品,正通過鐵路專列,火速運往指定的幾個困難省份和地區。隨船抵達的,還有代號“啟明”的技術資料包,內容涵蓋急需的農業良種培育、基礎工業設備維護及小型化肥廠建設等關鍵技術。
葉老帥拿起文件,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地名和數字上:萬噸糧食、千噸凍肉、海量藥品、布匹、工業品……還有那涵蓋關鍵領域的技術資料。規模之大,針對性之強,效率之高,遠超他的預期。
他緩緩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對著辦公室內的一切,身影在澄澈的秋陽下拉得很長。窗外,是沐浴在陽光下、煥發著新生的京都城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元帥久久不語。
他當然明白這一切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