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哈默中國行_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6章 哈默中國行(1 / 1)

波音727的引擎轟鳴逐漸低沉,巨大的機翼切割開北京清晨稀薄的霧靄。哈默透過舷窗,專注地俯瞰這座即將揭開麵紗的東方都市。低矮的、仿佛褪了色的灰色建築群如同棋盤般鋪展,其間點綴著金瓦紅牆的宮殿,提醒著這裡曾經的輝煌。街道上,自行車的鋼鐵洪流無聲地湧動,彙成一條條銀灰色的溪流,幾乎聽不見汽車喇叭的喧囂。他的私人飛機,這架象征著西方資本主義的龐然大物,緩緩滑行在略顯空曠的跑道上,最終穩穩停住,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架獲準直飛中國的西方私人飛機——一個微小卻意義重大的曆史注腳。

艙門打開,一股混合著乾燥塵土、青草氣息和淡淡煤煙味的初夏空氣湧入機艙。哈默深吸了一口這陌生的空氣,仿佛在品味曆史的轉折點。他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剪裁考究的深藍色西裝領帶,挺直腰背,邁步走下略顯陡峭的舷梯。陽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了眼睛。幾名身著筆挺深色中山裝的中國官員早已肅立在停機坪上

“謝謝,這真是一次令人期待已久的飛行。”哈默笑著回應,目光敏銳地掃過四周——機場的設施確實簡樸,甚至有些陳舊,但地麵光潔,秩序井然。遠處,幾名執勤的軍人身姿筆挺,綠色的軍裝和帽簷下的眼神透著嚴肅,但並沒有流露出明顯的戒備或敵意。一種混合著好奇與謹慎的氛圍彌漫在空氣中。

乘車前往市區

一輛線條方正、莊嚴肅穆的黑色紅旗轎車無聲地滑到近前。哈默被邀請入座,車內空間寬敞,深色的絲絨座椅帶著一種特有的沉穩感,隻是彈簧略顯堅硬。車子平穩地駛出機場,沿著一條寬闊但兩旁行道樹尚顯稚嫩的馬路向市區行進。

窗外,景象快速變換:大片的農田,綠油油的麥苗在風中起伏;然後是連片的灰色工廠區,高聳的煙囪吐出縷縷白煙;偶爾能看到穿著藍色或灰色工裝的人群,騎著樣式統一的黑色自行車匆匆而過,彙入一條條自行車的河流。

“北京的變化很大吧?”陪同坐在前排的翻譯側過身問道,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比我想象的更有活力,也更……真實。”哈默回答,目光依然流連在窗外,“我在蘇聯待過很多年,經曆過革命和建設時期。但這裡的氛圍,有種……我說不上來,一種壓抑已久的生機正在破土而出的感覺,與莫斯科那種計劃鐵幕下的氛圍完全不同。”

車子駛入市區邊緣,街道兩旁的建築逐漸密集,灰牆紅字的大標語也多了起來。“改革開放”、“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充滿時代氣息的口號被醒目地刷在牆頭或懸掛在電線杆間。哈默饒有興致地閱讀著翻譯輕聲念出的內容,點頭表示理解。

就在這時,車子在一個路口因紅燈停下。哈默的目光無意間掃過街角一麵斑駁的磚牆。那裡,一幅巨大的標語雖然顏色已經嚴重剝落,但殘留的粗糲字體依然清晰可辨:“打倒美帝國主義....!”。

哈默的心臟驟然一跳,一種近乎本能的警覺感瞬間攫住了他。在冷戰最激烈的年代,這樣的標語在東方陣營隨處可見,它所代表的敵意和隔閡曾是他商業版圖上難以逾越的鴻溝。他的手指下意識地在膝蓋上收緊了一下。他迅速觀察周圍行人的反應——沒有人駐足觀看,甚至連瞥一眼的興趣都沒有。騎自行車的人們麵無表情地等待綠燈,幾個挎著菜籃子的婦女在路邊低聲交談,仿佛那麵牆和牆上的字跡隻是街景中毫無意義的一部分。標語本身的破敗狀態,與旁邊嶄新的“改革開放”口號形成了刺眼的對比。

綠燈亮起,車子再次啟動。哈默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口氣,方才的緊張感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深的領悟和玩味。他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低聲對翻譯說更像是自言自語):“看來,有些口號,是寫給過去看的;而有些口號,是寫給未來看的。”他從西裝內袋掏出一個小筆記本和一支金筆,飛快地記下:“舊標語:褪色、無人關注。新標語:清晰、醒目。風向已變。”寫完後,他隨手撕下那張紙,揉成一團,在車子經過一個敞口的垃圾箱時,準確地丟了進去——那個紙團在空中劃了個弧線,掉進了寫有“講衛生”字樣的箱子裡。

下榻釣魚台國賓館

車隊駛入一座被高大圍牆環繞的幽深園林。參天的古樹遮蔽了午後的陽光,在精心修剪的草坪上投下濃密的陰影。曲折的回廊連接著飛簷翹角的亭台樓閣,一池碧水在微風中泛起漣漪——這裡是聞名遐邇的釣魚台國賓館,中國接待外賓的最高規格場所,寧靜中透著無言的尊貴。

“這裡曾是前朝帝王垂釣休憩的禦苑,如今用來款待最尊貴的客人。”翻譯介紹道,語氣中帶著自豪。

哈默點點頭,這裡靜謐厚重的氛圍讓他不禁想起當年在克裡姆林宮也曾受到過的特殊禮遇,隻是東方的韻味更為含蓄悠長。他被引導至一棟獨立的、掩映在竹林後的彆墅。房間內部陳設堪稱中西合璧的典範:典雅的紅木家具泛著溫潤的光澤,精美的絲綢窗簾垂落在地,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檀木清香。寬大的書桌上,除了文房四寶,還特意擺放了一盤新鮮的、水靈靈的北方水果——蘋果、梨和幾枚紅得誘人的櫻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請您先休息,下午龍國領導同誌將會見您。”負責接待的官員恭敬地說道。

哈默看了看腕上那塊經典的百達翡麗,距離正式會談還有兩個多小時。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著窗外平靜如鏡的湖麵,幾隻野鴨悠然劃開水麵,留下道道漣漪。這片寧靜之下,湧動著時代變革的巨浪。

晚餐後,哈默在寬敞卻略顯空曠的客廳裡踱步。一天的所見所聞在腦海中翻騰:巨大的標語反差、官員們謹慎而熱切的態度、城市中潛藏的活力……他需要一個絕對信任的人來梳理這些信息。他走到房間角落那部笨重的、需要接線轉接的紅色電話機旁,撥通了一個極其隱秘的號碼,連接香港。

電話隻響了一聲就被迅速接起,仿佛對方一直在等待。

“哈默老哥?”一個帶著語調卻異常輕鬆明快的聲音傳來,正是他的老朋友兼最重要的亞洲盟友——香港首富石鬆。石鬆的背景神秘,眼光精準得近乎預言,哈默雖不明所以,卻深知其價值。

“石,是我。”哈默的聲音低沉而直接,“我現在在釣魚台。”

“釣魚台?好地方啊!感覺如何?”石鬆的聲音帶著笑意,沒有絲毫意外,仿佛哈默隻是去了趟隔壁街區。

“感覺……像站在一座剛剛蘇醒的火山口上。”哈默斟酌著詞句,“表麵平靜,底下蘊藏著難以想象的能量。他們需要技術,需要資本,態度非常務實。領導很乾脆,直接談合作,特事特辦。”

“哈哈哈!”石鬆的笑聲爽朗,“意料之中!我早說過,你這趟是‘破冰船’,撞開的不是冰層,是金礦的大門!大膽做,他們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需要你這樣的‘第一個’。”

石鬆篤定無比的語氣,像一顆定心丸。哈默心中最後一絲疑慮也消散了。他這位老友的“預見力”,無數次被證明是可靠的。

“好,我明白了。”哈默停頓了一下,話題一轉,“對了,鬆哥,施瓦辛格,非常棒。那小子健身拿了無數冠軍,在加州搞地產也有聲有色,幫我們打開局麵起了大作用。你眼光毒!”

“所以,”哈默順勢提出請求,這是他打這個電話的另一個重要目的,“你那裡,還有沒有類似的好苗子?年輕的,有潛力,值得培養的?不拘領域。”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似乎在翻看無形的名單。然後,石鬆用一種閒聊般的、卻帶著神秘確信的口吻說道:“嗯……明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邁克爾·喬丹icjordan),一個打籃球的”

“邁克爾·喬丹?籃球?”哈默微微一愣,這與他預想的商業或政治新星有些偏差,但石鬆的推薦從未失手,“好,我記下了。北卡大學,邁克爾·喬丹。謝了,shi!”

哈默放下聽筒,走到書桌前,翻開筆記本,在空白頁上工整地寫下:“北卡羅來納大學icjordan籃球關注石鬆薦)。”石鬆的“預言”總是天馬行空,卻又最終切中要害。施瓦辛格如此,這個喬丹,又會帶來什麼驚喜?一絲好奇的微笑浮現在哈默臉上。窗外,北京的夜色寧靜而深邃。

下午,哈默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穿過國賓館內幽靜的回廊,來到一間寬敞明亮、陳設莊重的會客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侍者奉上清茶。他開門見山,沒有任何多餘的客套:“哈默博士,您在蘇聯的經曆我們都很了解。列寧同誌當年就高度讚揚過您講求實際的精神和對新政權及時而有力的幫助。曆史證明了您的眼光。現在,”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更加專注,“我們希望您也能將這種眼光和行動力,帶到我們中國來。我們需要朋友,需要真正願意幫助我們發展的朋友。”

哈默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核心信息:肯定曆史、明確需求、強調“朋友”和“發展”。他放下茶杯,身體同樣微微前傾,展現出誠懇合作的姿態:“這正是我此行的唯一目的。我看到了一個古老國家煥發的巨大生機和潛力,這種潛力一旦釋放,將是世界級的。西方石油公司,願意成為第一批,也是堅定的長期投資者和合作夥伴。”

“我們剛剛打開國門,很多外國的企業家還在觀望,猶豫,甚至懷疑。但您來了,而且是在這個時候,這本身就傳遞了非常重要的信號。這很重要!”他強調道。

接下來的會談務實而高效。哈默憑借其豐富的國際經驗和資源,提出了幾個具體的合作方向:渤海灣和南海的石油勘探合作、利用先進技術開發山西儲量驚人的煤炭資源特彆是他重點提及的平朔露天煤礦構想)、以及引進現代化農業技術和設備。

在接下來緊湊的行程裡,哈默在官員陪同下參觀了北京的工廠車間、京郊的公社農田以及一些科研機構。他帶著商人的銳利眼光仔細觀察著一切。工廠的設備大多是老舊的蘇聯型號或國產仿製品,轟鳴聲中帶著歲月的沉重;農田的耕作方式還比較傳統,效率不高;科研機構的實驗條件簡陋。基礎設施的落後是顯而易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讓哈默印象深刻的,是工人們在老機器旁專注操作的神情,是農民在田埂上討論如何學習新技術的熱情,是科研人員眼中對知識的渴望。在一次參觀一家農機廠時,哈默的到來引起了小小的轟動。工人們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圍攏過來,帶著強烈的好奇和一絲靦腆,打量著這位傳說中的“美國大資本家”。哈默沒有架子,主動通過翻譯和大家交流。

“你們每天工作多久?”哈默問一位看起來像老師傅的工人。

翻譯轉述後,老師傅搓了搓沾滿油汙的手,聲音洪亮地回答:“八小時!不過為了趕任務,多學新技術,大夥兒都樂意多乾會兒!國家要現代化,咱工人也得加把勁不是?”周圍響起一片認同的笑聲和附和。

哈默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晚上,在釣魚台國賓館安靜的書房裡,橘黃色的台燈光暈下,他翻開厚厚的皮質筆記本,用流暢的筆跡寫道:“5月xx日,北京。物質的匱乏是現實,但精神的富足和改變現狀的渴望超乎預期。這個國家的人民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韌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對改善生活的渴望是如此真實而迫切。機會就在眼前,巨大的需求意味著巨大的市場。關鍵在於如何將西方的技術、資本與中國的人力和決心有效結合。平朔煤礦是第一個關鍵落點,必須全力促成。”

訪問的最後一天,一場隆重的告彆晚宴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舉行。水晶吊燈灑下璀璨的光芒,長長的餐桌上鋪著潔白的桌布,擺放著精美的瓷器。龍國領導親自出席並主持。席間氣氛融洽而熱烈。

“哈默博士,這幾天我們進行了坦誠而富有成效的交流。您不僅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商人,更是一位行動派的朋友。您的到來和即將展開的合作,意義遠不止於商業本身。您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橋梁,一座溝通中美人民、促進兩國友誼與合作的橋梁。為此,我提議,大家共同舉杯!”

哈默起身,舉杯回應,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中方官員,最後落回領導身上:“感謝您和貴國政府的盛情款待與高度信任。這幾天的所見所聞,讓我深受觸動。這片土地和人民讓我想起年輕的美國——同樣充滿夢想,同樣敢於冒險,同樣擁有改變自身命運的堅定決心。我相信,我們即將開始的合作,不僅僅會改變幾家公司、幾個項目的麵貌,更將為兩國關係開啟新的篇章,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中國美好的未來,為我們的成功合作,乾杯!”

宴會結束後,哈默婉拒了直接回房間的提議主要是公交和少量轎車),以及遠處廣場朦朧的輪廓。他知道,這次破冰之旅隻是一個序幕,一個宏大交響樂的第一個音符。平朔煤礦的藍圖、南海石油勘探的可能、農業合作的構想……無數具體的計劃已在心中成形。腳下的土地,充滿了挑戰,更充滿了無與倫比的機遇。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哈默的專機再次啟動引擎,巨大的轟鳴聲打破了國賓館園林的寧靜。他透過舷窗,看著下方這座古老又年輕的都市在晨光中漸漸縮小、遠去。灰色的屋頂、縱橫的街道、金瓦紅牆的宮殿輪廓逐漸模糊。

飛機爬升,穿越雲層。哈默收回目光,打開隨身的公文包,裡麵是厚厚一疊會談紀要、合作意向書和他在北京期間記錄的筆記。他抽出關於平朔煤礦的那幾頁,手指輕輕敲擊著紙麵,眼神銳利而堅定。

“中國,”他望著舷窗外翻滾的雲海,輕聲自語,仿佛在向這片廣袤的土地許諾,“我們很快會再見。平朔,隻是一個開始。”引擎的轟鳴,此刻仿佛化作了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的聲響。

喜歡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請大家收藏:()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離婚後的我,成為守門人 58:狩獵暴富,我空間無限升級 穿越神雕之我的係統是郭靖 綜武:開局宗師境,饞哭黃蓉 重生之我在魔法大陸修仙 禦獸:我的合成不科學 凡塵神隻 諸天影視:我隻為求生 星光與你,皆是璀璨 豪門閃婚:夜少的神秘小嬌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