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宮“靜海苑”的晨霧總帶著模擬地球的濕潤氣息,當第一縷虛擬晨光穿透穹頂,五位新晉王妃已各自踏上前往職責崗位的路徑。自迪麗熱巴的婚禮落幕,龍牙便依著眾人特質劃定了明確的管理領域,讓她們從“王室象征”真正融入帝國運轉的核心脈絡——不再是穹頂下僅供觀賞的星辰,而是支撐月宮秩序的堅實梁柱。
泰勒·斯威夫特的辦公區“天籟閣”藏在“星語軒”東側,閣內陳列著從地球運來的古董吉他與月宮合成的全息樂譜架。她的職責是“地月文化融合”,既要整理地球舊時代的音樂、詩歌與畫作,篩選出值得留存的文明碎片存入月宮數據庫,避免戰火與恐慌吞噬人類的文化記憶;又要主導“星聲計劃”,組織月宮樂師與地球幸存的藝術家合作,創作以“深空探索”“家園共生”為主題的作品。她親自譜曲的《銀河搖籃曲》,旋律裡藏著田納西草原的風與月球星空的靜謐,通過全球通訊網絡傳到地球難民營時,無數孩子在旋律中停止了哭泣,成了穩定民心的無形力量。閒暇時,她會帶著便攜全息設備去“月宮生態園”,記錄模擬呼倫貝爾草原的風聲與鳥鳴,偶爾遇見同樣來散步的迪麗熱巴,兩人便坐在虛擬的草地上,聊起地球演唱會的喧囂與月球觀測台的寂靜,彼此眼中都映著對“雙重家園”的眷戀。
劉亦菲的“典章閣”緊鄰“白玉京”主殿,殿內堆滿了泛黃的“麒麟計劃”檔案與葉文潔的筆記複刻本。她的工作是修訂月宮禮儀與梳理曆史脈絡——結合地球傳統禮俗與月宮規則,將繁瑣的覲見流程簡化為簡潔的頷首禮,既保留王室威嚴,又添了幾分人文溫度;更重要的是,她在石峰的秘密協助下通過加密渠道傳遞的信息碎片),從葉文潔的手稿中提取“諦聽計劃”的關鍵線索,一點點填補月宮曆史庫的空白。每當發現新的信息碎片,她總會第一時間分享給迪麗熱巴,這位曾遠征深空的王妃總能從宇宙視角給出新的解讀,兩人漸漸成了默契的“解密搭檔”,常在閣內對著星圖討論“奧影”信號的起源,窗外的月桂花瓣飄進殿內,落在攤開的筆記上,成了跨越時空的點綴。
李知恩的辦公點設在“翡翠搖籃”超級農場的控製中心旁,她的職責是“月宮民生與地球支援”。這個總帶著甜笑的姑娘,總能用活潑的方式推動事務:設計“月宮生活積分製”,鼓勵工作人員參與生態維護——照料模擬地球的櫻花樹、清理太空垃圾都能兌換積分,攢夠了便能換取地球特產的巧克力;主導“兒童星空課堂”,通過全息投影給地球難民營的孩子講解火星的紅色荒漠與土星的光環,用童趣化解末日恐慌。她最驕傲的成果是“微型生態艙”項目,將月宮培育的耐輻射藻類與微型水循環係統結合,製成可空投的生態艙,送往非洲乾旱地區,已幫數十萬難民解決了基礎飲水與食物問題。每當收到地球傳來的感謝視頻,她都會興奮地拉著長澤雅美分享,兩人的笑聲混著農場的機械運轉聲,成了月宮最鮮活的日常。
長澤雅美的辦公室連接著月宮倉庫、醫院與地球支援站,她管著“後勤協調與跨地醫療”,日式的“極致細致”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儘致。她給每個崗位定製了“需求清單”,小到一枚螺絲釘,大到一台醫療設備,都能精準配送;建立“醫療檔案共享係統”,將月宮的輻射損傷修複技術、基因缺陷篩查方案,通過加密渠道傳給地球合作醫院,已救治了數千名因戰爭或輻射受傷的患者。她與波娃的聯係最密切,每周都會通過量子通訊交流非洲的醫療物資調配情況,偶爾會吐槽“地球物流太慢”,但每次看到波娃傳來的“非洲兒童康複”照片,又會立刻拿起筆,在新的物資清單上添上幾行字,指尖劃過紙麵的力度,藏著對遠方生命的珍視。
林晚的“監察閣”藏在月宮核心技術區深處,權限極高卻極少有人靠近。她的職責是“技術安全與深空情報分析”,既要排查月宮係統的“異常波動”——那些疑似智子乾擾的數據流,又要解讀深空探測器傳回的信息,比如冥王星周邊的引力場變化、小行星帶的礦物分布。沒人知道她具體在做什麼,隻看到她常與星樞將軍在閣內密談,偶爾會向龍牙提交加密報告。一次劉亦菲去技術區調取檔案,偶然撞見她對著屏幕解讀“諦聽二號”的殘留信號,林晚隻是淡淡解釋“為冥王星防禦做準備”,指尖在控製台上滑動的速度卻快得驚人,眼底閃過的光芒,比屏幕上的數據流更難捉摸。
月球背麵的“星穹造船廠”,巨型能量熔爐的光芒穿透環形山的陰影,將整片區域照得如同白晝。首艘“滄溟”級重型戰列巡洋艦“滄溟一號”已完成組裝,正進行最後的係統調試。這艘戰艦是“星梭計劃”的核心成果,專為對抗三體“水滴”設計,體量是“月冕”號的一點五倍,通體覆蓋著深灰色的“星塵合金”——那是小行星帶稀有金屬與月球礦物在超高溫下熔合而成的新材質,在光線下泛著冷硬的光澤,指尖觸碰時能感受到金屬內部流動的能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艦體表麵覆蓋著三層“星塵盾”防禦係統:外層是“電磁斥力盾”,啟動時會形成淡藍色的離子膜,可偏轉高速粒子與實體彈;中層是“能量吸收盾”,能將敵方激光、粒子束的能量轉化為戰艦動力,如同為戰艦裝上了“能量海綿”;內層是“結構自愈盾”,由數億個納米機器人組成,一旦艦體出現損傷,機器人會立刻聚集修複,傷口處會泛起銀色的微光,像在金屬上開出的花。艦首隱藏著一門直徑三百米的“深淵”反物質主炮,平時被厚重的裝甲板覆蓋,開火前才會緩緩滑開,露出如同黑洞般的炮口——炮芯是“反物質湮滅反應堆”,能將捕獲的反物質與正物質結合,單次炮擊的威力相當於十顆氫彈,根據月宮模擬數據,足以擊穿“水滴”理論上的強相互作用力外殼。艦體兩側分布著數十個離子發射器,可釋放高強度離子雲,乾擾敵方的通訊與探測係統,雖是針對智子量子通訊設計,無法完全阻斷信號,卻能延遲傳輸速度,為己方爭取寶貴的反應時間。艦腹還能搭載五十架“星隼ii”攻擊機與十艘“幽影”偵察艇,前者比初代速度提升五成,裝備著微型反物質導彈;後者的隱形能力經過強化,可深入敵方區域收集情報,如同深空裡的幽靈。
在“滄溟一號”的指揮艙內,龍牙召開了艦隊任命會議。桃菜、星樞將軍、迪麗熱巴與遠程參會的石峰,都透過全息投影齊聚於此。指揮艙的主屏幕上,冥王星的坐標被標上了醒目的紅色標記,旁邊滾動著要塞建設的初步方案。
“第二艦隊需遠征冥王星,建立軍事要塞,為對抗水滴做準備。”龍牙的聲音透過麵具傳來,沒有多餘的情緒,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總司令需兼具實戰經驗與戰略眼光——星樞,你任第二艦隊總司令。”
星樞將軍上前一步,行了個標準的軍禮,漆黑的將官製服在燈光下泛著冷光。他曾輔佐桃菜指揮第一艦隊,參與過小行星帶采礦護航與火星基地建設,對深空環境與戰艦操作了如指掌,連石峰都在遠程通訊裡表示“星樞將軍是最佳人選”。桃菜主動上前祝賀,眼中帶著敬佩:“第一艦隊會在月球軌道為你們提供後勤支援,有需要隨時聯絡。”迪麗熱巴也補充道:“我遠征時記錄的冥王星數據都整理好了,已經傳去你的終端,或許能幫上忙。”星樞點頭致謝,目光落在主屏幕的星圖上,指尖輕輕點向冥王星的位置,那裡將是人類與三體的第一次正麵交鋒之地。
“滄溟一號”率領第二艦隊啟航後,僅用三天便抵達冥王星軌道。運輸艦率先投放工程機器人,這些鋼鐵造物在零下二百四十度的嚴寒中依舊靈活,用激光鑽探機在斯普特尼克平原邊緣的冰層下挖掘出三層地下堡壘。外層“防禦層”部署著二十座“熾天使ii”激光陣列,功率比地球版提升三倍,啟動時能在漆黑的天幕上劃出淡藍色的光痕;中層“指揮層”設有量子通訊中心與戰場模擬室,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周邊空域的動態;內層“核心層”儲存著足夠艦隊使用十年的物資與小型核聚變反應堆,成了要塞的“心臟”。堡壘周圍,五十座“裁決者ii”動能發射井拔地而起,可發射直徑一米、重量十噸的鎢合金彈,利用冥王星低重力環境將彈丸加速至零點五倍光速,形成密集的“彈幕”攔截目標。要塞頂部還安裝了一座直徑一公裡的“深淵之眼”預警雷達,能探測一光年範圍內的物體,一旦發現“水滴”蹤跡,可在零點一秒內將數據傳回月宮與艦隊。
為實現長期駐守,艦隊在要塞旁建了“冰轉化工廠”——將冥王星的冰層分解為水與氫氣,氫氣用於核聚變燃料,水則通過循環係統供給人員與機器人;同時部署了“微型生態艙”,培育耐低溫的藻類與真菌,為船員提供基礎食物。當第一座激光陣列啟動,淡藍色的光束劃破冥王星的天空時,星樞將軍站在要塞頂端,望著遠處漂浮的柯伊伯帶天體,寒風卷起他的披風,卻吹不散他眼中的堅定——半年後,這裡將是人類文明的第一道防線。
半人馬座α星係統的三體執政廳內,淡藍色的執政官們懸浮在全息星圖前,屏幕上正播放著“滄溟”級戰艦的影像與冥王星要塞的建設進度。首席科學執政官的聲音在意識網絡中響起,帶著冰冷的理性:“目標文明的軍事擴張速度超出預期,‘滄溟’級戰艦的反物質主炮理論上可對‘水滴’造成損傷,冥王星的預警雷達與動能武器構成了初步防禦體係。”
女性執政官的墨藍色瞳孔收縮,調出“滄溟”號的結構分析圖,指尖劃過屏幕上的主炮與護盾係統:“‘水滴’的‘斬首戰術’需調整,優先摧毀要塞的預警雷達與能源核心,再逐一擊破戰艦。原勝率68.3,現因冥王星防線降至52.7,建議加速‘水滴’航程,同時派遣‘智子’強化對月球核心技術的乾擾,重點破壞反物質主炮的能源係統。”
最初發言的執政官沉默片刻,意識流在網絡中快速交彙,最終達成共識:“執行。‘水滴’航程縮短至五個月,‘智子’優先滲透月球造船廠與冥王星要塞,收集防禦數據。”
星圖上,代表“水滴”的紅點驟然加速,朝著太陽係的方向移動;而冥王星的坐標旁,多了一個閃爍的“高威脅”標記。三體人的邏輯裡,人類的抵抗雖微弱,卻已足夠改變戰術——這場跨越光年的文明對決,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未知的變數。
此刻的月宮,泰勒仍在“天籟閣”調試新曲,劉亦菲在“典章閣”整理檔案,iu的“兒童星空課堂”正傳來孩子的笑聲,長澤雅美在核對醫療物資清單,林晚的“監察閣”依舊亮著燈。她們的日常,早已與太陽係的命運緊緊綁定,那些看似瑣碎的工作,實則是支撐人類文明的韌性——半年後的冥王星戰場,不僅需要艦隊的鋼鐵,更需要這份藏在細節裡的堅守。
喜歡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請大家收藏:()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