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文弱,就容易導致如今徐宋的局麵,馬昕深深知道,一個勢力的強大應該文武雙全,綜合實力無比強大。
才能屹立不倒。
傳承,文明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安心發展,才是硬道理。
“漢王之所以贏得天下,是善於用人。蕭何的能耐,讓他輸得起,張良的能耐讓他戰略,戰術利於不敗之地。
而韓信的統兵能力,樊噲等的勇猛善戰,陳平謀略能力。才建立大漢。”
劉伯溫,李善長正在給朱元璋講解贏得天下的因素。
此時的朱元璋,沉穩果斷,而異常好學。經常來聽取他們講解史書。
這麼多年,他的見識,他的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是一個非常合格的領頭人。掌握勢力運行的方向。
“如今我軍,武有徐達,湯和,以及數十善兵之將,而文臣方麵,卻略顯薄弱。
諸位,可有什麼策略麼?”
朱元璋站在應天中樞,朝著麾下少有的文臣說道。
李善長走了出來,行禮道:“啟稟上位,文臣如今有劉伯溫帶來的一批南方學子,以及舊元之臣。
勉強將運行部門搭起來。他們的能力還是不太行。”
朱元璋也知道,這些方法隻是解決燃眉之急。
“上位,是時候成立應天學府以及應天軍校了。不論是治理地方,還是排兵布陣不全是靠經驗。
我們需要大量人才,海量人才。”馬昕沉穩果斷,將培養方式告知。
“嗯,這個雪山時候都溝通過,應該如此。”朱元璋沉吟道。
劉伯溫繼續說道:“古有燕昭王建立黃金台,亦有秦孝公頒布求賢令,燕秦隨之而興盛。
我們當仿效,向全天下發布求賢令。”
三大軍師,將內心想法全部告知朱元璋。朱元璋此人,也是非常果斷。
望著逐漸興盛的應天城,豪氣乾雲:“我等再也不是小打小鬨的毛賊了,如今統禦一方,也有了資本,正是打響名聲的時候。
你們的想法,我全部采納。”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既然要做就下狠手:“應天軍校和應天書院同時建立,應天軍校在城外選寬敞之地。
不僅僅是排兵布陣,打磨身體,練習武藝,兵書戰略,以及打仗經驗都要學習。
應天書院,先招收識字學員,講述治理一地之道,這些你們要多費心。”
“謹遵上位之令。”三人行禮。
朱元璋接著說:“向全天下發布招賢令,隻要有一技之長,不吝嗇封賞。
我本一乞討之人,本就一無所有,又有什麼舍不得的呢。”
年輕的朱元璋,暢快而有遠見。
豪氣而具備新意。人格魅力拉滿。
隨後他說道:“今後,湯和為應天軍校院正,李善長為應天書院院正,劉伯溫為招賢院院正。
馬昕為三院次院正。你等將彙聚一堂,為我等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