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應天府邸,望著遠方逐漸繁華的地段。
馬昕感慨道:“今後,我們就要文武並行了,關於應天軍校,湯總你有什麼想法沒有。
剛剛看你,一言不發?”
湯和拍了拍身上的甲胄,朝著馬昕說道:“這方麵俺並不是很了解,俺們打仗全拚經驗,血性。
不知道你有什麼想法沒有,培養的主要是什麼人才?”
馬昕說道:“軍械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軍隊也要正規化。
應天軍校,主要培養指戰員。
隻有源源不斷的指戰員,才能打起軍隊的脊梁。軍規也需要製定。”
馬昕接著說道:“畢業以後,最少能夠指揮五百人精兵,應對一切危險。
主要科目,軍規科目,地形科,戰術科目,基礎科目。情報科。”
“基礎科目,騎術,武器使用,新軍培養等都有。不間斷的學習加上實戰,培養出一批精銳的指戰員,以應對天下變幻莫測的局勢。”
馬昕的目光,放眼天下。
統一華夏後,日月所至,當皆為明土,這些事情,並不是一代可以完成的,需要打造異常堅實的基礎。
“戰爭並不缺少,綜合實力尤為重要。”馬昕接著說道。
“今年目標,主要以元朝疆域為主吧,分三部。總時長為兩年,為應天一期學員吧。”綜合考慮,馬昕做出決定。
配合招賢令,吸納全天下英才,入應天軍校。
“應天一期,一千人吧。”湯和做出決定。
自此之後,名震天下,威懾四方的將軍大多出自應天軍校。
淮西精銳的權柄,被大量稀釋,被應天軍校占據。朱元璋麾下的軍隊,朝著更正規劃變化。
騎戰,步戰,水戰,火器使用,這些精銳的指戰員,逐漸在朱元璋麾下占據更大的作用。
成為更加鋒利的長刀。
朱元璋的決定下,人力,物力大量朝著應天旁邊,靠近長江,瀕臨山川的地方湧入。
應天軍校拔地而起。
與此同時,一紙招賢令,通過四海商行,夜不收傳遍天下,無數能人誌士朝著朱元璋這裡湧來。
大量湧入的流民,在軍隊震懾以及以工代賑的方式下,逐漸生活下來,有了這麼一批生力軍。
應天書院,幾乎和應天軍校同時拔地而起。
開荒的數量,水利工程,馳道工程也開始啟動。
在馬昕壓製下,一切量力而行。整個應天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充滿了一種生氣,一種勃勃生機。
明玉珍南下,也打下一片疆土。隻留了一部分水兵和朱元璋對峙,其他水兵增援去了。
徐達主力,湯和新兵,朝著常遇春馳援。短短一個月,如此多將軍齊聚的陣容,直接將東邊的元庭軍隊打崩了。
大軍凱旋而歸,湯和正式入應天軍校作為第一任校長,
十多萬大軍,精挑細選。組建朱元璋麾下第一成建製的軍隊,“天策軍”應運而生。
幾乎人人全甲,武器都是嶄新的。
包括步兵兩萬,騎兵五千,火器營五千。神機炮五十門,虎蹲炮二百門。炮彈近萬發。
有了馬昕的思路,解決了爐火問題,材質問題,燧發槍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