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到了一處院落中,床榻上一個麵黃肌瘦的老婦不停的咳嗽。
屋內藥草味濃重,邊上書桌上還有幾捆發黃的竹簡,一看就是貧寒之家。
中年漢子看到自己的母親第一眼,便已經忍不住落淚,跪到床前痛哭道:
“娘,孩兒已經湊夠抓藥的錢,孩兒這便帶您老去看病。”
那老婦看到自己兒子這般,也是抽泣出聲:“孩啊,娘不治了,有這些錢,你便能多買兩本書籍,下次科舉說不定便能考取到功名。”
“娘,我考取功名是為了讓您老過上好日子,若是您走了,孩兒怎能苟活,你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碩大的一個漢子,此刻哭的竟然像一個孩子。
“可、可你已經奮鬥這麼多年,若是沒有我的拖累,你應早已功名在身,是娘拖累了你。”
一群讀書人看到眼前的場景頓時心中一抽,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抹起了眼淚。
這壯漢名為王明,是他們一群儒生中最拚的,明明學識最好,卻每日謄抄書籍賺錢,很少有時間溫習課業。
若不是今日王明走到他們麵前下跪求他們出手幫襯一番,他們都不知道王明這麼拚命的抄書賺錢是為了自己的母親。
站在最前麵的儒生勸說道:“伯母此言差矣。王兄十年寒窗,為的不僅是功名,更是這份孝心。
我輩讀書人,先學為人,再學為文,王兄這份赤誠,早已勝過許多榜上有名之輩。
若是伯母不願治病,才是真正的拖累王兄。”
一個大腹便便的儒生言道:“沒錯,今日我等聚集此地,是因為王兄為我們尋得一份活計,兩個月後才能回家,若是伯母不願治病,王兄便去不得了。
兩個月我等每個人少說能賺五貫錢,若是去了,後半年便可安心溫書,若是王兄不去,怕是…”
大肚儒生並未將話說全,可就是這樣,才能更讓人猜想。
床榻上的老婦看著這群衣著樸素的讀書人,渾濁的眼裡閃過淚光。
“好,我治。”
劉洎看時間差不多了,出聲道:“我有馬車,如今就在院外。”
王明朝劉洎投去一個感激的目光,便將自己娘親背了起來,朝著院外走去。
“伯母快躺下。”一眾學子幫忙將行動不便老婦送上了馬車,劉洎安排小喜子先將人送往最近的濟世堂。
劉洎的馬車較小,老婦一人便占了所有的位置,劉洎等人隻能步行前去。
看到馬車消失在視線中,王明紅著眼眶回身朝著身後的同窗作揖,感謝道:“諸位同窗的恩情,王某沒齒難忘,來日定當湧泉相報。”
“我等同窗數載,何談報答?快些到濟世堂看看伯母吧!”
王明應了一聲,再次千恩萬謝後便匆匆朝著濟世堂趕去。
劉洎躬身朝著一眾準備散去的儒生行了一禮,言道:“在下劉洎,乃長樂駙馬的家臣,諸位且聽我一言:
爾等為了同窗願意伸出援手,可見皆是重情之人,王明為救母我曾許諾你們每一個人報名,我便贈予其百錢。
這是王明救母心切我開出的報酬,若是諸位也能拉來同窗報名,每邀請來一名同窗我出五十文。”
劉洎此言一出,所有人皆停下了準備離去的腳步。
“劉兄,不知這報酬何時發放?”
劉洎躬身言道:“自是謄抄之後,畢竟若是先給報酬,難免有隨便尋人濫竽充數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