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精鹽工坊:池鹽提純,官賣統價_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 第165章 精鹽工坊:池鹽提純,官賣統價

第165章 精鹽工坊:池鹽提純,官賣統價(1 / 1)

河東鹽池的鹵水在春日裡泛著青碧色,像鋪在晉南平原上的巨大玉鏡。池邊的鹽田被田埂分成百個方格,鹵水在陽光下蒸騰,結晶出的鹽粒白得晃眼——這不是尋常的粗鹽,是大秦精鹽工坊新出的“雪鹽”,顆粒細如砂糖,嘗一口,鹹中帶鮮,沒有粗鹽的苦澀。

鹽官陳平站在鹽田邊,手裡捏著兩撮鹽:左掌是灰黑色的粗鹽,混著泥沙;右掌是雪白的精鹽,晶瑩剔透。“老少爺們看好了,”他對著圍觀的百姓高聲道,“這精鹽,是用池鹽提純的,炒菜香,醃菜不爛,官府統一定價,每斤三十錢,童叟無欺!”

人群裡的老婦人王阿婆擠上前,捏起一點精鹽嘗了嘗,眼睛一亮:“真不苦!去年用粗鹽醃的蘿卜,不到仨月就爛了,這鹽能成?”陳平笑著遞過一小包:“您回去試試,爛了來找我!”

一、池鹽提純:去蕪存菁,技藝革新

精鹽的關鍵在“提純”。大秦的鹽多來自池鹽如河東鹽池)、海鹽如齊地鹽場)、井鹽如蜀地鹽井),但傳統方法曬出的鹽混著泥沙、苦鹵,不僅難吃,還含雜質,吃多了易生病。

蒙嫣的工坊聯合墨家弟子,在河東鹽池搞了三年試驗,創出“三法提純”術:

第一步:瀝鹵去沙

鹽工先將鹽池的鹵水引入“沉澱池”,池底鋪三層細沙、兩層麻布,鹵水在池裡靜置三日,泥沙沉澱,麻布濾去雜質,得到清澄的鹵水。“以前的鹵水渾得像泥漿,”老鹽工李四海摸著沉澱池的石壁,“現在澄過的鹵水,能照見人影!”

第二步:草木灰去苦

清鹵水引入“反應池”,按比例撒入草木灰含碳酸鉀)。苦鹵裡的硫酸鎂、氯化鈣遇草木灰會沉澱,撈出沉澱的“鹽垢”,鹵水就沒了苦澀味。墨家弟子張衡蹲在池邊,用竹管吸出一點鹵水嘗了嘗,點頭道:“苦勁去了八成,能進蒸發池了。”

第三步:分層結晶

處理好的鹵水引入“蒸發田”,田埂分成“頭田”“二田”“三田”。頭田水淺,先蒸發掉三成水分,結晶出的鹽粒較粗;二田再蒸發三成,鹽粒變細;三田蒸發最後四成,結晶出的鹽粒細如粉,就是“雪鹽”。“這叫‘分層走水’,”陳平指著鹽田,“頭田的粗鹽能醃肉,二田的中鹽供百姓日常,三田的雪鹽送官府、酒樓,各有用處。”

為提高效率,工坊還造了“陶甑蒸鹽器”:將鹵水倒入陶甑,底下燒火加熱,蒸汽遇甑蓋凝結成水,留下的鹽更純。蜀地鹽井的工匠用這法子,把井鹽提純成“井雪鹽”,產量比曬鹽高兩成。“以前一口井出鹽百斤,現在能出一百二十斤,還更值錢!”蜀地鹽官笑著說。

二、官賣統價:設官管鹽,價穩利均

“精鹽好是好,就怕奸商抬價!”齊地百姓的擔憂,正是官府要解決的事。贏欣早有規製:精鹽由官府統管,從生產到銷售,全程設“鹽官”監督,杜絕私鹽、哄抬物價。

鹽官體係:

中央設“鹽鐵丞”,由陳平總領,統管全國鹽場、工坊;

各郡設“鹽官”,如河東鹽池、齊地鹽場、蜀地鹽井,各配鹽官一名、鹽卒百人;

縣設“鹽市令”,負責精鹽銷售、記賬,每月向郡鹽官報銷量。

鹽官的首要職責是“統價”。陳平根據各郡運輸成本,定出全國統一的“基準價”:雪鹽每斤三十錢,中鹽二十錢,粗鹽十錢。運輸到偏遠地區如北地、西域),允許加價一成,但必須公示“加價單”,寫清“運費三錢、損耗二錢”,讓百姓明明白白消費。

“再也不怕買鹽貴了!”北地邊民張老三拿著鹽市令公示的價目表,上麵用秦隸寫著“西域巧成城,雪鹽三十三錢斤含運費三錢)”。去年他買私鹽,一斤粗鹽要二十錢,還摻著沙,現在花三十錢能買雪白的精鹽,劃算多了。

運輸與倉儲:

精鹽用陶甕裝,甕口封鬆脂,防潮;外麵套竹筐,防磕碰。官府調派“鹽車”,每車裝二十甕,由鹽卒護送,走馳道運輸,沿途驛站設“鹽倉”,專人看管。呂雉的商隊也參與運輸,從河東鹽池到西域巧成城,二十天就能到,比舊法快十天,損耗從三成降到一成。

齊地鹽場的鹽倉裡,廩吏正清點入庫的精鹽,賬本上記著“三月出鹽五千石,發往關中三千石、北地兩千石”。每甕鹽都貼“鹽引”,上麵寫著產地、重量、鹽官印,“有這印,就知是官鹽,假不了”。

三、民生之變:鹽清味正,家戶安康

精鹽入戶,先變的是百姓的灶台。

關中農家的廚房裡,王阿婆正用雪鹽醃蘿卜。她把蘿卜切條,撒上精鹽,壓在陶缸裡,“去年用粗鹽,缸底總沉著沙,蘿卜也發苦,今年這鹽,醃出來的蘿卜脆生生,一點不苦!”她給鄰居送了一壇,引得全村都去鹽市買精鹽。

北地邊民的營房裡,戍卒們用中鹽燉羊肉。以前用粗鹽,湯裡總漂著雜質,現在湯清肉香,連夥夫都笑:“精鹽燉肉,不用撇浮沫,省事兒!”醫官發現,吃精鹽的戍卒,便秘、口瘡的少了,“粗鹽裡的苦鹵傷脾胃,精鹽提純後,雜質少,對人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酒樓的生意更火了。鹹陽“秦味樓”的掌櫃用雪鹽調醬料,“以前客人總說菜苦,現在用精鹽,醬香味正,回頭客多了三成”。他算過賬,雖然精鹽比粗鹽貴,但菜價能提一成,還不影響生意,“這鹽,是好東西”。

連西域新戶也愛上了精鹽。潤疆城的西域婦人阿依莎,學著秦人的法子用精鹽醃葡萄,“以前用西域的岩鹽,醃出來的葡萄發澀,現在用大秦的雪鹽,甜中帶鹹,好吃!”她把醃好的葡萄送給農官,換回一小包麥種,笑得眉眼彎彎。

四、鹽利歸公:國庫充盈,禁私安邊

精鹽帶來的不隻是美味,還有實實在在的國庫收入。

陳平的賬冊上,精鹽利潤驚人:每斤雪鹽成本十錢含人工、運輸),售價三十錢,淨利二十錢;全國每月產精鹽十萬斤,淨利二百萬錢,一年就是兩千四百萬錢,夠造兩萬具連弩,或供五萬大軍吃一年。

“這鹽利,比商稅還穩!”蕭何看著鹽利賬,對贏欣感歎,“以前私鹽泛濫,官府收不到稅,現在官鹽統管,利歸國庫,還能補貼遷民、軍費,一舉多得。”

更重要的是“禁私鹽”。王五的人在各郡設“鹽哨”,嚴查私鹽販子。上個月在函穀關,鹽哨查獲十車私鹽,粗鹽混著沙土,定價卻比官鹽高五成。“私鹽不僅坑百姓,還損國庫,”王五看著被沒收的私鹽,冷聲道,“按律,販私鹽一石,杖四十,罰沒家產!”

嚴懲之下,私鹽幾乎絕跡。百姓說:“官鹽又好又不貴,誰還買私鹽?”鹽官們也鬆了口氣,陳平道:“現在鹽市秩序好,百姓買鹽方便,我們也省心,能多琢磨怎麼提高精鹽產量。”

五、鹽脈綿長:一鹽連四方,國本更牢

初夏的河東鹽池,鹽工們正忙著收鹽。雪白的精鹽堆成小山,鹽車一輛接一輛駛離,奔向關中、北地、西域……車轍印在鹽池邊的土路上,像一條條銀色的脈絡,將大秦的四方連在一起。

陳平站在鹽倉頂,望著這一切。遠處的工坊裡,墨家弟子在改進蒸鹽器,想讓精鹽更白;鹽市上,西域商隊用玉石換鹽,說“大秦的雪鹽,比安息的香料還珍貴”;遷民們背著鹽甕走向新田,說“有這鹽,日子就能過出滋味”。

他忽然明白,精鹽工坊的意義,不止於“提純”鹽粒,更在於“提純”民心——當百姓用著物美價廉的官鹽,看著鹽倉裡的儲備,就知道大秦不僅能拓疆,更能讓日子過得紮實;當西域新戶嘗到精鹽的甜頭,就會覺得“跟著大秦,有好東西吃”。

風掠過鹽池,帶著淡淡的鹹味。這鹹味裡,有鹽工的汗水,有墨家的巧思,有官府的規製,更有千萬百姓的日子——日子裡的鹹淡,連著國庫的盈虧,連著邊疆的安穩,連著一個王朝的根基。而那雪白的精鹽,正是這根基上,最晶瑩的一塊磚石。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越賣給混混當媳婦 希音入懷肖少的獨家偏愛 誰家正經爹媽會玩強製愛啊 寂靜城池裡的暖陽 梅家三朵花 慘死老太重生後,每天盼著當寡婦 路人甲女配隻想學習 異常收容檔案庫 天命陰緣不可負 盜墓:我的摸金係統超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