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笑著摸了摸他的頭,
“扶蘇公子會派雙語先生來,教你們認秦字、算算術,
以後你們去跟商隊做生意,就不會被人騙了。
去年呼倫貝爾的巴圖,就是這麼學會秦字的,現在還幫部落寫歸附文書呢!”
拓跋烈看著兒子渴望的眼神,又看了看身邊喝著熱粥、
漸漸放鬆下來的族人,心裡的疙瘩慢慢解開了。
他放下粥碗,站起身對王翦說:
“俺們鮮卑人,向來都是一言九鼎,說話算話。
木材嘛,俺們當然願意賣給你們,畢竟這對俺們來說也算是一樁好買賣。
而且,俺們也願意歸附大秦,成為大秦的子民。
不過呢,俺有個小小的條件,希望你們能夠答應。”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
“俺們鮮卑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大興安嶺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這裡是俺們的故鄉,俺們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
所以,俺們希望能夠繼續留在這裡,繼續過著以打獵為生的生活,不想被你們趕走。”
聽到這裡,對方連忙說道:
“放心!
你們的要求完全合理,大秦絕對不會強迫你們離開自己的家園。
相反,大秦會尊重你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讓你們在大興安嶺安居樂業。””
王翦也站起來,拍了拍他的肩,
“大秦認你們為秦籍,分你們兩畝地種耐寒麥,你們想打獵還能打獵,
想曬鹽還能曬鹽,朝廷不乾涉你們的生活,
還會幫你們建暖棚,冬天不用再凍著。”
三、清點木材:萬立方米,東拓築基
第二天一早,秦軍和鮮卑人一起清點木材。
大興安嶺的紅鬆又粗又直,有的直徑能有一尺,堆在林子裡像小山一樣。
王二帶著商隊的人,拿著尺子一根根量,最後算出來,足足有一萬兩千立方米。
“老將軍!
比俺們預估的還多兩千立方米!”
王二興奮地說,“這些木材,夠給遼東半島建十個漁鹽棧,
還能給巧成城送五千立方米做連弩車配件,剩下的用來修驛站,
從大興安嶺到遼東半島,能修五座!”
王翦點了點頭,對拓跋烈說:
“這些木材,按之前說的,一尺換半鬥粟米,俺讓陳農官下個月就把粟米送過來。
你們要是想蓋暖棚,俺讓張衡派工匠來,
用你們剩下的木材,給你們蓋最暖和的暖棚。”
拓跋烈笑著說:
“不用麻煩工匠!
俺們鮮卑人會蓋暖棚,就是缺結實的木材,現在有了這些剩下的木料,
俺們自己就能蓋!”
接下來的幾天,秦軍開始把木材運下山。
巧成城送來的“雪地木橇”派上了用場——之前趙括在北境用它運糧,
現在用來運木材正好,木橇在林子裡的雪地上滑行得又穩又快,
一天能運兩百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