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
泄雪板管用,棚子沒塌!”
可剛鬆口氣,又出了問題——火牆的煙道被雪堵住了,
棚裡開始彌漫煤煙味,麥苗的葉片漸漸發蔫。
趙大叔趕緊讓人打開通風口,自己則帶著阿骨爬上棚頂,用木棍捅開煙道裡的積雪。
“咳咳……”
阿骨嗆了口煙,卻還是堅持幫著遞木棍,
“趙大叔,麥苗不能有事,俺還等著秋天吃麥餅呢!”
等煙道通了,棚裡的煤煙散了,趙大叔又給麥苗澆了點溫水,
沒過多久,麥苗又恢複了生機。
律蒙看著棚裡綠油油的麥苗,終於鬆了口氣:
“以前俺總覺得,北境的凍土種不出麥子,現在有了保溫棚,俺信了!”
三、開春見成果:存活率九成,丁零人歡騰
開春後,雪化了,趙大叔打開保溫棚的門,讓麥苗適應外麵的溫度。
曹平帶著工匠檢查麥苗,一株株數下來,十株裡隻凍死了一株,
存活率高達九成,比去年高了八倍!
“太好了!
存活率九成!”
董翳拿著賬本,興奮地喊,
“今年擴種兩百畝,用保溫棚護著,秋天最少能收一千石麥,夠丁零人吃一年了!”
律蒙拉著趙大叔的手,眼眶都紅了:
“趙大叔,謝謝您!
俺們丁零人,終於不用再怕冬天沒糧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後俺們都學搭保溫棚,讓北境的凍土都變成良田!”
阿骨也跑過來,手裡拿著剛學寫的秦字:
“趙大叔,俺寫了‘保溫棚’‘抗寒麥’,以後俺要教部落裡的小朋友,讓他們也會種麥子!”
陳農官特意從鹹陽趕來,看到保溫棚裡的麥苗,笑著說:
“趙大叔,您這法子好!墨家的預製木架+保溫棚,
以後要在北境推廣,讓丁零、烏桓、鮮卑部落都用上,
北境就能變成大秦的‘糧倉’!”
曹平也說:
“俺們回去就改良預製木架,做得更輕便,
還能拆了重複用,以後搭保溫棚,三天就能搭一座!”
四、推廣譜新篇:凍土變沃土,糧安北境
接下來的日子,北境的保溫棚一座接一座地搭起來。
趙大叔帶著丁零人、烏桓人學搭棚,曹平的工匠隊送來了更多的預製木架,
陳農官則送來更多的抗寒麥種,連匈奴歸附的阿古拉,
都派人來學搭保溫棚,說“要讓草原上也種出麥子”。
秋天收割時,北境的抗寒麥收了整整一千五百石,比預期還多了五百石。
律蒙帶著丁零人,用新收的麥子做了麥餅,送給趙大叔、曹平、董翳,
還有鹹陽的嬴政。
麥餅剛出爐,香氣就飄滿了貝加爾湖岸邊,阿骨拿著麥餅,
跑向正在搭建的新保溫棚,嘴裡喊著:
“明年俺們種更多麥子,讓大秦的北境,再也不缺糧!”
趙大叔站在麥田邊,望著金黃的麥浪,心裡踏實得很——他從潤疆來北境時,
隻是想幫著種點麥子,沒想到竟讓保溫棚成了北境的“寶貝”。
曹平拍著他的肩:“趙大叔,您這保溫棚,比俺們的連弩車還管用,
連弩車能打仗,您這棚子能讓百姓吃飽飯,都是大秦的‘功臣’!”
風掠過麥田,麥浪翻滾,保溫棚的影子映在凍土上,像一個個溫暖的符號。
北境的凍土,再也不是“不毛之地”,而是長滿了抗寒麥的沃土;
丁零人、烏桓人、匈奴人,再也不用“逐水草而居”,
而是有了安穩的麥田和家園。
這,就是大秦二五計“糧安大秦”的意義——不是靠刀槍,
是靠老農的經驗、墨家的智慧、各族的協作,讓每一片土地都能長出希望,讓每一個百姓都能吃上飽飯。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