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成一人高的圓錐堆,這樣發酵均勻,五天翻一次堆,翻兩次就能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還在糞堆上插了個竹牌,寫著“堆肥第五天,翻堆一次”,提醒大家記時間。
阿木跟著學堆肥,卻把麥糠和羊糞拌反了,麥糠多羊糞少,糞堆鬆垮垮的。
陳農官趕緊幫他調整:“阿木,麥糠太多肥效不夠,
太少發酵慢,按這個木勺量,一勺麥糠配兩勺羊糞,準沒錯!”
阿木趕緊用木勺重新拌,這次糞堆緊實多了。
有個老農戶馬大叔問:“陳農官,堆肥淋雨了咋辦?
潤疆的雨說下就下,泡爛了豈不是白搭?”
小李笑著指了指農站屋簷下的塑料布墨家造的防雨布):
“這布防水還輕便,下雨前蓋在糞堆上,雨停了掀開,一點不耽誤發酵!”
當天下午,曬場上就堆起了二十多個糞堆,每個糞堆前都插著竹牌,寫著堆肥日期和主人。
王大伯的糞堆最大,他每天都去看溫度計,看到溫度穩定在四十度,心裡的石頭漸漸落了地:
“以前總覺得堆肥是瞎折騰,現在才知道,這是真學問!”
三、堆肥成肥:黑肥潤苗,老農信服
第五天清晨,陳農官帶著大家翻堆。
王大伯的糞堆一翻開,一股溫熱的土腥味撲麵而來,
裡麵的麥糠和羊糞已經腐熟成黑褐色,用手一捏就碎,一點不粘手。
“成了!這肥能撒了!”
陳農官笑著說,“你們聞聞,沒有生糞的臭味,隻有土腥味,這就是好堆肥!”
農戶們趕緊把堆肥運到田裡,陳農官教大家“穴施”:
“在苗根旁挖個小坑,撒一把堆肥,再蓋土,
彆直接撒在苗上,不然還是會燒苗!”
王大伯按法子施了半畝地,剛撒完就澆了點水,
堆肥遇水後慢慢化開,滲進土壤裡。
三天後,王大伯的麥苗就變了樣——之前發黃的葉片泛出深綠,
麥稈也粗了一圈,比沒施堆肥的地塊高了半尺。
他激動地拉著陳農官:“陳農官!您這法子太神了!
麥苗長得比去年用草木灰的還壯,這堆肥真是寶貝!”
阿木的西域農戶們更高興,他們的沙土地缺有機質,
施了麥糠拌糞堆肥後,土壤不再板結,澆水時水能很快滲下去,波斯麥的根係紮得更深了。
阿木捧著新長的麥葉,對老鄉們說:
“大秦的堆肥法比安息的法子強十倍!
以後咱們再也不用怕沙土地不長莊稼了!”
消息很快傳到鄰村,芭蕉寨的農戶們都來流沙農站學堆肥。
陳農官讓王大伯當“助教”,教大家翻堆;阿木教大家找駱駝刺代替麥糠;
小李教大家用翻堆耙,農站裡熱鬨得像過節。
有個西域老農不會寫秦字,阿木就用西域文把堆肥步驟畫在木板上,掛在他家裡:
“這樣您忘了就看畫,準沒錯!”
四、推廣豐收:肥田潤疆,糧安有底氣
深秋收割時,施了麥糠拌糞堆肥的波斯麥畝產比去年高了兩石,
王大伯的五畝地收了三十五石,比去年多了十石。
他捧著金燦燦的麥粒,對陳農官說:
“以前總覺得種地靠天,現在才知道靠技術!
這堆肥法簡單又省錢,麥糠不用買,羊糞家家有,
以後俺每年都堆,讓田裡的土越來越肥!”
陳農官把堆肥法寫成“潤疆堆肥手冊”,印了一千本,
分給潤疆各農站,還讓墨家造了一百台翻堆耙、五百塊防雨布,送到西域部落。
他在手冊裡寫:“麥糠拌糞,疏鬆肥田;
分層堆製,五天腐熟;穴施蓋土,苗壯高產——此乃潤疆肥田第一法!”
嬴政看到陳農官的奏折,下旨嘉獎:“流沙農站堆肥法利民增產,
著令陳農官赴北境、嶺南推廣,墨家工坊加造堆肥農具,務使天下農戶皆會堆肥,糧產再增三成!”
冬天農閒時,流沙農站的曬場上還是一片忙碌——農戶們忙著堆肥,
麥糠和羊糞的混合物堆成了小山,翻堆耙的“嘩啦”聲、農戶們的笑聲混在一起,飄在潤疆的上空。
王大伯教西域老農翻堆,阿木幫著寫竹牌,小李檢查防雨布,
陳農官在旁邊記錄堆肥溫度,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意。
“陳農官,明年俺們種占城稻,能用這堆肥不?”阿木突然開口問道,他的聲音在曬場上顯得有些突兀。
陳農官聞言,抬起頭來,臉上露出了笑容,毫不猶豫地點頭道:“當然可以啊!”
他的回答讓阿木心中一喜,繼續追問道:“那這占城稻需要多少肥呢?”
陳農官想了想,回答道:“占城稻可是個愛肥的家夥,這堆肥施下去,畝產能超過六石呢!”
阿木聽了,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那可真是太好了!明年咱們就試試種占城稻,讓潤疆既有波斯麥,又有占城稻!”
陳農官也被阿木的熱情所感染,笑著說:“是啊,這樣一來,咱們潤疆的糧食產量肯定會大大提高!”
就在兩人交談的時候,一陣微風吹過曬場,帶來了麥糠的清香和糞肥的土腥味。
這股混合的氣味隨著風飄向遠處的麥田,仿佛是在向那片即將播種的土地傳遞著豐收的希望。
那一個個黑褐色的糞堆,不僅肥了潤疆的田,更暖了農戶的心——這就是農科站開課的意義,
不是教多麼複雜的學問,而是把簡單實用的技術送到農戶手裡,
讓每一寸土地都長出希望,讓大秦的糧安根基,在一鍬一耙、一堆一肥裡,變得越來越堅實。
明年的潤疆,定會有更多的堆肥堆,更多的壯麥苗,
更多豐收時的笑聲——而這一切,都在為大秦二五計的新征程,埋下最肥沃的種子。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