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帶著農戶們分片改良,她走在前頭,用木杆在地上劃壟:
“壟要起高兩尺,下雨時水能順著壟溝流走,不會積堿;
草木灰要撒在壟上,彆撒溝裡,不然被水衝跑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木跟著學,還把牡丹的話記在秦字小本子上,分給不會寫字的西域農戶。
有個老農戶馬大叔撒灰太急,把苗燒黃了,急得直跺腳。
牡丹趕緊教他“補澆淡鹽水”:“燒苗是灰撒多了,澆點摻了淡水的鹽水,
中和一下就好,以後按俺給的木勺撒,一勺正好半斤!”
果然,澆了水的小苗第二天就緩了過來,馬大叔豎著大拇指:
“牡丹姑娘比俺家種了一輩子地的老婆子還懂行!”
三、推廣種植:農戶齊心,堿地生綠
改良的消息傳遍了潤疆,周邊的西域部落都來學方法。
陳默讓人把“三步改良法”畫成圖,貼在農站牆上:
第一步畫著水車澆水,第二步畫著撒草木灰,第三步畫著挖截堿溝,連不識字的農戶都能看懂。
牡丹成了“土專家”,每天帶著農戶們在田裡忙活:
教西域農戶認草木灰,教老秦戶挖截堿溝,連墨家學徒都跟著她學看土性:
“牡丹姑娘,這土泛白是堿重,泛黃是正好,對不?”
“沒錯!要是土發黏,就少撒點糞,不然會爛根!”
王大伯的五畝鹽堿地全改良了,波斯麥長得比普通田還壯,
葉片綠油油的,麥穗也飽滿。他摸著麥苗對陳默說:
“以前俺總罵這地是‘廢地’,現在才知道,不是地廢,
是沒找對法子!草木灰加牛羊糞,比啥化肥都管用!”
阿木的三畝地收了十八石波斯麥,比去年多了三十六倍,他捧著新麥粉找到牡丹:
“牡丹姑娘,俺要教俺老家的人種!
這法子簡單,還不用花大錢,太適合潤疆了!”
墨家的風車水車也派上了大用場——二十萬畝地,
靠人工澆水得半年,用風車水車隻花了一個月,還省了八成人力。
小李笑著說:“以前覺得墨家隻造兵器,現在才知道,造水車改良土地,比打仗還管用!”
四、豐收添田:白堿變金浪,良田滿潤疆
深秋的孔雀河畔,改良後的鹽堿地變成了金黃的麥浪,波斯麥穗壓彎了麥稈,
風一吹,香氣能飄十裡。
陳默帶著農官們測產,王大伯的田畝產六石二鬥,阿木的田畝產五石八鬥,比普通良田還高!
“二十萬畝鹽堿地,全改良成良田了!”
陳默拿著賬本,聲音激動得發顫,“今年能收一百二十萬石波斯麥,夠潤疆三十萬人吃一年!”
農戶們歡天喜地地收割,牡丹和王大伯一起用墨家的脫粒機打麥,金黃的麥粒落在布兜裡,沉甸甸的。
王大伯捧著麥粒,眼淚都快下來了:
“俺活了六十歲,從沒見過這鹽堿地能收這麼多糧!
牡丹姑娘,陳農官,俺們潤疆再也不用怕缺糧了!”
西域部落首領伊不拉欣帶著族人來取經,看到滿田的麥浪,
又摸了摸改良後的土壤,對著牡丹和陳默鞠躬:
“大秦的法子太神了!
請你們去俺們部落,教俺們改良土地,俺們願意種波斯麥,跟著大秦過好日子!”
陳默立刻答應:
“沒問題!
草木灰、牛羊糞、水車,俺們都給你們送過去,牡丹姑娘還能留在部落教你們技術!”
消息傳到鹹陽,嬴政下旨嘉獎:
“牡丹姑娘獻策有功,封‘潤疆農師’;陳默主持改良,升為‘西域農官’;墨家造水車助力,賞鐵料千斤!
令明年在西域推廣草木灰改良法,新增良田五十萬畝!”
站在麥浪裡,牡丹望著遠處的風車水車,手裡攥著一把草木灰,心裡滿是踏實。
這白花花的鹽堿地,曾是潤疆人的心病,如今卻變成了金燦燦的良田——靠的不是神奇的法術,
是老輩傳下的草木灰,是農科站的技術,是墨家的工具,更是農戶們齊心的勁頭。
王大伯走過來,遞給牡丹一塊新烤的麥餅:
“姑娘,嘗嘗!
這是鹽堿地種的麥,比啥都香!”牡丹咬了一口,麥香在嘴裡散開,甜絲絲的。
風掠過孔雀河,吹過金黃的麥浪,也吹過剛改良的新田。
二十萬畝良田像一塊巨大的綠毯,鋪在潤疆大地上,
不僅長著波斯麥,更長著潤疆人的希望,長著大秦二五計“糧安西域”的堅實根基。
牡丹知道,這隻是開始,以後還會有更多鹽堿地變良田,
更多農戶笑開顏,潤疆會變成真正的“西部糧倉”,在大秦的版圖上,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