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能裝五十石糧,比人工挑快十倍。
關中的糧車首尾相連,從曬場一直排到糧倉入口,
秦軍士兵和農戶們接力運糧,喊著號子:
“一二嘿!糧入倉!二二嘿!不黴蛀!”
潤疆的入倉現場更熱鬨,西域農戶們穿著新織的彩布衣裳,
用駱駝拉糧車,阿木還編了首歌:“地下倉,潮不進;
石灰層,黴不生;大秦糧,存滿倉;好日子,享不停!”
歌聲順著通風口飄出,引得守衛的秦軍也跟著哼起來。
陳農官拿著賬本,在兩地之間奔波核對:
“關中入倉兩千二百萬石,潤疆入倉一千八百萬石,總共四千萬石!
夠二十萬大軍吃五年,就算遇到荒年,全大秦百姓也能吃一年!”
李越聽著數字,激動得直拍大腿:“陛下要的‘糧安大秦’,這下真實現了!”
三、開倉驗糧:各方稱讚,糧安有底氣
三個月後,糧倉正式落成。
嬴政特意從鹹陽趕來關中糧倉,站在巨大的地窖裡,
看著堆得像小山的糧食,抓起一把粟米,指尖搓動,顆粒飽滿,沒有一粒發黴。
“好!好!”
他連說兩個好,轉身對陳農官和曹平道,
“你們立了大功!
農墨同心,不僅種出了糧,還存住了糧,這四千萬石,就是大秦的底氣!”
李斯捧著糧儲賬冊,高聲彙報:
“陛下,關中糧倉存粟米兩千萬石、小麥一千萬石,
潤疆糧倉存波斯麥一千萬石,總計四千萬石!
按二五計規劃,西擊安息需年耗糧五百萬石,
北守貝加爾湖需三百萬石,這些糧食足夠支撐八年戰事,還能應對天災!”
英布軍團的副將周蘭也趕來了,他剛從波斯灣前線回來,
看到滿倉的糧食,激動道:
“陛下!有這糧倉在,俺們再也不用怕軍糧跟不上了!
以前從鹹陽運糧到波斯灣,路上要走三個月,損耗三成,
現在潤疆糧倉直接調糧,十天就能到,省了多少事!”
王大伯和阿木作為農戶代表,也受邀來關中糧倉參觀。
王大伯摸著小麥堆,對嬴政說:
“陛下,俺以前種糧總怕存不住,現在有了這地下倉,就算下三年雨也不怕!
明年俺再多種十畝地,給糧倉多添點糧!”
阿木更是激動得語無倫次,用生硬的秦話道:
“安息沒有這麼好的糧倉,糧食總被老鼠吃、被雨水黴,大秦的糧倉太厲害!
俺要讓更多西域人種糧,把糧倉填得更滿!”
嬴政笑著扶起兩人:“這糧倉不是朕一個人的,是全大秦百姓的!
你們種糧,農官教技術,墨家造糧倉,才有這四千萬石。
以後,朕還要在北境、嶺南都建地下糧倉,讓大秦的糧儲堆成山!”
當天,關中糧倉舉行了“開倉賜糧”儀式,給周邊農戶每人賜了兩石新麥。
農戶們捧著糧食,對著嬴政跪拜:
“謝陛下!大秦糧滿倉,俺們日子旺!”歡呼聲震得通風口都嗡嗡作響。
四、糧安根基:支撐拓土,惠及民生
糧倉落成後,大秦的糧安格局徹底改變。
西境的英布軍團再也不用等鹹陽的糧車,潤疆糧倉隨調隨用,
很快就拿下了泰西封,把玄鳥旗插在了波斯灣;
北境的董翳預備隊靠著糧倉的補給,順利收服了鮮卑部落,貝加爾湖以南全成了良田。
贏侈商隊更是受益——以前商隊要帶大量糧食趕路,
現在沿途的糧倉都能補給,載重翻了一倍,運的彩布、鐵鍋能換更多安息香料和羅馬玻璃,
一年賺的錢夠造五百台連弩車。
管事王二笑著對曹平說:“這糧倉就是商隊的‘加油站’!
以前走一趟西域要三個月,現在有糧補,兩個月就能來回,生意越做越大!”
嶺南的周農官也趕來取經,準備在瀾滄江畔建地下糧倉:
“占城稻一年收兩季,產量高,可存不住,有了這防潮技術,明年嶺南的糧儲也能破千萬石!”
曹平立刻派了十個墨家學徒跟著去,還送了防潮層和排水陶管的圖紙:
“按這法子建,保準嶺南的稻穀三年不發芽!”
陳農官站在潤疆糧倉的通風口旁,望著遠處的波斯麥田,對曹平道:
“以前總擔心‘種得多、存不住’,現在好了,農人種糧有動力,
軍方打仗有底氣,商隊通商有保障,這才是真正的‘糧安’。”
曹平點頭,指著糧倉外新立的“糧儲碑”,上麵刻著“農墨同心,糧滿倉廩;
大秦根基,穩如泰山”:“這碑不僅是記功,更是給百姓的定心丸——隻要糧倉滿,
日子就不會差,二五計的拓土大業,也能穩穩推進!”
風從通風口吹進地窖,帶著糧食的清香。四千萬石糧食靜靜躺在地下,
它們是農戶汗水的結晶,是農墨技術的成果,更是大秦二五計最堅實的根基。
陳農官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地下糧倉,更多的存糧,
支撐著大秦的疆土越拓越廣,支撐著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旺——而這,
就是“糧安大秦”最動人的模樣。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