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漁港的晨光剛漫過漁船的桅杆,王老大就扛著一筐剛撈的海帶往曬場跑,鹽粒粘在他的袖口,
海風裡滿是鹹腥味——這是他曬的第三批海帶乾貨了,往年隻在膠東郡市賣,
可昨天呂雉商隊的人路過,說西域人從沒見過海帶,要是運過去,肯定是新鮮貨。
“王大哥,你這海帶曬得夠乾!”
商隊的押運官老李蹲在曬場邊,捏了捏海帶乾貨,“就是西域路遠,怕受潮發黴,得用巧成城的防潮布包著才好。”
王老大直起腰,擦了擦汗:“俺也愁這個!
防潮布俺聽說過,就是沒錢買,要是能借點錢,俺再多曬幾批,跟著你們商隊去西域試試!”
“找互助社啊!”老李指著漁港邊的互助社牌子,“俺昨天問過,漁民曬貨賣往外地,能低息借錢買包裝材料,你去申請,準能成!”
王老大趕緊放下筐,往互助社跑。
社裡的張專員聽他說要把海帶賣到西域,笑著遞過申請表:“你這想法好!
膠東的海帶嫩,用咱們本地的鹽醃了曬乾貨,味道更鮮,西域人肯定喜歡,借錢的事,俺這就給你辦!”
當天下午,王老大就領到了三百錢,還從巧成城的代銷點買了十張防潮油布——布麵刷了桐油,水浸不透,包海帶正合適。
他把醃好的海帶鋪在曬場,用鹽粒均勻撒上,心裡盤算著:
這批乾貨要是能賣好,就帶動同鄉一起做,讓膠東的海帶也能走絲路。
曬了五天,海帶乾貨終於好了,王老大用防潮布一包,裝了滿滿兩大筐,跟著呂雉商隊的貨車往西域走。
貨車走在馳道上,他總忍不住掀開布角看,生怕海帶受潮,商隊的夥計笑著說:
“王大哥放心,這油布是墨家造的,去年俺們運粟米走沙漠,一點沒潮!”
走了二十天,商隊抵達西域黑沙嶺的市集。王老大剛把海帶筐擺好,就圍過來不少人,伊布拉欣湊過來,捏著海帶皺起眉:“王大哥,這黑糊糊的是啥?能吃嗎?”
“能吃!可鮮了!”王老大趕緊拿出一塊,用隨身帶的陶鍋煮了鍋肉湯,丟進幾片海帶,
不一會兒,湯裡就飄出鮮香味,“你們嘗嘗,這叫海帶,煮肉湯、涼拌都好吃,還能存半年!”
阿巴斯聞著香味跑過來,舀了一勺湯,咂咂嘴:“鮮!比安息的香料湯還鮮!
俺要十斤,給俺的香料鋪當配料,顧客買乳香,俺就送點海帶試吃!”
周圍的村民也紛紛掏錢,有的要煮肉湯,有的想醃著吃,不到一上午,兩筐海帶就賣了大半。
王老大拿著商票,心裡樂開了花:“早知道西域人喜歡,俺就多帶些來了!”
伊布拉欣幫他找了個臨時攤位,還幫著寫雙語價目表:“海帶乾貨,一斤兩錢,商票、銅錢都收,買五斤送半斤!”
他指著市集裡的異族商區,“下個月俺幫你申請個固定鋪位,以後你每月來一次,俺們西域人離不開這鮮東西了!”
第二天,王老大又煮了鍋海帶豆腐湯,在攤位前免費試吃。
賣粥的吳大娘喝了一碗,當場訂了二十斤:“俺以後熬粥就加海帶,比光熬粟米粥鮮多了,顧客肯定愛喝!”
羅馬商人馬可路過,嘗了口海帶沙拉王老大教他用醋和橄欖油拌的),驚訝道:“這東西比羅馬的海草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