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城的市署大堂裡,晨光透過雕花窗欞落在攤開的賬冊上,李墨用朱筆在“2.5億錢”的數字旁畫了個紅圈,
聲音中充滿了難以抑製的興奮:“陳農官、曹主事,二五計首年的商稅賬冊終於算完啦!
結果簡直令人震驚,竟然足足有2.5億錢呢!這比去年足足增加了25啊!這可是大秦商稅曆史上頭一遭呢!”
陳農官聽聞此言,連忙放下手中正在查看的農科報表,急匆匆地湊上前去,一雙眼睛緊緊盯著那本厚厚的賬冊,仿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數字。
他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劃過“西域商區”“膠東漁鹽”“北境互市”等條目,嘴裡還喃喃自語道:“2.5億?
俺沒看花眼吧?去年明明才2億啊,這一年怎麼會增加這麼多呢?
尤其是西域的商稅,居然占了三成之多,比嶺南還要高呢!””
曹平扛著巧成城的產銷賬本走進來,聽到這話,笑著把賬本拍在桌上:“還不是因為巧成城的貨物賣得火!
鐵鍋、農具、防潮布,光西域就運了50萬件,商隊走絲路時,連羅馬商人都跟著訂了10萬口鐵鍋,這些貨一賣,商稅能不漲嗎?”
就在他們談論的時候,呂雉領著商隊的賬房先生走了進來。
隻見呂雉手中拿著一份厚厚的絲路商稅明細,上麵詳細記錄著各種數據和信息。
呂雉麵帶微笑地說道:“西域的商稅之所以如此之高,
這其中可少不了商票的功勞啊!
以前那些商販們走絲綢之路時,總是擔心攜帶大量銅錢不安全,而且還會有貨幣兌換的損耗。
但現在不同了,大家都開始使用商票進行交易,既方便又安全。
據統計,去年絲綢之路的商票流通量竟然超過了3000萬錢呢!
這樣一來,商戶們繳稅也變得更加積極了,商稅自然就多了起來。”
正當呂雉說得興起時,突然從門口傳來一個聲音:“商戶們積極繳稅,可不僅僅是因為商票哦!”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趙貨郎從門外探進頭來,手裡還緊緊攥著剛剛繳完稅的憑證。
趙貨郎一臉興奮地說:“俺們之所以願意積極繳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誠信榜啊!
李墨笑著接過趙貨郎的憑證,貼在賬冊旁:“像趙貨郎這樣的誠信商戶,去年新增了2萬戶,
光鹹陽西市就有300戶,他們生意越做越大,繳稅也跟著漲,這25的增長裡,有一半是誠信商戶貢獻的。”
阿巴斯也牽著駱駝趕來了,駝背上還馱著西域鐵鋪的繳稅賬本,用生硬的秦話說:
“俺的鐵鋪去年賣了1萬口鐵鍋,繳了錢稅,今年學大秦的法子,造了淺底鍋,安息商人訂了5000口,稅肯定能多繳!”
曹平拍了拍阿巴斯的肩:“你這鐵鋪,可是西域‘本土化’的好例子!
以前西域的鐵鍋全靠從鹹陽運,現在你自己造,成本低了,賣得還多,商稅也跟著漲,這就是二五計裡‘商興民富’的意思。”
公子欣從內堂走出來,手裡拿著各郡的商稅對比圖:“不光鹹陽、西域,膠東的漁鹽商稅也漲了40,
王老大把海帶賣到西域,去年繳了8000錢稅,今年帶同鄉一起做,漁鹽商稅直接破了500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