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疆糧站的晨光剛漫過糧囤,阿木就扛著半袋雜交麥走來,麥粒飽滿得能映出人影,他身後跟著十幾個村民,每人都背著或挑著糧袋,
糧站外的墨家造糧車已經排了半裡地——今天要往北境軍團送今年的最後一批冬糧,加上之前送的,總共100萬石,比去年多了40萬石。
“阿木哥,俺家的300斤麥都篩乾淨了!”
村民阿福挑著糧袋擠過來,袋口露出金黃的麥粒,“今年種的農科雜交麥,一畝收了5石,比普通麥多2石,俺家留夠吃的,剩下的全送來供軍,北境士兵守著疆土,可不能讓他們冬天缺糧!”
互助社的老李站在糧囤上,手裡拿著賬本,邊記邊喊:“大家慢點卸!每袋都要過秤,彆少了數!
這100萬石糧,有潤疆20萬畝麥田的收成,還有農科培育的新粟米,顆顆都是好糧,北境軍團的冬糧全靠它了!”
正說著,北境軍團的周校尉騎著馬趕來,甲胄上還沾著北境的雪粒,他翻身下馬,快步走到糧囤前,抓起一把麥粒:“這麥真好!
比去年送來的還飽滿,俺們軍團的士兵要是知道今年冬糧這麼足,肯定能安心守疆!”
阿木笑著遞過一張糧單:“周校尉,你看!
這是各村的送糧明細,黑沙嶺村送了5萬石,李家莊送了3萬石,連新拓的河灣村都送了1萬石——現在潤疆人丁興旺,地也種得廣,100萬石糧不算啥,明年俺們還能多送20萬石!”
周校尉接過糧單,眼裡滿是感激:“去年俺們軍團冬糧隻夠吃三個月,到開春還要靠商隊接濟,今年有這100萬石,不僅夠吃五個月,還能留出些給邊境的牧民,再也不用怕冬天斷糧了!”
農科技術員小張推著一輛裝著防潮布的小車過來,車上的布印著“農科防潮·耐低溫”的字樣:“周校尉,這是給糧車準備的防潮布!
北境冬天冷,糧車裹上這布,麥粒不會凍硬,也不會返潮,到了軍團糧庫,直接就能存!”
周校尉摸了摸防潮布,厚實得很:“想得真周到!
去年運糧的時候,有10石麥凍成了塊,士兵們隻能砸開吃,今年有這布,糧肯定能完好無損,小張技術員,俺代表軍團謝謝你!”
村民們開始幫著裝車,阿木和阿福抬著糧袋往車上送,老李在旁邊指揮,周校尉也挽起袖子幫忙,糧站裡的號子聲、笑聲混在一起,格外熱鬨。
“阿木哥順著阿福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輛巨大的糧車停在那裡,車身被塗成了墨綠色,顯得格外醒目。
走近一些,阿木哥仔細觀察起這輛糧車來。
他發現車輪果然與以往常見的木輪不同,這車輪是用一種黑色的材料製成的,摸上去有些彈性,看起來應該就是阿福所說的橡膠。
阿福在一旁興奮地介紹道:“阿木哥,你看這橡膠輪多好啊!
北境的路坑坑窪窪的,以前的木輪走起來晃晃悠悠,糧食很容易就撒出來了。
但現在有了這橡膠輪,車子走起來穩當多了,糧食也能安全地運到目的地啦!”
阿木哥點點頭,對這橡膠輪的設計表示讚賞。
他繞著糧車走了一圈,又發現了一些其他的改進之處。
比如,車廂的密封性更好了,可以防止雨水滲入;車軸的連接處也更加牢固,減少了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故障的可能性。
“咱們潤疆的工匠真是了不起啊!”阿木哥感歎道,“能想出這麼多好點子,讓這糧車變得如此實用。”
阿福笑著說:“那可不,俺們潤疆的工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人,他們總是能想出一些新奇的辦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