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商隊運糧時,還能幫軍團捎帶農科的防疫藥;賣貨時,又能幫百姓帶回農科的新種子,三方互濟,無往不利!”
阿木摸著懷裡的農爵證書,感慨道:“俺最有體會!
俺家生三胎領了雜交羊,養羊賣的錢請墨家工匠修了氈房;羊毛通過小馬賣給趙隊長的商隊,運到西域;
商隊賺了錢,又給軍團捐了一批防寒物資,俺這普通牧民,也成了協同鏈上的一環!”
李大姐接過話頭:“俺家也是!
育兒坊幫俺帶娃,俺種的麥送進糧站供軍,賣麥的錢買了趙隊長商隊的西域布料,給娃做新衣裳;
商隊的布料又帶動織女織布,織女賺了錢買俺家的鴨蛋,真是一環扣一環,誰也離不開誰!”
張大人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目光掃過議事堂內的各方代表:“這便是大秦的協同之道——農為根基,產糧養民、供軍;
軍為屏障,護商、守土;商為脈絡,通有無、活經濟;再加農科的技術、墨家的工匠、互助社的搭橋,各業擰成一股繩,方能‘軍有糧不慌、民有食不饑、商有活不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中午時分,議事堂外擺起了簡單的宴席,桌上的食物皆是大秦各業協同的成果——關中速生豬燉的肉、嶺南魚乾熬的湯、潤疆雜交麥蒸的饅頭、膠東海帶拌的菜,還有西域乳香煮的茶。
周校尉夾起一塊豬肉,笑著說:“這速生豬,是張屠戶培育的品種,俺們軍團的士兵每天都能吃上,體力大增;
而張屠戶的豬種,又是農科用西域苜蓿改良的,這便是跨域協同!”
趙隊長端起茶杯:“這乳香茶,是俺商隊從安息運來的,換的是關中的臘肉和嶺南的魚乾;
而俺商隊能安全往返,全靠鐘離昧軍團護路,這是軍商協同!”
阿木咬了一口饅頭,滿足地說:“這雜交麥饅頭,是俺們潤疆種的,送了100萬石給北境軍團,剩下的自家吃、賣給商隊,農、軍、商都沾了光,這是三方協同!”
張大人看著眾人歡宴的場景,提筆在《協同錄》上寫下結語:“各業協同,非一日之功,乃政策引導、技術支撐、人心所向之果。
軍有糧則邊防固,民有食則人心安,商有活則經濟興,三者相輔相成,大秦穩如磐石,方能長治久安!”
夕陽西下時,各方代表陸續離開議事堂——周校尉要帶回協同錄,給北境士兵講大秦的繁榮;
阿木要把宴席上的麥種帶回潤疆,明年種更多的糧;趙隊長要趕著商隊,把協同的好消息傳遍絲路;小馬要把新的供銷計劃,帶給北境的牧民和嶺南的農夫。
鹹陽的暮色中,青銅鼎的影子被拉得很長,議事堂內的《大秦各業協同錄》還散發著墨香。
這一頁頁記錄的,不僅是糧食的數量、商隊的規模、士兵的溫飽,更是大秦各業擰成一股繩的力量——軍護民、民養商、商助軍,環環相扣,生生不息,讓大秦的江山,如昆侖之石,穩如磐石,如黃河之水,綿延不絕。
第二天一早,協同錄的抄本就傳遍了大秦各地——潤疆的麥田裡,農夫們聽著協同的故事,揮鐮更有力;
北境的畜棚外,牧民們說著協同的好處,養羊更上心;絲路的商隊中,夥計們聊著協同的便利,趕路更有勁兒。
整個大秦,都透著一股“各業協同、國泰民安”的生機,朝著更興旺、更豐饒的日子穩步前行。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