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的檀香愈發醇厚,殿內巨幅疆域圖上,東西拓土的紅線與新增的郡縣標記交織,勾勒出大秦的壯闊版圖。
公子欣手持政務述職名錄,朗聲道:“軍拓疆土,商通四海,農興五穀,皆需政務為根基!
今請政務諸臣述職,細述五年精治之變,務求數據詳實、成效可溯!”
話音剛落,丞相李斯身著黑色朝服,手持一卷厚重的《二五計政務總覽》,緩步出列。
他須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眼神沉穩如深潭,躬身道:“陛下,臣李斯,謹代表三公九卿,彙報二五計五年政務核心成效——五年間,大秦政務以‘拓土設治、戶籍增編、律法普行、民生提質’為綱,支撐各業協同,固大秦萬代基業!”
始皇微微頷首,禦座上的龍紋在晨光中流轉,透著對政務成效的期許。
“首言戶籍與郡縣治理!”
李斯抬手,親兵展開一幅全國戶籍分布圖,上麵用朱筆標注著密密麻麻的數字,“五年前,大秦戶籍三百萬戶,人口一千五百萬;如今,戶籍增至三百九十五萬戶,人口一千九百八十萬,淨增九十五萬戶、四百八十萬人!”
他指尖劃過地圖西拓區域:“西拓新增三郡二十一縣,登記戶籍三萬三千四百戶,編戶民九萬一千六百餘人,皆為歸附部落與俘虜轉化;東拓新增五郡四十二縣,登記戶籍四萬四千八百五十三戶,編戶民十三萬一千五百餘人,涵蓋百越、閩越等諸部;
內地三十六郡,因農科增產、民生改善,人口自然增長八十四萬戶,生育率較往年提升三成!”
殿內百官低聲驚歎,贏澤瞪大雙眼,小手悄悄數著地圖上的戶籍標記。
李斯繼續道:“郡縣設置上,除東西拓新增八郡六十三縣外,內地優化行政區劃,拆分擁擠郡縣六處,增設便民官署三十座。
官吏選拔推行‘軍功+科舉+察舉’三軌製,五年選拔基層官吏八千三百人,其中異族歸附者一千二百人、寒門子弟三千五百人,官吏平均年齡降至三十五歲,效率較往年提升四成!”
“官吏考核方麵,”李斯展開考核賬本,“推行‘量化考核法’,以戶籍增長、賦稅收繳、農科推廣、治安狀況為核心指標,五年間罷黜庸官三百二十人,晉升能吏五百七十人。
西拓大秦西州郡守因治理成效卓著,已晉升為九卿之一;東拓嶺南郡丞因推廣稻漁共生有功,擢升為郡守!”
公子欣問道:“異族編戶民治理,如何確保安穩?”
李斯道:“臣推行‘同軌同文同法,異俗適度包容’之策!
所有編戶民統一登記戶籍、授予土地,享受大秦百姓同等賦稅待遇;同時允許保留部分習俗,如西域的遊牧習慣、嶺南的漁獵傳統。
五年間,異族編戶民叛亂率僅千分之三,遠低於往年的百分之二,這離不開軍方的威懾、農科的賦能,更離不開政務的精細化治理!”
馮去疾出列,作為右丞相,他側重財政與賦稅,手中捧著財政賬本:“臣馮去疾,補充財政與賦稅成效!
五年間,大秦財政總收入達三千二百八十萬錢,較往年增長五成三,其中農業稅一千五百萬錢、商業稅九百萬錢、鹽鐵稅五百萬錢、關稅二百八十萬錢、異族歸附貢賦一百萬錢!”
“支出方麵,”馮去疾詳細道,“軍費一千二百萬錢,保障東西拓軍團補給與裝備更新;農科推廣三百萬錢,支持雜交麥、速生豬等技術研發與普及;
基建五百萬錢,修建秦道、水渠、驛站;民生四百萬錢,用於學堂、醫館、育兒坊建設;官吏俸祿三百八十萬錢,剩餘三百萬錢存入國庫,以備不時之需!”
他頓了頓,補充道:“賦稅改革成效顯著!推行‘畝稅定額+增產免稅’政策,農科增產部分免征賦稅,刺激農夫耕種積極性;
商業推行‘商票流通減稅’,使用商票交易的商戶減免一成商稅,帶動商票流通量激增;鹽鐵實行‘官營+民營’結合,既保障國家掌控核心資源,又允許民營補充,鹽鐵產量較往年增長四成!”
始皇問道:“民生支出具體用在何處?成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