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的晨光,如碎金般灑滿阿房宮的丹陛,玄色宮牆下,各族旗幟迎風招展——西域的駝紋旗、嶺南的稻穗旗、北境的狼圖騰旗、南洋的貝殼旗,與大秦的黑龍旗交相輝映,將這座帝王宮殿襯得既莊嚴又鮮活。
殿外廣場上,四萬五千名女子參選者與一萬五千名男子參選者按序列隊,身著各族服飾,懷揣才藝與期盼,構成一幅“萬邦歸心”的壯闊畫卷。
盛典開篇:布局宏闊,秩序井然
阿房宮正殿前,李斯身著黑色丞相朝服,手持始皇親授的“選秀典印”,立於高台之上。
他身後,太學考官、墨家工匠、異族代表、醫館先生組成的考評團分列兩側,每人手中捧著考評冊與雙語評分標準;
高台之下,十條通道清晰分明,分彆對應“女性異族區、女性寒門區、女性官宦區、女性宗室區”與“男性宗室區、
男性官宦區、男性將領區、男性行業模範區”,每條通道前都有三名雙語引導員秦話+族群語言)與兩名黑冰衛,手持參選者名冊核對身份。
“陛下有旨——”李斯蒼老卻洪亮的聲音穿透廣場,瞬間壓下所有細碎聲響,“選秀大典,以‘賢才為本、萬邦為懷’,不分種族、不拘出身,選賢淑以輔宗室,擇才俊以興大秦!
今由臣李斯主禮,凡考評公正者賞,徇私舞弊者斬!”
話音落下,黑冰衛統領率兩千護衛齊聲高呼:“大秦萬歲!
陛下萬歲!”
聲浪震徹雲霄,廣場上的參選者們也紛紛躬身行禮,各族語言的“陛下萬歲”交織在一起,竟有種奇妙的和諧。
贏澤牽著始皇的手,站在殿門的觀景台上,小腦袋不停轉動:“皇爺爺,好多人呀!
比鹹陽的集市還熱鬨!”
始皇笑著點頭,目光掃過下方——西域姑娘的辮子裡綴著瑪瑙,百越姑娘的衣裙繡著魚紋,北境姑娘的腰間掛著彎刀,關中姑娘的手中捧著刺繡,每個人的臉上都透著對未來的憧憬,這正是他想要的“大秦氣象”。
組織細節:分區考評,高效有序
為應對六萬人的龐大規模,選秀采用“分區考評、流水作業”的機製,十條通道對應十個考評區,每個考評區又細分為“儀容關、才藝關、德行關”三站,參選者需依次通過,每關考評時間不超過一炷香,確保高效推進。
1.入場核驗:精準分流,杜絕混亂
在通道入口,引導員正逐一審驗參選者的“身份憑證”——憑證上標注著姓名、族群、出身、推薦人及特長,寒門參選者需附帶鄉賢擔保書,異族參選者需附帶部落首領推薦信,將領參選者需附帶軍功記錄。
黑冰衛則用墨家特製的“身份印鑒”核驗憑證真偽,確保無冒名頂替者。
“姑娘,您是西域康居族,特長是紡織與安息語,請到女性異族區第三通道。”
引導員對一位辮綴瑪瑙的姑娘溫和說道,同時遞上一張寫有“異族3082”的號牌,“憑此號牌到考評區,每關都會有人引導。”
2.考評三關:各有側重,兼顧多元
儀容關:由太學禮儀官與各族女性長者組成考官團,不重容貌豔麗,而重舉止大方、身形康健。
西域姑娘古麗走到考官前,行秦式拱手禮,又用康居語問候長者,舉止從容,考官當即在考評冊上寫下“儀容合格,舉止得體”。
才藝關:按特長細分“紡織組、武藝組、學識組、技藝組”。
紡織組的百越姑娘阿珠,當場展示改良的織布機,織出的花布上繡著“大秦嶺南”四字,墨家工匠考官連連點頭;
武藝組的北境姑娘蘇蘭,手持彎刀演練一套秦式刀法,動作利落,年輕將領考官忍不住喝彩;
學識組的寒門姑娘李婉兒,當場默寫《簡體字入門》中的篇章,還能講解“稻漁共生”的農科知識,儒家考官讚其“有見識”。
德行關:通過推薦人證言與現場問答,考察參選者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