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夏雨欣。
18歲時候,和從宮裡當侍衛回來的未婚夫成了婚。
原以為貝泰在宮裡多年,能存下不少錢。
結果發現,他全身上下隻有二兩銀子。
原主很失望。不過看著瘸了一條腿的貝泰,還是打算努力賺錢,過好日子。
三年後,原主的女兒發了高燒,家裡所有錢湊起來,又到處借錢,才湊了3兩銀子。
打算給女兒請郎中的時候,卻發現夫君拿了1000兩銀票,
說要上京城。嫻貴妃遭人陷害,他要去幫她。
原主這才知道,這麼多年,自己像個傻子一樣,辛苦操持這個家。
而她的青梅竹馬的夫君,心裡根本就沒有她。
為了那個嫻貴妃,居然可以眼睜睜看著女兒高燒不退,無動於衷。
所以,當貝泰去了京城之後,原主留下一封和離書,收拾東西,帶著女兒乘船去了南方。
原本以為日子就這麼平靜的過下去了。
誰知道四年後,皇帝帶嫻貴妃到江南巡遊。而貝泰作為貼身侍衛,自然也是跟隨的。
好巧不巧,又遇見了原主。
恰好此時皇帝懷疑貴妃與侍衛有染,而貝泰為打消皇帝疑慮,說自己已經成婚,有妻有女。
原主:……?
你們搞私情,把我扯進去乾嘛?
皇帝有了疑心,不管貴妃有沒有私情,作為緋聞的男主角,貝泰都必死無疑。
臨死前,還要拉上原主和女兒陪葬?
原主大怒,既然如此,反正都是死,那就一起下地獄吧!
當即就否認與貝泰是夫妻,還說他確實與貴妃有私情。
連他夢裡都喊貴妃的名字,睡覺還抱著貴妃給他繡的鞋子。
皇帝果然大怒,直接下令處死所有人,連同貴妃,一同賜了毒酒。
……
此時皇帝身邊的總管,找到小艾家,麵色不善,說道,
“夏夫人,我們老爺有請,請吧”
因為皇帝是微服私訪,所以稱老爺)
總管臉色不好看,隻怕是皇帝已經知道了貝泰覬覦貴妃,所以連同他的妻女都不待見。
小艾跟著去了,果然看到皇帝陰沉的臉。
“夏夫人,你可是貝侍衛的結發妻子?”
小艾問,“回皇上,民婦曾經是。”
“民婦與他是同鄉。貝侍衛從宮中歸鄉時,按照婚約,我們成了婚。”
“可是婚後四年,他都不曾做過工,都是靠民婦做些粗活貼補家用。
並且在女兒高燒急需用錢時候,他明明有1000兩銀子,卻連3兩都不舍得拿出來給女兒看病。”
“在女兒昏迷不醒的時候,他居然一聲不吭的要帶著銀票回到宮裡。”
“所以民婦一氣之下,跟他和離。所以才搬到了這裡來住”
“和離?”
皇帝估計沒想到過,居然會有女人和離?
也是,能嫁進皇室的女人,哪個敢提和離呢?
“是的。民婦與貝侍衛,於4年前就已和離。
他做的事情,都與民婦無關!”
貝泰跪在地上,不可置信的看著小艾,
“怎麼可能?你不要胡言亂語!我何時與你和離的?”
小艾勾唇一笑,“你忘了?你當年說嫻貴妃遭人陷害,被打入冷宮。
你不放心,要拿錢進宮打點。
那時女兒命懸一線,我求你拿5兩銀子。隻需要5兩,就能把女兒的病,還有身體都調養好。”
“可你一把推開我,說嫻貴妃危在旦夕。她曾經於你有恩,你不能坐視不救。”
“就是那時,”
小艾拿出和離書,上邊已經有兩個人的簽名,手印,還有村長的公證。
貝泰看到和離書,一下子傻眼了,他完全沒有印象。
小艾:你當然沒有印象啦,這可是我現做的呢。
“一定是你忽悠我簽的,”
貝泰著急道,“皇上,臣對天發誓,臣對貴妃絕沒有非分之想!”
“一定是這個賤婦,記恨臣對她冷淡,所以汙蔑我!”
小艾,“我需要汙蔑你嗎?你新婚當夜,喝的酩酊大醉,遲遲不肯與我圓房。
晚上睡覺都在抱著貴妃送你的靴子,嘴裡嘟嘟囔囔喊著貴妃娘娘的小字”
“若不是心裡有她,又為什麼對我如此冷淡?就連女兒生病,也不管不問?”
一說完,皇帝臉色更陰沉了。
貴妃的臉色也蒼白起來,跪倒在地,搖搖晃晃的跪不安穩,
“皇上,臣妾不知貝侍衛的心思啊”
“不知?不知為何要送他靴子?還是你親手繡的?”
“我那時因不得寵,宮中都是見風使舵之人。常常克扣臣妾的飯菜。
有時候送到的都是殘羹冷炙,還有已經餿了的飯菜。”
“臣妾難以下咽,所以拜托貝侍衛給帶一些新鮮吃食。”
“臣妾不知道該如何感激,又沒有其他拿的出手的東西,所以才繡了這雙靴子”
皇帝更怒了,“你能拿東西賄賂他,就不能直接讓他向朕稟報?”
“你連給我都沒有繡過東西,居然送他這麼貼心的禮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嫻貴妃,你還有沒有把朕放在心裡?”
小艾:……?
這皇帝好像也是個戀愛腦,真癲啊!
嫻貴妃委屈巴巴的嘟起嘴巴,“皇上,臣妾對天發誓,臣妾對貝侍衛沒有任何男女私情!”
“若是皇上一直不信,臣妾也不知道該說什麼,臣妾百口莫辯!”
皇上揉了揉太陽穴,臉色鐵青。
小艾無語,又放出大招。
“皇上,從前嫻貴妃是否離過宮?”
皇上有些疑惑,不過還是點了頭。
“民婦與貝侍衛未和離時,我們村裡突然來了一個貴婦人。”
“貝侍衛說她是遠房親戚,然後收留他,住在我家。”
“貝侍衛說她是千金之軀,不能住的太差。所以把民婦趕到偏房的柴房去住。
而她,則睡在民婦鋪的厚厚的床褥上。
貝侍衛擔心她被蚊蟲叮咬,徹夜守在她的床邊。
而那貴婦人,覺得貝侍衛太過辛勞,常讓他一起到床上同塌而眠。”
“本來這事我是不打算說的。貝侍衛從前也警告我,說我若是說出去,那就是殺頭之罪”
“可今日看到嫻貴妃娘娘,竟然與當年那貴婦人如此相像,
讓民婦不禁懷疑,所以才問貴妃娘娘是否出過宮。”
皇上此時的臉都綠了。
以前隻是懷疑,現在有人證,一男一女共處一室,發生了什麼,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