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隻有一所小學,想要上初中或者高中,還得去縣城。
了解到情況的李曉月,深刻意識到在這個年代,讀書究竟有多難。
其實到了七十年代後期,幾乎每個人都有學上,短短幾年的光景,我們發展迅速,但偏偏,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候。
她想爭取,也必須爭取,她要讓這裡的孩子們,擁有讀書的資格!
村長帶著李曉月和陸知衍來到了學校,村長去跟門衛室的人交涉的時候,李曉月站在校門外觀察。
這所學校共有兩層,她數了數,發現還有空餘的教室,這對她來說是好事,隻要上麵同意讓她開設教師訓練營,她就能馬上展開相應的工作。
有村長陪同,校長親自接待了他們。
“王校長,我們今天過來,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跟您商量一下。”
王校長為他們倒了茶,微笑著詢問:“你們是為了孩子上學的事情來的吧?”
村長點了點頭:“我們的確是為了孩子上學的事情而來,不過……”
“我知道,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點入學,可鎮上有那麼多孩子,我作為校長不能厚此薄彼。”不等村長說完,王校長就唉聲歎氣的婉拒了他們。
“王校長。”村長賠著笑臉:“其實我們這次過來,不是為了個彆孩子,而是為了整個石橋村的孩子。”
聽了這話,王校長眉頭緊皺:“你們不會又想籌建學校吧?”
陸知衍說過,早在他剛來到這裡,就讓村長申請過籌建新學校的事,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通過。
村長訕笑著點了點頭:“王校長果然神機妙算啊!”
“欸,你少來。”王校長擰眉說道:“這事兒你們早就試過了,咱們這裡的情況你們也很清楚,就算我再幫你們申請一次,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還是彆白費勁了。”
“王校長,這次不一樣!”
王校長麵露不耐:“有啥不一樣啊?”
李曉月起身,主動開口:“王校長您好,我是李曉月,這一次我們有了更完善的想法,還請您多給我們一些時間。”
王校長看向李曉月:“這位是?”
村長連忙介紹:“她是剛嫁到我們村的,讀過書,有文化,有她在,籌建學校的事我們真的還想試一試。”
王校長審視著李曉月:“你會教書?”
李曉月點頭:“會。”
“能教什麼?語文還是數學?”
“我都能教,除了這兩門課,我還會外語,曆史和思想政治也沒問題。”
李曉月回答的很自信,這讓王校長吃驚不已:“你會外語?”
“會,英語俄語我都會。”
李曉月沒吹噓,她大學期間專門學了俄語和法語,但是她知道,法語用不著。
這個年代,英語並沒有被廣泛教學,隻有幾個省份的重點中學才有英語教學,外語課普遍默認為俄語,因為這個時代的我們與蘇聯交好。
“你不僅會俄語,還會英語,都已經達到可以教學的標準嗎?”王校長依舊不敢相信。
李曉月肯定的回答:“當然,您可以隨便考我。”
王校長激動的站了起來:“如果真是這樣,我立馬聯係縣城的領導給你寫推薦信,讓你去咱們市裡的中學當老師,李曉月同誌,我們非常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李曉月聽了這話眼睛一亮,但麵對王校長的提議,她直接拒絕了。
“王校長,我們教書育人為的是培養下一代,現在我們連讓孩子們有學上的能力都沒有,又怎麼能隻顧自己的前途?”
王校長十分詫異:“你不想去市裡教學?”
李曉月搖了搖頭:“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她神情嚴肅,語重心長的感慨:“當我看到石橋村的孩子十一二歲才有資格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知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雖然不是什麼大人物,但我想扛起這份責任,就從石橋村開始。”
“可是……可是你這樣的人才……”
“王校長,我知道您是好意,我也明白市裡的孩子需要我這樣的老師,我去了市裡,不僅自己有更好的前途,市裡的孩子也許會因為我有更好的未來,但是我知道,市裡的孩子不缺老師,可石橋村缺,連雲鎮缺!”
王校長長歎了一口氣:“李曉月同誌,沒想到你年紀輕輕竟有這樣的覺悟,如果人人都能像你一樣願意犧牲自己,我們何愁沒有更好的未來!”
李曉月笑了笑:“這不是犧牲,而是催化,我想做那促進社會成長的基石,我想讓我們的旗幟早日在更遠的地方飛揚!”
陸知衍心中動容,他看著他的妻子,眼裡除了欣賞,還有崇拜。
原來這世上,還有千千萬萬個他!
“好!”王校長激動到鼓掌,他滿目欣賞的看著李曉月,向她承諾:“李曉月同誌,且不說結果如何,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希望能幫你們促成籌建學校的最終目的。”
李曉月麵露喜色:“那真是太好了,王校長,我希望儘快見到教育部門的領導,儘快開展籌建學校的工作!”
“沒問題,我馬上給上麵的領導打電話,不管學校能不能建成,但有你這樣的人才在,他們保準比你更想儘快見麵。”
王校長說得沒錯,李曉月也在想,或許她可以利用她會外語的優勢,跟上麵的領導談一談交換條件。
想要籌建學校,少不了上麵領導的支持,他們若是發話,這件事情就不那麼難了。
王校長很快聯係到了教育部門的領導,聽說他這裡有一個能教英語的老師,市裡的領導也被驚動了,表示會馬上安排車輛來接他們到市裡碰麵。
這個時候,王校長打電話給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麼優秀的人才要是能在市裡的學校任教,那不僅是孩子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他們也會因此得到想象不到的好處!
李曉月想到她的能力會得到關注,但沒想到會被如此重視,一時間,她有些不確定,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她還能不能順利的留在石橋村,為孩子們爭取讀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