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影響力_封殺十年,棄女逆襲成國際巨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1章 影響力(1 / 1)

年末的頒獎典禮場館像被撒了把碎鑽,紅色地毯從旋轉門鋪到主舞台,絨麵材質踩上去軟乎乎的,卻被來來往往的高跟鞋踩出不少淺印。兩側的燈牌晃得人眼暈,有粉絲舉著“成彥《幕後之光》衝”的熒光牌,牌麵邊緣還貼了層透明膠——是被風吹卷了又補的;更顯眼的是個舉著張師傅q版畫像的姑娘,畫像裡老人捏著小刷子,圍裙上繡著“敦煌”二字,姑娘胳膊上還挎著個帆布包,印著成彥之前說的“用作品說話”,喊口號時嗓子都有點啞:“成彥老師!張師傅的拓片我們都學啦!”

成彥站在紅毯入口,指尖輕輕攥著淺青色禮服的裙擺。禮服是設計師陳姐特意為她趕工的,裙角繡的飛天飄帶用了三種線——敦煌礦物染的青線、銀線、棉線,在燈光下轉著圈看,能看出飄帶的層次感。領口彆著的銀色梔子,花瓣邊緣還沾著點細閃,是陳姐用碎鑽拚的,“這顏色跟你拍的壁畫最配,尤其是張師傅補的那片飄帶,青得透亮”。她低頭理裙擺時,後頸不小心露出來,一陣涼風吹過,她下意識縮了縮脖子,剛想轉頭找小夏拿外套,就有隻溫熱的手輕輕搭在她肩上,帶著點羊絨的軟感。

“怕你冷,提前讓陳姐加了件披肩。”顧懷安站在她身後,手裡拎著件米色羊絨披肩,邊角繡著跟禮服同紋樣的飄帶,針腳比禮服上的更細——是他特意讓陳姐改的,“試了三次才調準顏色,就怕跟你禮服不搭。”他幫她把披肩往肩上攏了攏,指尖碰到她後頸時,明顯感覺到她顫了下,趕緊放輕動作,“彆緊張,周教授剛才在後台跟我聊,說這次評委組裡有三位是文化研究領域的,最看重‘作品落地性’——咱們的《幕後之光》不僅播了,還帶動敦煌文創產品銷量漲了200,拓片小課堂報名超10萬人,這些數據比流量管用多了。”

成彥抬頭看他,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西裝,領口彆著枚小小的竹節胸針——是江南竹編老匠人李伯送的,上次拍花絮時成彥幫他彆過,針腳有點歪,他卻一直沒換。“你怎麼還戴著這個?”她伸手碰了下胸針,竹節的紋路磨得有點光滑,是被他摸多了。

“跟你的梔子配啊。”顧懷安笑了,聲音壓得低,隻有他們倆能聽見,“還有個行業冷知識——文化類獎項的觀眾投票裡,30歲以上群體占60,他們最吃‘真實細節’這套,你看上次試映會,有個阿姨說‘張師傅磨顏料的聲音,跟我老伴當年修鐘表的聲一樣’,這種共鳴比任何宣傳都強。”

正說著,紅毯主持人舉著話筒湊過來,妝容精致的臉上堆著笑:“成彥老師,這次入圍‘年度文化影響力人物’,您現在心情怎麼樣?最想感謝的人是誰呀?”

成彥往舉q版畫像的姑娘那邊看了眼,姑娘立刻把畫像舉得更高,嘴裡喊著“張師傅最棒”。她忍不住笑了,語氣軟下來:“心情挺踏實的,不是因為入圍,是因為《幕後之光》真的被大家看見了。最想感謝的是裡麵的每一位匠人——張師傅為了補壁畫,三十年沒離開過敦煌,上次拍他磨顏料,他說‘這滑石得磨到能映出人影才好用’;李教授推了維也納的演出,免費來錄琵琶,還特意把傳家的琵琶帶來,說‘老物件配老文化才對味’;還有很多沒出鏡的,比如幫我們整理壁畫資料的敦煌研究院老師,熬夜剪素材的後期團隊,他們才是‘影響力’的根。”她頓了頓,指尖輕輕碰了下領口的梔子,“比起‘我’的影響力,我更希望大家記住‘作品’的影響力——好作品不用喊口號,自己會說話。”

主持人還想追問,紅毯儘頭突然傳來一陣騷動。林楓穿著件閃著亮片的黑色禮服走過來,亮片掉了三顆,露出裡麵的黑色內搭,身邊跟著助理小王,手裡舉著個自拍杆,杆上還掛著個小玩偶,是他新劇的角色。他看到成彥,立刻加快腳步湊過來,臉上堆著假笑:“成彥老師,好久不見啊,咱們合張影唄?我新劇也是文化題材,講古代服飾的,正好借您的熱度漲漲關注。”

成彥還沒開口,小夏抱著禮服裙擺跑過來,故意擋在中間,手裡還拿著個小鏡子:“林老師,不好意思啊,成彥姐馬上要去後台補妝,口紅都花了——對了,您這禮服看著有點眼熟,是不是去年某頒獎禮上,那個網紅‘小甜甜’穿過的同款?”她對著鏡子假裝補妝,餘光瞥見林楓禮服的領口歪了,故意提高聲音,“我記得當時還被吐槽‘亮片掉得像頭皮屑,像是從影樓租的次貨’,您怎麼也穿這個啊?難道現在流行‘複古回鍋’?”

林楓的臉瞬間紅得像煮熟的蝦,伸手拽了拽領口,卻把歪的拽得更厲害。小王趕緊拉著他走,嘴裡嘟囔著“彆跟不懂審美的人計較”。小夏看著他們的背影,湊到成彥耳邊小聲吐槽:“什麼古代服飾劇,我看預告片裡,女演員穿的漢服裙擺短到露腿,還說‘還原唐代時尚’,唐代哪有這麼穿的?還好意思蹭咱們的文化題材,臉比敦煌的城牆還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台候場室裡暖烘烘的,周教授坐在沙發上翻畫冊——是敦煌研究院新出的《壁畫修複圖譜》,封麵是張師傅補的飛天飄帶,彩頁上還標著修複時間:“2025年3月15日,耗時72小時”。看到成彥進來,他趕緊招手,手指點著彩頁:“成丫頭,快來坐!我剛跟評委組的劉教授聊,他說《幕後之光》最打動他的,是‘不炫技,隻講真’——你看這張,張師傅補飄帶時手腕的角度,不到15度,幾十年的功夫才有的穩,你們連他指縫裡的顏料都拍清楚了,這才是文化傳播該有的樣子,不是把漢服穿成偶像劇服裝就叫‘文化’。”

成彥坐在旁邊的沙發上,接過畫冊,指尖輕輕摸著彩頁上的飄帶,突然想起拍攝時的事:“其實剛開始拍的時候,投資方想讓我們加個流量明星當‘體驗官’,說‘能漲播放量’,還讓匠人說些‘我為了文化放棄一切’的感人台詞。但張師傅說‘我們的活兒就是台詞,磨顏料的聲、補飄帶的手,比說一百句都管用’,後來我們就全拍真實的工作場景,連他中午吃的饅頭鹹菜都拍了,沒想到反而更打動人。”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啊。”周教授歎了口氣,翻到另一頁——是李教授彈琵琶的照片,琴弦上還沾著點鬆香,“我之前看林楓那部劇,把漢服穿成露臍裝,還讓演員擺著現代網紅姿勢,被我們這些老學者在學術群裡吐槽慘了。你們不一樣,連拓片要敷三層紙、每層紙的厚度都拍清楚了,這才是真正的文化普及,讓觀眾知道‘匠人不是活在傳說裡的,是每天磨顏料、補飄帶的普通人’。”

這時,舞台方向傳來主持人的聲音,透過麥克風變得格外清晰:“接下來,我們要頒發的是‘年度文化影響力人物’——獲得這個獎項的是,用紀錄片點亮匠人之光,讓傳統文化走進大眾視野的,《幕後之光》紀錄片製片人、主演,成彥!”

成彥起身時,不小心踩了下禮服裙擺,差點摔倒。顧懷安在旁邊趕緊扶了她一把,指尖攥著她的胳膊,聲音裡帶著點緊張:“慢點,彆著急。”她穩住腳步,往舞台走時特意放慢速度,聚光燈落在身上,裙擺的飛天飄帶暗紋在光下像活了一樣,隨著她的腳步輕輕晃動。

接過獎杯時,成彥的指尖頓了下——獎杯是水晶做的,裡麵嵌著片小小的拓片,刻著“匠人之光”四個字,拓片的邊緣有點毛糙,是手工拓的,她一眼就認出是張師傅的手法。轉身麵對觀眾時,大屏幕突然開始播放vcr:先是張師傅背著工具箱走進洞窟的背影,晨光落在他的白發上;然後是李教授坐在院子裡彈琵琶,手指在琴弦上飛快移動;接著是老周扛著相機跑拍攝現場,鏡頭蓋都沒來得及摘;最後定格在她受傷那天,護著小林、自己被燈光架砸中的鏡頭,畫麵裡還能聽到她當時喊的“小心”。

成彥的眼眶瞬間熱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手指緊緊攥著獎杯,指腹捏到水晶的棱角,有點疼,卻讓她更清醒。她深吸一口氣,對著話筒說:“首先,謝謝評委組,謝謝所有觀眾,但這個獎杯,其實更應該屬於《幕後之光》裡的每一位匠人——張師傅說‘修複壁畫,要對得起古人,對得起後人’,他補的每一筆飄帶,都要對著原壁畫比對十次;李教授說‘琵琶的聲,要跟文化的魂貼在一起’,他錄一段三十秒的旋律,要反複練二十遍;他們教會我,做文化作品,不用蹭熱度,不用編故事,隻用作品說話就夠了。”

她頓了頓,聲音有點哽咽,眼淚還是掉了下來,砸在獎杯上:“《幕後之光》播出後,我收到很多信。有個12歲的小朋友,畫了張飛天飄帶寄給我,說‘看完想當壁畫修複師,以後要像張師傅一樣補壁畫’;還有位70歲的老奶奶,說‘我爺爺當年也是做拓片的,看張師傅磨滑石,就像看到我爺爺當年的樣子’——這些反饋,比任何獎項都珍貴。因為我知道,我們不僅拍了一部紀錄片,還在很多人心裡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這才是‘影響力’真正的意義。”

台下的掌聲像潮水一樣湧過來,顧懷安坐在第一排,手裡舉著手機錄像,嘴角翹得很高,眼裡卻有點紅。周教授在旁邊不停點頭,嘴裡念叨著“說得好,說得對”;平台王總掏出手機,手指飛快地打字,給團隊發消息:“趕緊把成彥的感言剪下來,加在《幕後之光》的片頭,再追加500萬推廣資源,重點推‘匠人故事’板塊!”

走下舞台時,成彥剛到後台,就看到張師傅背著工具箱站在那裡。老人穿著件深藍色的中山裝,袖口磨得發亮,手裡拎著個布包,包角縫了又縫。看到她過來,張師傅趕緊迎上去,把布包遞過來,手指有點抖——是激動的:“成丫頭,恭喜你!這是我特意為你拓的飛天飄帶,比之前的更細致,你看這飄帶的弧度,跟莫高窟320窟的原壁畫一模一樣,我磨了三天滑石才拓出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成彥接過布包,打開一看,拓片用軟紙裹著,墨色均勻,飄帶的紋路清晰得能看到木紋。她指尖輕輕摸著拓片,眼淚又掉了下來:“張師傅,謝謝您……要是沒有您,沒有大家的堅持,《幕後之光》也走不到今天。”

“傻丫頭,是你願意拍我們這些老骨頭啊。”張師傅笑著拍了拍她的肩膀,手上的老繭蹭得她有點癢,“敦煌研究院的王院長跟我說,想跟你合作開個匠人培訓班,讓更多年輕人學壁畫修複、學拓片,你願意嗎?咱們把這些手藝傳下去,讓更多人知道,敦煌不僅有壁畫,還有一群守著壁畫的人。”

成彥還沒回答,顧懷安走過來,遞上杯溫好的薑棗茶——是他讓後台工作人員熱的,杯子還是成彥自己的淺粉色保溫杯,“先喝口水,彆激動。培訓班的事咱們慢慢聊,周教授剛才找我,說想把《幕後之光》翻譯成英、法、日三種語言,推到國際紀錄片節,還想把你剛才的感言做成雙語字幕,讓國外的觀眾也看看中國的匠人精神。”

後台的人越來越多,有媒體記者想采訪,有品牌方想談合作,小夏忙著擋在前麵,說“成彥姐剛領獎,需要休息”;老周扛著相機到處拍,一會兒拍獎杯,一會兒拍張師傅的拓片,嘴裡念叨著“這些都要剪進幕後花絮,讓觀眾看看咱們的‘影響力’是怎麼來的”。

成彥站在人群中間,手裡攥著獎杯和拓片,突然覺得心裡很踏實。她想起十年前被封殺時,躲在出租屋裡吃泡麵,看著電視裡彆人的作品獲獎,心裡又羨慕又難過,那時她就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拍一部真正有意義的作品就好了”。現在,她不僅拍了,還讓作品有了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了匠人之光。

顧懷安在旁邊看著她,悄悄把手機裡的錄像保存好——視頻裡,成彥站在聚光燈下,說“用作品說話”時,眼睛亮得像星星,裙擺的飛天飄帶在光下輕輕晃,像真的要飛起來。他點開對話框,給周教授發消息:“國際紀錄片節的事,我想把《等你回答》的英文版也帶上,編曲時加了張師傅的拓片聲和李教授的琵琶,用音樂加畫麵,讓國外觀眾更懂敦煌的美。”

沒過幾秒,周教授回複:“好主意!成丫頭的作品,就該讓全世界看見!我再跟研究院說說,把張師傅的拓片教學片段也加上,讓國外觀眾也學學怎麼拓飛天飄帶。”

成彥湊過來看手機,笑著說:“還要加上江南竹編李伯的鏡頭,他編竹絲的手法也很特彆,上次他說‘竹絲要煮三遍才韌’,這種細節國外觀眾肯定沒見過。”

顧懷安點點頭,指尖輕輕碰了下她的手背,溫熱的觸感讓成彥心裡一暖:“都聽你的。以後,咱們一起把中國的匠人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頒獎典禮結束時,外麵已經天黑了。成彥坐在車裡,手裡還抱著獎杯和拓片,手機裡不斷傳來消息:平台說《幕後之光》的播放量破3000晚了,彈幕裡“想當匠人”的留言潮50萬;李教授發了段琵琶演奏視頻,配文“祝賀成彥,感謝《幕後之光》讓更多人聽見琵琶的聲”;那個12歲的小朋友發了張畫,畫裡有飛天飄帶,還有個小小的梔子,旁邊寫著“以後我也要像張師傅和成彥姐姐一樣”。

車子駛過高架橋,窗外的燈光像串起來的星星。成彥看著窗外,突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時她還是個新人,被封殺時有人說“你永遠拍不出好作品,一輩子隻能當小透明”,可現在,她不僅拍出了,還讓作品照亮了更多人。原來,隻要堅持“用作品說話”,再難的路,也能走出光來。

“明年,咱們去敦煌開培訓班吧?”成彥轉頭看向顧懷安,眼裡閃著光,“我想跟著張師傅學拓片,還要拍《幕後之光》第二季,把江南的竹編、景德鎮的陶瓷匠人都拍進來,讓更多手藝被看見。”

顧懷安轉過頭,看著她的眼睛,裡麵映著窗外的燈光,像落了星光。他笑著點頭,伸手輕輕摸了下她的頭發:“好。不管是拓片,還是紀錄片,不管是敦煌,還是江南,我都陪你。”

車裡的音樂輕輕響起,是《等你回答》的旋律,篳篥的調子混著張師傅的拓片聲,在夜色裡慢慢飄遠。成彥靠在椅背上,手裡攥著拓片,心裡想著:這不是結束,是開始——屬於匠人,屬於真實,屬於“用作品說話”的開始。

喜歡封殺十年,棄女逆襲成國際巨星請大家收藏:()封殺十年,棄女逆襲成國際巨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說了多少次不要叫我女神 英雄遺孤?請叫我律界狂徒! 豪門職場逆途 渣男跪地求,大佬摟腰寵 重生德意誌,從警察到魁首 全球災變:我在異界建立領地 學渣通神之路 每日抽獎歐非可鑒 我要修神 萬億冥幣開局,頂級女鬼求包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