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中飛逝,靠山屯的冬儲工作已接近尾聲。公共柴火垛堆得像小山一樣高,家家戶戶的屋頂修葺一新,火炕裡燃起新柴,吐出帶著草木灰味道的暖意。菜窖裡堆滿了土豆、蘿卜、白菜,房簷下掛著一串串乾菜,牆角的鹹菜缸也散發著酸爽的氣息。屯子裡彌漫著一種踏實而安定的氛圍,人們臉上的愁容少了,話裡話外多了幾分對寒冬的底氣。
然而,秦建國心裡卻還揣著件事,像一塊未完全落地的石頭。這天傍晚,他特意揣了一小袋自己舍不得抽的煙葉子,來到了老支書家。孫老爺子也被請了過來,三位靠山屯的主心骨,圍坐在老支書家燒得暖烘烘的土炕上。
炕桌上擺著一碟炒黃豆,三隻粗瓷碗裡倒著熱水。秦建國給兩位老輩人裝好煙袋,點上火,自己也卷了一支,深吸了一口,才緩緩開口:“老叔,孫叔,屯子裡眼下這光景,比前兩個月是強多了。吃的、燒的、住的,都拾掇得差不多了,大夥兒心裡也踏實了不少。”
老支書眯著眼,吐出一口煙:“是啊,多虧了你帶著大家夥兒折騰這倆月,今年冬天,心裡有底兒了。往年這時候,看著那點糧食,瞅著那矮柴火垛,愁得整宿整宿睡不著。”
孫老爺子磕了磕煙灰,看著秦建國:“建國,你心裡有事。是不是看著東西還嫌少,想著再進山一趟?”
秦建國點點頭,對孫老爺子的敏銳並不意外:“孫叔眼毒。我是有這個想法。公糧交完,咱們留的土豆、糧食,算計著吃到開春,是餓不死了,但也就是個半飽。要是能在封山前,再往山裡走一趟,碰碰運氣,弄點大家夥,或者多找點山貨,那這個冬天就能過得寬裕點,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也能多點嚼咕。”
他頓了頓,繼續道:“而且,去年我在老林子深處那片背陰坡,看到過一片野山藥和木薯,那東西頂餓,就是當時沒來得及挖多少。今年我想再去看看,要是能多弄點回來,跟糧食摻著吃,能省下不少糧食。”
老支書沉默地抽著煙,煙霧繚繞中,皺紋深刻的臉龐上看不出表情。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開口:“建國,你的心思我懂。想讓屯裡人過得更好,這是好事。但你也知道,這時候進山,風險比前陣子大多了。天越來越冷,牲口為了囤膘過冬,也更凶。那老林子深處,更是說不準有啥。”
“老叔,我明白。”秦建國神色凝重,“所以這應該是今年最後一次進山了。我的打算是,不帶太多人,就帶上猛子和另外兩個最老練的獵手,我們四個輕裝簡行,快去快回,最多三天。不往太生僻的地方鑽,主要就是去去年那片背陰坡,再看看沿途的陷阱有沒有收獲。目標是那些野山藥和可能的獵物,不貪多,不冒險。”
孫老爺子沉吟道:“四個人,目標小,行動快,倒是穩妥些。猛子身手好,另外兩個也是老把式,遇事能頂上去。那片背陰坡我知道,路不算最險,野物也確實多些。隻是……”他看向秦建國,“建國,你是咱屯子的主心骨,可不能有半點閃失。”
秦建國感受到兩位老人話語裡的關切和謹慎,心裡一暖,語氣更加堅定:“老叔,孫叔,你們放心。我惜命,更知道肩上擔著全屯子的指望。這趟出去,一切以穩妥為先。能有多少收獲看天意,但保證把人全須全尾地帶回來。之後,咱們就安心貓冬,再也不出去了。”
老支書和孫老爺子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認可。老支書最終拍板:“行,那就按你說的辦。家裡頭你放心,有我和老孫頭盯著,出不了岔子。啥時候動身?”
“準備一下,後天一早就走。”秦建國道,“趁著這幾天天氣還穩當。”
“好,需要準備啥,讓秀娥她們幫著弄。”老支書補充道,“帶上足夠的火種和鹽,山裡晚上冷,注意保暖。”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從老支書家出來,秦建國抬頭看了看天,墨藍色的天幕上已經綴上了幾顆寒星,空氣乾冷乾冷的,預示著真正的嚴寒即將來臨。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氣,感覺心中的那塊石頭落了一半。取得老輩人的支持和理解,這第一步至關重要。接下來,就是為這最後一趟進山,做最周全的準備了。
他回到自己的小屋,就著油燈微弱的光芒,開始仔細檢查弓箭、獵刀,打磨斧刃,又將那幾張硝製好的皮子拿出來摩挲了幾下,心裡盤算著這趟出去可能遇到的情況,以及需要帶上的每一樣東西。
夜色漸深,靠山屯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隻有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和不知誰家屋裡隱約透出的、修補漁網的梭子聲。秦建國知道,在這片靜謐之下,是屯子裡所有人對安穩過冬的期盼。而他這最後一趟進山,就是為了給這份期盼,再增添一份沉甸甸的保障。山林的饋贈從來不易獲取,但他必須去試一試。這一年過得很快,能否為這艱難的一年畫上一個相對圓滿的句號,就看這最後一搏了。
喜歡重生秦建國請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