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集:各方準備_重生秦建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重生秦建國 > 第100集:各方準備

第100集:各方準備(1 / 1)

河灘地的勘測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幾天後的一個下午,當石頭小隊試圖測量一片靠近老河灣的窪地時,遇到了麻煩。這片區域積雪尤其深厚,下麵似乎隱藏著複雜的坑窪。猛子一腳踩空,半條腿陷進了雪殼下的淤泥裡,幸好凍得不深,被虎子和二七手八腳地拉了出來,但棉褲腿和棉鞋都浸滿了冰水泥漿,瞬間凍得硬邦邦,人也冷得直打哆嗦。

“這鬼地方!”猛子牙齒打著顫,臉色發青,“底下根本沒凍實,全是爛泥潭!”

石頭立刻叫停了這邊的測量。他眉頭緊鎖,用長木棍四處探查,發現這片窪地範圍不小,而且積雪蓬鬆,與周圍堅實的雪麵觸感明顯不同。“這裡以前可能是河漢子的水窪,或者地下有泉眼,凍不實在。”他沉聲道,“渠線絕對不能從這裡走,開春化凍,這裡就是爛泥塘,地基不穩,渠岸會塌。”

“那怎麼辦?繞過去?”虎子看著草圖,比劃著,“要是繞開這片,渠線就得往北邊那片坡地偏,那邊石頭好像更多。”

石頭沒有說話,他走到地勢稍高的一處土坡上,再次展開草圖,目光在圖紙和實際地形間反複切換。寒風卷著雪沫撲打在他臉上,他仿佛毫無知覺。許久,他指了指窪地北側邊緣一處長著幾叢耐寒灌木的地方:“從那裡開始,沿著灌木叢的走向往東量。灌木能長,說明底下土質相對堅實。我們緊貼著窪地邊緣過去,雖然可能會遇到點灌木根,但總比在爛泥潭裡施工強。工程量可能會增加一點,但能保證水渠安全。”

他看向猛子:“猛子,你先回去換衣服,烤烤火,彆凍病了。虎子,二牛,我們繼續,把這邊界摸清楚,木樁打密一點,提醒後麵施工的人注意。”

猛子本想堅持,但濕透的褲腿冰冷刺骨,實在難受,隻好一瘸一拐地先回屯子了。石頭帶著剩下的人,更加小心地繼續工作。他親自走在最前麵,用木棍一寸寸地探路,確認安全後才讓其他人跟上。這種謹慎和負責的態度,讓原本有些抱怨的虎子和二牛也安靜下來,默默地跟著他,拉繩、記步、打樁。

傍晚收工時,猛子已經換好乾爽衣服,抱著熱薑湯在知青點爐子前烤火了。石頭最後一個進來,帽子和肩膀上都積了層薄雪,臉上帶著疲憊,但眼神依舊清明。他看到猛子無恙,點了點頭,沒多說什麼,隻是接過孫小梅默默遞過來的另一碗薑湯,低聲道了謝。

孫小梅看著他凍得皸裂的手背,和棉襖袖口磨出的毛邊,心裡某處輕輕抽動了一下。她回到女知青宿舍,翻找出自己帶來的一副半新的、織得厚厚實實的羊毛手套,又找出針線,趁著晚飯後的空閒,在燈下細細地拆改起來。趙衛紅看見,打趣道:“小梅,給誰改手套呢?這麼用心。”孫小梅臉一紅,手下不停,輕聲說:“石頭哥的手都凍裂了,他那個草圖又要畫又要改,戴厚手套不方便,我給他改副薄點的,手指能露出來的。”趙衛紅了然一笑,沒再說什麼,隻是心裡也感歎,石頭這人,雖然悶,但確實是個靠得住的。

與此同時,隊部裡的“山貨寶典”編纂也進入了更深入的階段。沈念秋不僅滿足於記錄,他開始提出係統性的問題。

“田嬸,王嬸,你們看,”他指著孫小梅整理好的蘑菇分類筆記,“像榛蘑、元蘑這些,往年咱們都是等它長成了才采。我查了查資料,有沒有可能,咱們模仿山裡腐殖層的環境,弄一塊‘試驗田’,自己試著培育菌絲?這樣就算山裡年景不好,咱們也能有點保障?”

兩位老嬸子聽得瞪大了眼睛,田嬸子直接擺手:“念秋知青,你這想法是好的,可這蘑菇是山神爺賞飯,咱老百姓還能自己種?沒聽說過!”

沈念秋推推眼鏡,耐心解釋:“嬸子,南方有些地方,已經在人工栽培木耳了。原理是相通的,咱們不需要一下子成功,可以先小範圍試試,失敗了也不打緊,就當積累經驗。”

老支書吧嗒著煙袋,沉吟半晌,開口道:“念秋這個想法,有點意思。往年靠天吃飯,山貨多寡沒個準數。要是真能摸出點門道,哪怕是多認識幾種以前不當好東西的野菜、藥材,也是給咱屯子多條路。我看,可以試試。開春化了凍,劃一小塊背陰坡地,讓你們折騰。”

秦建國也表示支持:“對!不能光守著老經驗。念秋,這方麵你多費心,需要什麼儘管提。”

這個“試驗田”的想法,為山貨小組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孫小梅在記錄傳統知識的同時,也開始在沈念秋的指導下,查閱他帶來的那幾本關於植物學和菌類栽培的書籍,試圖為“靠山屯山貨人工培育可行性”尋找理論依據。她的筆記旁邊,開始出現一些簡化的示意圖和化學分子式關於土壤酸堿度、腐殖質成分等),雖然還很稚嫩,卻代表了一種新的思維在萌芽。

趙衛紅那邊的工具整備工作也遇到了實際困難。倉庫裡積壓的舊工具比想象中更多,損壞程度也更嚴重。許多鋤頭、鎬頭的木柄不是腐朽就是開裂,鐵器部分也鏽跡斑斑。光是清理和分類就花了幾天時間。請來的老把式手藝雖好,但一個人修補進度緩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衛紅是個急性子,看著堆成小山的待修工具,心裡著急。她召集了參與工具整備的姑娘們和幾個手腳麻利的年輕媳婦,開了個小會。

“光靠老把式一個人修,修到開春也修不完!”趙衛紅叉著腰,聲音清脆,“咱們不能光看著,也得學著自己動手!簡單的活兒,比如打磨鐵鏽、用砂紙打磨木柄、纏緊鬆動的鋤頭楔子,這些咱們自己來!老把式就負責技術高的,比如換鎬頭、編新筐底!”

這個提議得到了響應。很快,隊部倉庫旁邊的空地上,就擺開了陣勢。姑娘媳婦們圍著火盆,有的用破布沾著廢油打磨鐵器,有的用砂紙仔細打磨木柄,發出“沙沙”的聲響。老把式在一旁指導,偶爾上手示範一下如何用巧勁敲緊楔子。趙衛紅更是身先士卒,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毫不在意,用布條一纏繼續乾。秦建國過來查看時,看到這熱火朝天的場麵,尤其是看到趙衛紅那雙磨破的手,又是心疼又是讚賞:“衛紅,好樣的!咱靠山屯的姑娘,不比男娃差!”

趙衛紅抹了把額頭的汗,爽朗一笑:“建國哥,工具的事你放心!保證不耽誤開春用!”

時間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轉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靠山屯沒有鬨花燈的傳統,但家家戶戶也會在這一天吃點好的,算是為新年畫上一個句號。

傍晚,勘測小隊提前收工回來。石頭手裡的草圖已經變得密密麻麻,標注了無數符號和數據,邊緣也起了毛。他回到知青點,發現炕頭上放著一副灰色的、手指處特意露出的半截手套,針腳細密,厚薄適中。他愣了一下,拿起來看了看,旁邊虎子擠眉弄眼地說:“石頭哥,小梅姐給你的,說你畫圖方便!”石頭耳根微不可查地紅了一下,默默將手套戴上,大小正好,柔軟而溫暖。他沒有說什麼,但接下來整理草圖時,動作似乎都輕快了些。

晚飯是知青點一起包的雜糧餃子,孫小梅特意在餡裡多放了些油渣,吃得大家滿嘴留香。飯後,老支書和秦建國也過來了,和大家一起圍著爐子說話,算是簡單的過節。

秦建國總結了這些天的工作:“河灘地勘測基本完成了,石頭功勞最大!渠線定了,工程量也大致估摸出來了,就等化凍開工!山貨小組這邊,‘寶典’初具雛形,工具也修好了大半,還提出了新想法,念秋、衛紅、小梅,還有兩位老嫂子,都辛苦了!這個年,咱靠山屯沒白過!”

老支書磕磕煙袋鍋,語重心長:“是啊,人勤春早。咱們把準備工作做足了,開春才能不抓瞎。往後,這日子就得這麼過,心裡有譜,手上不閒。”

外麵,不知哪家孩子點燃了幾個鞭炮,“劈啪”幾聲在寂靜的山屯裡顯得格外清脆。月光如水,灑在覆蓋著白雪的屋頂和田野上,清冷而明亮。屯子似乎和往常一樣安靜,但每個人都感覺到,一種積蓄已久的力量,正等待著破冰而出的那一刻。

元宵節後,準備工作進入了最後的衝刺和細化階段。

石頭不再滿足於地麵的勘測。他帶著虎子、猛子,開始用簡陋的工具主要是自製的繩梯和長杆)嘗試測量一些關鍵位置的凍土深度。他們選擇了幾處預估的渠道路線,破開表層冰雪,用鋼釺和錘子往下敲擊,通過反震的手感和聲音,大致判斷凍土層有多厚,下麵土質如何。這項工作更艱苦,也更危險,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石頭總是親自操作最困難的部分,虎子和猛子在一旁協助和記錄數據。這些一手資料,對於未來確定破土動工的時機和方式,至關重要。

同時,石頭開始著手製作一個簡易的沙盤。他利用屯裡廢棄的木料釘了個淺框,又從河灘背回不同顏色和質地的沙土、石子,按照草圖的比例,在木框裡堆砌出河灘地的微縮地形,然後用染色的木棍標出規劃的渠線,用細線代表麻繩測量路徑。這個立體而直觀的沙盤,比平麵的草圖更容易讓所有人理解水渠的走向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當他把沙盤抬到隊部時,連老支書都圍著轉了好幾圈,連連稱讚:“好!這個好!一眼就看明白了!石頭你這娃,心裡有溝壑啊!”

山貨小組這邊,沈念秋和孫小梅合作,開始將零散的筆記係統化,著手編寫“靠山屯山貨資源普查及利用初步方案”。沈念秋負責搭建框架和撰寫總論、發展設想,孫小梅則負責填充具體物種的詳細資料,並配上她越來越熟練的植物形態素描。趙衛紅的工具整備工作基本完成,修複和新增的背簍、筐箕、鋤頭、鐮刀等分類堆放,登記造冊,隻等啟用。她還組織姑娘們用結實的麻繩和厚布,製作了一批便於在山林間拖運貨物的簡易拖架。

兩位老嬸子也沒閒著,她們帶著幾個願意學習的年輕人,包括一些半大孩子,開始“現場教學”。在屯子周圍、山腳林緣,辨認那些即使在冬季也能通過枯枝、宿果、根莖等特征識彆的植物,講述它們春夏秋季的形態和用途。這種口傳心授的“預習”,為即將到來的采集季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正月將儘,空氣中的寒意雖然依舊,但陽光明顯變得有了力度,積雪表麵在中午時分開始微微融化,入夜再凍上一層薄冰,周而複始。靠山屯的每一個成員,都清晰地感受到了季節變換的節奏,以及內心隨之湧動的期盼。

秦建國看著河灘地上那清晰的木樁標記,看著隊部裡日漸厚實的“方案”和堆放整齊的工具,看著屯裡人臉上那種不再是過年時的鬆散而是充滿目標感的忙碌神情,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所有的準備都不會白費。當春風終於吹綠山巒,融化的雪水彙入溪流,靠山屯迎來的,將是一個與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同的、充滿了希望與奮鬥的春天。而此刻,在這冬春之交的靜謐與籌備中,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如石頭與孫小梅之間那無聲的關懷,如趙衛紅那感染眾人的乾勁,如沈念秋帶來的新視野,如老支書和秦建國的運籌帷幄,也都在悄然加深、加固,成為這片土地上,除了即將修建的水渠和即將收獲的山貨之外,另一筆更為寶貴的財富。

喜歡重生秦建國請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誰家正經爹媽會玩強製愛啊 寂靜城池裡的暖陽 梅家三朵花 慘死老太重生後,每天盼著當寡婦 路人甲女配隻想學習 異常收容檔案庫 天命陰緣不可負 盜墓:我的摸金係統超神了 殺死這個走陰人 這個仙尊很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