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朝陽再次灑滿靠山屯,但今天的氛圍與昨日開鐮時的激昂已然不同。經過一夜酣睡,儘管肌肉依舊酸痛,但人們眼神中的疲憊已被一種更為沉穩的乾勁取代。田裡大片的莊稼已然倒地,現在,戰場轉移到了打穀場。
老支書趙大山天不亮就圍著那幾座莊稼山轉了好幾圈,像是檢閱自己隊伍的將軍。他抓了幾把不同的穀穗、黍穗在手裡揉搓,看著飽滿的籽粒,臉上每道皺紋都舒展開。“老天爺賞飯,咱們也不能含糊!今天開始,脫粒、揚場、晾曬!一樣都不能馬虎!”
脫粒是項繁重且需要技巧的活兒。傳統的法子主要是靠“連枷”抽打和用牲畜拉著石滾子碾壓。打穀場上,立刻分成了好幾組。一組身強力壯的男勞力,兩人一對,揮舞著長長的木連枷,此起彼伏,“啪!啪!啪!”地拍打在鋪開的莊稼上,金黃的籽粒在有力的擊打下紛紛脫落。另一組人則負責將碾壓過的秸稈翻動,確保沒有遺漏。
秦建國看著這原始而費力的勞動,若有所思。他找到趙大山和幾位老把式商量:“老支書,各位叔伯,咱們這連枷打、石滾壓,效率還是低了點,而且太耗人力。我琢磨著,能不能做個省力的家夥什?”
他找來木板、木棍和舊自行車鏈條、齒輪等零件,在打穀場邊上叮叮當當地搗鼓起來。沈念秋給他打下手,遞工具,提建議。不少年輕人都好奇地圍過來看。最終,一個結構簡單,依靠腳踏板驅動,通過鏈條齒輪帶動一個裝有彎曲木條的滾筒旋轉的“人力脫粒機”雛形出現了。
雖然簡陋,但試用之下,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一個人踩著踏板,滾筒飛快轉動,將莊稼穗卷進去,籽粒便被高效地剝離下來,比揮舞連枷省力太多,速度也快上不少。
“嘿!秦哥,你這腦子是咋長的!”虎子踩著踏板,看著嘩嘩脫落的穀粒,興奮地喊道。
老把式們起初有些懷疑,但親眼見到效率後,也不得不服氣。“這知青娃子,是真有門道!”
秦建國沒有藏私,立刻帶著幾個手巧的年輕人,又趕製了兩台同樣的人力脫粒機。這樣一來,打穀場上的脫粒效率大大提升。轟鳴雖然是人力驅動,但齒輪鏈條的聲音也不小)的機器聲、連枷的拍打聲、石滾的滾動聲、人們的吆喝聲,交織成一曲新的豐收交響樂。
揚場是另一項技術活,全靠對風力的把握和手上的巧勁。有經驗的老農手持木鍁,將混著糠皮碎秸的糧食迎風高高拋起,一道金色的拋物線劃過天空,風將輕飄飄的糠皮雜物吹走,飽滿的籽粒則簌簌落下,在乾淨的地麵上堆成純淨的金山。這需要精準的判斷,風大了小了都不行。年輕人跟在旁邊學習,試著揚幾鍁,往往不是揚散了,就是沒分開,引來善意的哄笑和老師傅的指點。
女人們則負責將揚淨的糧食,用木耙子攤開在早已打掃乾淨的、寬闊的席子或直接在場院地上進行晾曬。她們需要不時翻動,確保每一粒糧食都能充分接觸到陽光,蒸發掉最後的水分,這樣才能長期儲存而不黴變。孩子們也被分配了任務,拿著綁了布條的長竹竿,驅趕想來偷食的麻雀。
李曉雲和趙衛紅領著婦女們,不僅要晾曬新糧,還要兼顧之前晾曬的肉乾、魚乾和乾果,確保所有儲備物資都得到妥善照料。整個屯子仿佛一個高效運轉的大工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忙而不亂。
沈念秋則更加忙碌。高強度勞動下,扭傷、割傷、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她的藥箱發揮了巨大作用。她用草藥熬製了解暑涼茶,定時送到每個人手中。對於傷口,她仔細清洗、敷藥包紮。她還特彆注意飲食衛生,督促大家飯前洗手,喝水要喝燒開過的,避免病從口入,在這個關鍵時期倒下。
天氣是秋收最大的變數。一天下午,正當人們乾得熱火朝天時,西北天際突然堆起了濃密的烏雲,隱隱還有雷聲傳來。
“要變天了!快收糧!”老支書趙大山經驗豐富,一聲大喝,如同警鐘。
瞬間,整個打穀場像被投入巨石的螞蟻窩,所有人都動了起來!無論男女老少,全都拿起木鍁、掃帚、簸箕、麻袋,以最快的速度將晾曬的糧食歸攏、裝袋,扛起來就往倉庫裡跑。動作快的幫忙動作慢的,力氣大的扛起沉重的糧袋飛奔,力氣小的兩人抬一袋。孩子們也跑來跑去,幫忙撐口袋、遞工具。
秦建國、猛子、虎子等人衝在最前麵,扛起最重的糧袋,汗水如同溪流般從額頭上淌下,也顧不得擦。沈念秋和李曉雲等婦女,則奮力用掃帚將角落裡、縫隙裡的糧食都掃出來,顆粒歸倉。
天空越來越暗,雷聲越來越近,風也開始呼嘯。就在最後一袋糧食被搶運進倉庫,大門轟然關上的那一刻,豆大的雨點劈裡啪啦地砸落下來,很快就連成了雨幕,天地間一片水汽茫茫。
倉庫裡,人們擠在一起,聽著外麵嘩啦啦的雨聲,看著身邊堆積如山的糧袋,雖然個個渾身濕透,狼狽不堪,卻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好險啊!”虎子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和汗水,喘著粗氣說。
“多虧老支書發現得早!”李曉雲心有餘悸。
秦建國看著窗外的大雨,對趙大山佩服不已:“老支書,您這看天的本事,真準!”
趙大山靠在糧袋上,掏出旱煙袋,卻發現煙絲都濕了,隻好咂咂嘴,笑道:“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不能丟啊。這雨一下,地裡沒拉回來的那些莊稼捆得淋透了,不過不礙事,等天晴了拉回來晾曬一樣。關鍵是咱打下來的糧食,一顆都沒糟踐!”
這場突如其來的秋雨,仿佛是對靠山屯人最後的一次考驗。他們成功通過了。雨停後,天空如洗,湛藍無比。陽光再次灑落,人們將受潮的莊稼捆攤開晾曬,倉庫裡的糧食也需要再次翻動通風。
經過連續幾天晝夜不停的奮戰,所有的糧食,終於都完成了脫粒、揚淨和充分的晾曬,變得乾爽潔淨,散發著誘人的光澤,被分門彆類、一袋袋地碼放進了屯子裡那幾間最大的、經過加固和防潮處理的倉庫裡。
當最後一口糧袋被壘放整齊,倉庫大門落鎖的那一刻,整個靠山屯,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寂靜。隨即,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嗓子:“收完了——!”
緊接著,歡呼聲、笑聲、甚至是帶著哭腔的釋放聲,瞬間爆發出來,響徹雲霄!
所有人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他們成功地抓住了這個秋天,將所有的汗水、希望和對未來的期盼,都實實在在地、安全地儲存了起來。這個冬天,將不再寒冷,不再饑餓。
老支書趙大山站在倉庫門口,看著歡呼雀躍的鄉親們,看著身旁同樣激動不已的秦建國和沈念秋,他什麼也沒說,隻是抬起粗糙的大手,用力抹了一把臉,不知是擦去汗水,還是拭去那忍不住湧出的、滾燙的熱淚。
秋收,這場與天爭時、與地爭糧的宏大戰役,終於以靠山屯的全勝,落下了最圓滿的帷幕。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將開始真正享受這豐收的果實,並迎接那銀裝素裹、但卻內心無比踏實的漫長冬季。靠山屯的這個秋天,注定將被每一個人深深銘記,成為支撐他們走過未來所有歲月的精神基石。
喜歡重生秦建國請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