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那場溫暖而團結的篝火晚會,驅散了冬日的嚴寒,也似乎將之前鄰屯來襲的陰霾徹底燒儘。靠山屯“仁至義儘”且“防衛森嚴”的名聲,如同那晚篝火的亮光和熱度,迅速傳遍了周邊山野。接下來的日子裡,再沒有任何不開眼的人或隊伍敢靠近靠山屯半步。巡邏的隊員們依舊儘職儘責,但明顯感覺壓力小了許多,雪地上的足跡,除了野獸的,再難見到陌生人的腳印。
日子在平靜中滑向年關,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掃塵、準備雖然簡陋卻心意滿滿的年貨。屯子裡洋溢著一種曆經磨難後的安穩與喜慶。
除夕這天下午,老支書趙大山卻把秦建國叫到了自家熱炕頭上,臉色不似平日裡那般輕鬆。
“建國啊,有件事,壓在俺心裡有些日子了,得跟你商量商量。”趙大山吧嗒著旱煙,眉頭微蹙。
秦建國放下手裡正在幫著整理的寫春聯的紅紙,正色道:“老支書,您說。”
“是知青的事兒。”趙大山吐出一口煙圈,“你知道,咱們屯子前年、去年,因為年景不好,自個兒都吃不飽肚子,就沒接收上麵分下來的知青。縣裡知青辦那邊,很有意見。今年眼看著咱們屯子緩過勁兒來了,這知青……怕是推不掉了。”
他頓了頓,看著秦建國:“開春,肯定會有指標下來。俺尋思著,這事兒不能瞞著大夥兒,得在年夜飯的時候,跟全屯子老少爺們通個氣,一起拿個章程。你的意思呢?”
秦建國沉默了片刻。作為知青,他深知這個群體的複雜性。他和沈念秋是幸運的,遇到了靠山屯,也憑著自己的努力和真心融入了這裡。但並非所有知青都如此。
“老支書,您的顧慮我明白。接收知青,是政治任務,硬頂著不辦,肯定不行,以後咱們屯子很多工作都會受掭。”秦建國緩緩說道,“但是,知青來了以後,確實會帶來一些問題。”
他條分縷析地說出自己的擔憂:“首先,是心性能不能定下來的問題。不是所有知青都願意紮根農村,很多人心裡想著回城,乾活可能就不踏實,容易惹出是非。其次,咱們屯子現在人心齊,規矩立起來了,像個鐵桶。突然進來幾個外人,心思活絡的,會不會帶壞屯裡的風氣?或者仗著有點文化,不服管束?再者,他們的口糧、住宿,也都是問題,雖然咱們今年寬裕,但平白添幾張嘴,長遠看也是負擔。”
趙大山重重地點頭:“你說到俺心坎裡去了!咱靠山屯能有今天,不容易!俺就怕再來幾個攪屎棍,把咱這好容易聚起來的人心給攪散了!可上麵派下來的,咱又不能不要……唉!”
秦建國思索良久,抬頭道:“老支書,躲是躲不掉的。既然必須要接,那咱們就得把規矩立在前麵,想辦法讓來的知青,能變成咱靠山屯的自己人,至少不能是破壞者。今晚大會上,可以把利弊都攤開說清楚,也聽聽大夥兒的意見。最重要的是,咱們得有一個能管得住、能引導好他們的章程。”
趙大山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對!立規矩!咱靠山屯的規矩,誰來都得守!”
夜幕降臨,屯委會大院裡比除夕篝火晚會時更加熱鬨。幾乎全屯子的人,能走動的都來了,屋裡屋外擠得滿滿當當。大鍋裡燉著難得的麅子肉,混合著乾蘑菇的香氣,案板上擺著白麵饅頭和各家湊出來的年糕、炸果子。這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也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夜晚。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正酣時,老支書趙大山敲了敲碗邊,站了起來。喧鬨聲漸漸平息,所有人都知道,老支書有重要的話要說。
趙大山沒有繞彎子,直接把開春可能要接收新知青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他沒有隱瞞縣知青辦可能施加的壓力,也沒有回避可能帶來的問題,把秦建國分析的幾條擔憂,都用大白話講給了鄉親們聽。
果然,這話一出,如同冷水滴入熱油鍋,現場頓時炸開了鍋。
“啥?還要來知青?咱屯子剛過兩天安生日子!”
“就是!前年來的那個,乾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還整天嚷嚷著想家,攪得四鄰不安!”
“俺可聽說,有的知青跟村裡姑娘拉扯不清,壞了風氣!”
“多了幾張嘴分糧食,咱自家娃吃啥?”
擔憂、不滿、甚至抵觸的情緒,在人群中彌漫。尤其是家裡有半大小子、姑娘的人家,反應更為激烈。
趙大山耐心地聽著,等議論聲稍小,才抬手壓了壓:“大夥兒說的,都在理!俺和建國也擔心這些!但是,這事兒,咱躲不過去!除非咱靠山屯不想以後從公社、從縣裡得到任何支持!”
這話點醒了很多人。是啊,硬頂著不辦,得罪了上麵,以後化肥、農具、甚至救濟糧,可能都沒靠山屯的份了。
“那咋辦?就讓他們來禍害咱屯子?”王老蔫屯裡一個平時不多話的老農)悶聲問道。
這時,秦建國站了起來。他目光掃過全場,聲音清晰而沉穩:“鄉親們,我知道大家的擔心。我和念秋也是知青,我們剛來的時候,大家心裡肯定也犯過嘀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這話,讓不少人都安靜下來,看向他的目光多了幾分認同。
“知青裡,有像我這樣想紮根下來的,也有心思不安定的。但我想說的是,人是可以改變的,環境也能塑造人。”秦建國繼續說道,“咱們靠山屯,不是以前的靠山屯了!咱們有規矩,有凝聚力,更有讓日子越過越好的能力和信心!為什麼不能試著把來的知青,也變成咱們自己人?”
他提出了和趙大山商量的初步想法:“第一,立規矩!所有來的知青,必須遵守咱靠山屯的一切規章,包括集體勞動、物資分配、安全守則!誰壞了規矩,全屯子監督,按屯規處理,絕不姑息!第二,明確分工。來的知青,根據他們的特長和意願,分配到不同的生產隊,由猛子叔、虎子哥這樣的老把式帶著,既教他們本事,也管著他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咱們要以心換心。不把他們當外人看,該教教,該幫幫,讓他們感受到咱靠山屯的暖和勁兒!隻要他們真心為屯子出力,咱們就一樣把他們當親人!”
沈念秋也站起來補充道:“我和秦大哥會負責跟新來的知青溝通,幫助他們儘快適應。我也會提前準備好一些常用藥品和衛生注意事項,確保他們身體健康,減少矛盾。”
趙大山最後拍板,語氣斬釘截鐵:“建國和念秋說得對!咱靠山屯現在不是軟柿子!來了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咱有本事把荒山變成寶地,就有本事把來的知青管好、教好!隻要他們守規矩、肯乾活,咱靠山屯就容得下他們!要是誰敢耍滑頭、壞風氣,那就彆怪俺老趙和全屯子的老少爺們不客氣!到時候,捆了送回去,知青辦也說不出個不字!”
他頓了頓,聲音放緩,帶著一種深沉的期望:“大夥兒想想,咱屯子要長遠發展,光靠咱們這些老家夥和現有的後生行不行?需要新鮮血液,需要文化人!建國和念秋給咱屯子帶來了多少變化?萬一來的知青裡,也有這樣的能人呢?咱們這是在給咱屯子的未來投資啊!”
這一番話,既有強硬的底線,又有懷柔的策略,更描繪了未來的可能性,徹底說動了大部分屯民。是啊,秦技術和沈醫生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萬一再來幾個這樣的,屯子不是更興旺?
“老支書,秦技術,俺聽你們的!”
“對!隻要他們守規矩,咱就當自家人!”
“來了好好乾,咱屯子虧待不了他們!”
看到民心可用,趙大山和秦建國相視一笑。這件事,就算在集體層麵初步通過了。
年夜飯在一種更加複雜但也更加團結的氛圍中繼續。人們開始議論開來可能會來幾個知青,是男是女,該怎麼安排住宿,怎麼帶他們乾活……擔憂並未完全消失,但更多的是一種迎接挑戰、管理未來的主動心態。
夜深了,宴席散去。秦建國和沈念秋挽著手走在回家的雪路上,清冷的空氣讓人精神一振。
“建國,你覺得,我們能帶好新來的知青嗎?”沈念秋輕聲問。
秦建國握緊她的手,看著遠處黑黝黝的、卻蘊藏著無限生機的大山,堅定地說:“隻要咱們自己立得住,規矩行得正,人心聚得齊,就沒有帶不好的人。靠山屯,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看彆人臉色、被動承受的屯子了。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影響和改變到來的人。”
雪花再次悄無聲息地飄落,覆蓋了地上的足跡,卻掩蓋不住靠山屯在這年關之夜做出的重要決定。這個決定,關乎包容,關乎管理,更關乎這個小小村落走向未來的自信與格局。開春的腳步聲,似乎已夾雜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隱隱傳來。
喜歡重生秦建國請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