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肅清頑敵_開局守倉庫,我在川軍造王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0章 肅清頑敵(2 / 2)

幾日後,陳宇決定乘勝追擊,命令李文斌率第二大隊西進,消滅青雲鎮的趙北殘餘部隊。

臨行前,陳宇特意囑咐:“青雲鎮是交通要道,打下後需長期駐守。此戰不僅要勝,還要儘量減少破壞,以便日後經營。記住,我們打仗是為了保護百姓,不是禍害百姓。”

李文斌鄭重領命:“支隊長放心,文斌必定謹記在心。”

當晚,第二大隊從王莊出發,越過公路,向青雲鎮挺進。有了上次戰鬥的經驗,新兵們信心大增,行軍速度明顯加快。老兵們則不時指點新兵注意事項,部隊士氣高昂。

黎明前,部隊抵達青雲鎮外圍。李文斌觀察地形後,發現鎮子依山而建,隻有東西兩個出入口,易守難攻。他果斷決定分兵兩路:一中隊從正麵佯攻,吸引敵軍火力;二、三中隊迂回包抄,從側後發起主攻。

“打!”拂曉時分,戰鬥打響。

與王莊之戰不同,趙北在青雲鎮經營已久,工事堅固,抵抗也十分頑強。戰鬥異常激烈,槍聲、爆炸聲此起彼伏。鎮子入口處的碉堡裡,敵軍機槍噴吐著火舌,封鎖了前進道路。

“大隊長,正麵進攻受阻!”通訊員滿身塵土跑來報告,“敵軍機槍火力太猛,一中隊無法突破,已有傷亡!”

李文斌舉起望遠鏡觀察戰況,果決下令:“命令迫擊炮集中火力,打掉敵軍機槍點。二中隊從左側強攻,分散敵軍注意力。三中隊隨時準備增援!”

迫擊炮彈呼嘯著劃破天空,精準命中敵軍碉堡,機槍聲戛然而止。趁此機會,一、二中隊同時發起衝鋒,一舉突破敵軍防線。

激戰三小時後,趙北部防線終於崩潰。部隊乘勝攻入鎮內,與敵軍展開巷戰。中午時分,戰鬥結束。此役共俘虜三百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趙北僅帶著數十名親信落荒而逃,其苦心經營的“天目山抗日義勇軍”就此覆滅。

戰鬥結束後,李文斌立即組織部隊安撫百姓、維持秩序。令他意外的是,鎮民們對趙北部的覆滅大多拍手稱快。

“這幫土匪總算被收拾了!”一位店鋪老板激動地說,“他們打著抗日旗號,卻月月加稅,天天要捐,比日本人還狠!我這個小鋪子,每個月要交十十塊大洋的‘抗日捐’,交不出就砸店打人!”

另一位老者老淚縱橫:“我兒子就因為交不出‘抗日捐’,被他們活活打死。感謝貴軍為我們除害啊!這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

這些血淚控訴讓李文斌心情沉重。亂世之中,百姓不僅要忍受外敵侵略,還要承受這些“自家武裝”的欺壓。他更加理解了陳宇為什麼要堅決消滅趙北部,這不僅是為了戰略需要,更是為民除害。

與此同時,陳宇在臨安接到捷報,立即派鄭雲鵬帶隊前往青雲鎮,協助整防和善後。

“支隊長有令,青雲鎮交由第二大隊駐守,務必儘快恢複秩序,打通交通線。”鄭雲鵬傳達命令後,補充道,“支隊長還特彆強調,要嚴守紀律,公平買賣,儘快贏得民心。所需糧餉物資,支隊部會儘快調配。”

在整防過程中,部隊在趙北指揮部發現了大量與日軍往來的書信和文件,進一步證實了其叛國投敵的行徑。陳宇命人將這些證據妥善保管,以備日後之用。

四月下旬,青雲鎮秩序基本恢複,杭徽古道恢複通行。臨安與後方的聯係更加緊密,物資運輸也順暢了許多。第十九支隊在青雲鎮設立了征兵處和稅卡,但稅率遠低於趙北時期,且明碼標價,杜絕了亂收費現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北部的覆滅,在臨安周邊地區引起巨大震動。各股小型武裝紛紛派人前來示好,表示願意接受第十九支隊指揮。就連一些原本觀望的地方士紳,也開始主動與陳宇接觸,願意提供糧餉支持。

“支隊長,這是本周第三批前來投誠的地方武裝了。”趙鐵柱報告道,“看來我們這一仗打出了威風。現在西邊道路暢通無阻,通往天目山的門戶已經打開。”

陳宇卻不敢大意:“這些人見風使舵,今日來投,明日可能就會倒向彆人。關鍵還是要壯大自身實力。鐵柱,你們第一大隊要加緊訓練,特彆是新編入的士兵,要儘快形成戰鬥力。”

五月初,臨安地區舉行了一次抗日武裝聯席會議。周邊十餘支武裝的代表出席,會議一致推舉陳宇為總指揮,共同抗日。這在名義上統一了臨安地區的抗日武裝指揮,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經達到。”會後,陳宇對幾位心腹說道,“但現在我們樹大招風,日軍絕不會坐視我們壯大。下一步,要加緊備戰,準備迎接更嚴峻的考驗。”

正如陳宇所料,日軍對臨安地區的局勢變化高度關注。不久,情報顯示,日軍正在調集部隊,準備對臨安地區進行大規模掃蕩。

麵對即將到來的風暴,陳宇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但他信心滿滿,因為此時的第十九支隊,已經不再是當初那支孤軍奮戰的小部隊了。在鞏固了後方、統一了指揮之後,他們有了與日軍周旋的更大資本。

喜歡開局守倉庫,我在川軍造王牌請大家收藏:()開局守倉庫,我在川軍造王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