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山林,綠意蔥蘢,遮掩了去冬的肅殺,卻掩不住空氣中日益凝重的緊張。獨立第一支隊完成大規模整編已近一月,近三千人的隊伍駐紮在新開辟的營區,每日裡除了政治學習和基礎訓練,更多的是各級指揮員之間反複的沙盤推演和協同演練。楊帆清楚,紙麵上的整合遠非真正的融合,一塊好鋼,必須經過戰火的淬煉才能檢驗其成色。
這個機會很快到來。趙老黑的偵察連捕捉到確切情報:駐守附近縣城的日軍一個加強中隊,約二百餘人,配屬兩門九二式步兵炮和數具擲彈筒,將於三日後出動,對支隊活動區域進行一次試探性的“掃蕩”,旨在摸清這支突然壯大起來的抵抗力量的虛實。
“來得正好!”楊帆在作戰會議上,目光掃過濟濟一堂的新老麵孔,“咱們這把新打出來的刀,正愁沒地方試鋒!就拿這個鬼子中隊開刀!”
作戰計劃迅速製定。楊帆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側伏擊”的戰術。由鐵柱率領一營一部,扮演“烏合之眾”,在前方節節抵抗,且戰且退,將驕橫的日軍引入預設的伏擊圈——一處名為“斷魂穀”的險要山地。主力則隱蔽在穀地兩側的密林中。
“周衛國!”楊帆點名。
“到!”周衛國起身,身姿筆挺。
“你的機炮連,負責左翼製高點的火力壓製。戰鬥發起後,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打掉鬼子的炮兵和重機槍!能不能做到?”
“保證完成任務!”周衛國聲音洪亮,眼中閃爍著被信任和重用的光芒。
“孫德勝,你的三營在右翼,戰鬥打響後,負責切斷鬼子退路,並防止其向側翼迂回。”
“是!”
命令清晰,但每個人心中都繃著一根弦。這是整編後的第一仗,新老部隊能否默契配合,直接關係到戰鬥的成敗,更關係到這支新生力量的士氣和未來。
三日後,戰鬥如期打響。
鐵柱帶著隊伍,按照計劃,與日軍先頭部隊一觸即“潰”,丟下幾支破槍和散亂的物資,倉皇向斷魂穀方向“敗退”。日軍指揮官見對方如此不堪一擊,驕橫之氣更盛,下令全軍加速追擊,隊形在追擊中漸漸拉長、散亂。
當日軍主力完全進入狹窄的穀地時,楊帆手中的信號槍響了!
“打!”
刹那間,斷魂穀兩側槍聲大作!
周衛國的機炮連展現出了驚人的專業素養。四挺民二四式重機槍幾乎同時開火,形成交叉火力網,如同四把燒紅的鐵掃帚,瞬間將穀底日軍試圖展開的隊形掃得七零八落。子彈潑水般傾瀉在日軍步兵和馱馬身上,濺起一片血霧。更令人叫絕的是,周衛國親自指揮一個機槍排,通過精準的短點射,死死壓製住了那兩門試圖架設的九二式步兵炮,日軍炮手連炮衣都沒來得及完全解開,就被密集的彈雨釘死在炮位上。
“好!打得好!”左翼陣地上,獨立團的老兵們忍不住低聲喝彩。周衛國沉穩老練的火力控製,給步兵衝鋒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與此同時,右翼的孫德勝也指揮部隊迅速壓上,封住了穀口。
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險情發生了。
鐵柱見日軍被壓製得抬不起頭,按照他以往的習慣,認為總攻時機已到,未等楊帆下達全麵衝鋒命令,便怒吼著帶領一營主力從隱蔽處躍出,發起了迅猛的突擊,試圖一舉將日軍分割殲滅。
這一衝,打亂了原有的節奏!
按照計劃,應該是兩側火力繼續壓製,待日軍更加混亂、士氣崩潰時,再發起總攻。鐵柱的提前行動,雖然勇猛,卻使得一營暴露在穀底相對開闊的地帶,而兩側的火力為了避免誤傷,不得不驟然減弱。
殘餘的日軍反應極快,立刻組織起絕望的反撲。幾具擲彈筒抓住火力間隙,向衝擊中的一營隊伍發射了榴彈,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幾個凶悍的日軍曹長甚至挺著刺刀,發起了反衝鋒,與一營前鋒絞殺在一起。
“鐵柱這個莽夫!”右翼的孫德勝看得心頭火起,卻又無法有效支援,因為他的部隊被命令封鎖穀口,無法擅自移動。
左翼的周衛國也急了,他的重機槍火力無法覆蓋到陷入近戰混戰的人群。他一把抓起電話,想要聯係團部,卻發現電話線不知何時被炮火炸斷!
“通訊兵!快去報告團長,一營提前衝鋒,請求指示!”周衛國額頭冒汗,對著身邊的傳令兵吼道。他深知,如果不能迅速恢複火力支援,一營在穀底將陷入苦戰,甚至可能被日軍殘部反咬一口。
關鍵時刻,楊帆在指揮所通過望遠鏡看到了穀底的混亂。他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對身邊的司號員下令:“吹衝鋒號!全軍突擊!命令孫德勝,留一個連封鎖穀口,其餘部隊立刻壓下去,支援一營!命令周衛國,向日軍縱深和兩翼延伸射擊,阻斷其增援和突圍!”
嘹亮的衝鋒號響徹山穀!
聽到號聲,周衛國立刻明白了意圖,指揮機槍火力轉向日軍後方和側翼可能增援的方向。孫德勝也迅速分兵,親自帶領兩個連衝下穀地,從側後方猛攻日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生力軍的加入,瞬間改變了戰場態勢。陷入苦戰的一營壓力大減,士氣複振。在絕對兵力的優勢和新老部隊的協同猛攻下,日軍殘部很快被分割、殲滅。
戰鬥結束,山穀裡彌漫著硝煙和血腥氣。雖然全殲了日軍一個加強中隊,繳獲頗豐,但支隊自身也付出了百餘人的傷亡,其中大半是在鐵柱提前衝鋒後那段混亂中造成的。
打掃戰場時,鐵柱低著頭,不敢看楊帆。周衛國和孫德勝站在一旁,臉色也不好看。
戰後總結會上,楊帆沒有發火,語氣卻異常沉重。
“今天這一仗,我們贏了,但贏得很險!”他目光掃過眾人,“贏在哪?贏在我們火力配置的優化,贏在周連長他們專業的素養,贏在孫營長及時的支援!”
“那險在哪?”他看向鐵柱,“險就險在,我們的指揮鏈條還不夠牢固!險在有人還把以前遊擊習氣帶到現在的大兵團作戰裡!個人勇敢是好的,但脫離了整體協同的勇敢,就是莽撞,就是拿弟兄們的性命開玩笑!”
鐵柱猛地站起來,滿臉愧色:“團長,我……我錯了!我看到鬼子被壓住了,就想著一口氣……”
“你想的是痛快了,可你想過沒有,如果你的衝鋒晚上五分鐘,等周連長他們把鬼子縱深再打亂一點,等孫營長完全封死退路,我們的傷亡會減少多少?!”楊帆打斷他,“我們現在不是幾十百把人的杆子了,是幾千人的部隊!每一個命令,都關係到無數弟兄的生死!”
他又看向周衛國和孫德勝:“你們的反應很快,處置也得當。但通訊中斷的問題,也暴露了我們指揮體係的脆弱。以後,必須建立多套備用通訊方案!”
這次戰鬥,像一盆冷水,澆醒了包括鐵柱在內的很多老兵。他們也真切地看到了周衛國等原東北軍軍官的專業價值。而周衛國等人,則在危機關頭感受到了楊帆的果斷指揮和整個支隊強大的凝聚力。
磨合的陣痛在實戰中顯現,但經此一役,新舊血液的融合反而加速了。各級指揮員開始更加注重溝通與協同,一種基於實戰檢驗、更為牢固的信任,在硝煙中悄然建立。這支隊伍,在考驗中,又向真正的鋼鐵勁旅,邁進了一步。
喜歡烽火涅盤抗日血淚請大家收藏:()烽火涅盤抗日血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