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左宗棠在浙江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李鴻章在江蘇的進展也非常迅速。曾國藩在江南地區伸出的兩隻鐵拳——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打出了應有的風采。
這是同治元年1862年)的冬天。凜冽的朔風卷過長江南岸,吹得常熟城頭那麵剛剛易幟的大清龍旗獵獵作響,也吹皺了李鴻章心頭那潭名為“機遇”的深水。
十一月,常熟太平軍守將駱國忠的突然倒戈,像一顆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江南戰局中激起了滔天巨浪。消息傳到上海,李鴻章那雙深不見底的眸子裡,瞬間燃起了銳利的光芒。他知道,苦苦等待的時機,終於到了!蘇南膏腴之地,太平天國蘇福省的心臟——蘇州和常州,其門戶,被駱國忠親手撬開了一道縫隙!
“傳令!淮軍各部,即刻拔營!”李鴻章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回蕩在上海行轅之中。這位新近崛起的淮軍統帥,儒雅的麵容下是鐵一般的意誌。他深知,駱國忠的投降隻是開始,太平天國絕不會坐視蘇南重鎮門戶洞開,一場殘酷的拉鋸戰即將上演。
淮軍的鐵流,裹挾著初冬的寒意,迅速撲向常熟。駱國忠率其反正的部隊,懷著複雜的心情,充當了急先鋒。他們熟悉城防,更急於在新主麵前證明忠誠。然而,太平天國的反應同樣迅猛。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等悍將,親率精銳從蘇州、無錫方向撲來,意圖奪回常熟,將駱國忠這個“叛徒”碎屍萬段!
常熟城下,瞬間化為修羅場。
在常熟,淮軍依托城牆,與城外洶湧而至的太平軍援兵展開了慘烈的攻防。火炮轟鳴,硝煙蔽日。駱國忠的部隊被置於最前線,與昔日的同袍刀兵相見,戰鬥異常殘酷。每一段城牆、每一處垛口都成了生死線。滾木礌石傾瀉而下,滾燙的金汁沸油混合穢物)潑向攀爬的太平軍,慘叫聲不絕於耳。淮軍主力則在城外構築營壘,利用新式洋槍如林明敦步槍)組成密集的排槍火力,一次次擊退太平軍如潮水般的集團衝鋒。屍體在護城河內外堆積如山,鮮血染紅了初冬的凍土。
穩住常熟後,李鴻章的利劍直指蘇州的另外兩扇門戶——太倉和昆山。太倉城小但堅固,守軍頑強。淮軍調集重炮,晝夜轟擊,將城牆轟開數道缺口。隨後,敢死隊頂著城頭密集的火銃和箭矢,揮舞著大刀長矛,嚎叫著衝入缺口,與守軍展開慘烈的巷戰。昆山之戰更為關鍵,此地是蘇州東麵屏障。淮軍名將程學啟親冒矢石,指揮所部猛攻。太平軍據守高大城牆和城外複雜的水網工事,利用河流、橋梁節節抵抗。淮軍則發揮火炮優勢,並利用小股精銳乘船突襲,拔除據點。戰鬥持續多日,昆山城內外處處焦土,最終淮軍血戰得手。
常熟、太倉、昆山相繼克複,如同三記重錘,狠狠砸在太平天國蘇福省的防禦鏈條上。蘇州外圍的障礙被初步掃清,這座被譽為“人間天堂”的繁華巨邑,已然暴露在淮軍兵鋒之下。
上海,淮軍大營。燭火通明,巨大的蘇南輿圖鋪在案上。李鴻章身披禦寒的貂裘,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地圖上的每一寸山河。程學啟、李鶴章、劉銘傳、郭鬆林等淮軍核心將領肅立兩旁,空氣中彌漫著大戰前的凝重與亢奮。
李鴻章的手指,重重地點在蘇州的位置上。
“諸位!”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千鈞,“駱國忠獻城,是上天賜予我淮軍的良機!如今常熟、太倉、昆山已下,蘇州門戶洞開!然,蘇賊指太平軍)主力尚存,慕王譚紹光等盤踞蘇州,納王郜永寬等據守無錫,皆為勁敵。且浙江賊兵隨時可能北上增援。此戰,當以雷霆之勢,三路並進,斷其手足,直搗心腹!”
他隨即下達了決定性的命令,聲音清晰而有力:
1.中路——昆山利劍,直刺蘇州咽喉:“程學啟!”李鴻章的目光投向這位以勇猛著稱、同樣出身太平軍原為英王陳玉成部將,後降清)的悍將,“著你統率本部精銳,配屬開花炮隊指裝備西洋開花炮的部隊),由昆山出發,沿官道直趨蘇州!此路乃我軍中堅,務必以最快速度進逼蘇州城下,形成強大威懾,迫使譚紹光不敢分兵他顧!”
2.北路——常熟鐵拳,橫掃錫澄走廊:“李鶴章李鴻章之弟)、郭鬆林、劉銘傳!”李鴻章看向這三位淮軍北線支柱,“命爾等率部,以常熟為根基,向北進攻!首要目標——江陰、無錫!拿下江陰,則控扼長江咽喉;攻克無錫,則斷蘇州之右臂,並威脅常州!此路關乎能否徹底切斷蘇常聯係,將賊軍分割圍殲。劉銘傳,爾部馬隊騎兵)當為先鋒,偵敵破障,不可懈怠!”
3.南路——吳江鎖鏈,封死浙北援路:“另遣一軍,”李鴻章的手指滑向地圖南部的河網地帶,“南下攻取吳江、平望!此地乃蘇浙要衝,水道縱橫。務必奪取吳江,控製太湖出口及運河樞紐,徹底切斷浙江太平軍如聽王陳炳文部)北上增援蘇州的水陸通道!此路乃關門打狗之關鍵,不容有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命令下達,帳內眾將轟然應諾,眼中閃爍著建功立業的渴望與對大戰的凝重。程學啟抱拳領命,神色堅毅,他深知中路責任重大,直麵蘇州守軍主力;李鶴章、郭鬆林、劉銘傳相互交換眼神,北路戰場廣闊,攻堅與機動並重;負責南路的將領則深知那片水網澤國將是另一番苦戰。
翌日,三路淮軍如同三股巨大的鋼鐵洪流,在初冬蕭瑟的江南大地上,向著各自的目標滾滾開進!
中路程學啟的大軍旌旗招展,沿著昆山通往蘇州的官道快速推進。斥候前出數十裡,偵騎四出。沉重的火炮車在泥濘的道路上吱呀作響,士兵們步履匆匆,臉上既有疲憊,更有對勝利的渴望和對蘇州這座富庶名城的想象。沿途所遇太平軍據點或小股部隊,或被迅速擊潰,或望風而逃。蘇州城高大的輪廓,已隱隱出現在地平線上。
北路李鶴章坐鎮中軍,郭鬆林部為左翼,劉銘傳率其精銳的銘字營馬隊為先鋒右翼。大軍出常熟,如同展開的扇麵,向北掃蕩。他們首先遭遇的是江陰外圍的太平軍據點。劉銘傳的馬隊發揮了巨大作用,快速穿插,分割包圍。郭鬆林部則穩紮穩打,拔除營壘。北路戰場河網較少,利於淮軍展開。炮聲隆隆,預示著江陰、無錫方向的惡戰即將開始。
南路淮軍偏師乘船南下,進入密如蛛網的吳江水係。這裡的戰鬥方式截然不同。大小戰船在狹窄的河道中穿梭,岸上步兵沿著河堤艱難推進,不時遭到隱藏在蘆葦蕩、村落和橋梁工事後的太平軍冷槍冷炮襲擊。爭奪每一座橋梁、每一個河汊口都異常激烈。他們的目標明確:拿下吳江縣城,扼住平望要隘,將那條連接蘇浙的生命線徹底斬斷!
三路烽火,在江南大地上同時點燃。李鴻章坐鎮上海,源源不斷的軍報如雪片般飛來。他凝視著地圖上不斷推進的箭頭,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收複蘇常的宏大棋局已經布下,每一路棋子的前進,都伴隨著士兵的呐喊、刀鋒的碰撞與生命的消逝。蘇州,這座江南心臟的最終歸屬,將在接下來的血與火中,見分曉。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