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州城外,祁連山北麓的凜冽寒風中,一片由高大土牆圍起來的廣闊區域格外引人注目。土牆高逾兩丈,頂部設有巡更的垛口,牆上“肅州大營糧台”六個大字在風中顯得格外肅穆。牆內,數十座巨大的倉廩連綿起伏,宛如一座土黃色的城池。空氣中彌漫著新麥的清香和陳糧的醇厚氣味,間或夾雜著防潮石灰的刺鼻氣息。
道員王加敏身著四品官服,外罩一件厚重的深青色禦寒鬥篷,正在一眾幕僚和倉廩管事的簇擁下親自巡視。他年約四旬,麵容清臒嚴肅,眼神銳利如鷹,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這是左宗棠親自委以的重任——確保西征大軍的糧草軍械無虞。
“道台大人,這是新到的三十萬石軍糧,都是從河西、隴東各縣征調來的。”糧台總管躬身引路,語氣恭敬中帶著忐忑。
王加敏走到一座新糧倉前,示意開門。沉重的木門被兩個兵丁推開,金燦燦的麥粒如同小山般堆積至倉頂。他抓了一把麥子,仔細撚了撚乾濕度,又放在鼻前聞了聞。
“防潮的石灰,鋪足了?”他頭也不回地問,聲音平靜卻自帶威嚴。
“回道台大人!”管事連忙上前,“足尺足寸!底層鋪石灰一尺,四周夾牆中也填滿了石灰和木炭。每旬必查,絕無疏漏!”
王加敏微微點頭,轉身走向存放火藥的庫區。這裡的戒備格外森嚴,持槍的衛兵五步一崗。庫房半埋在地下,厚厚的土牆足以隔絕任何意外危險。他仔細檢查通風口的鐵網和門前擺放的防火沙桶、水缸。
“記住,”他的聲音陡然嚴厲,“一粒火星,就能讓這裡飛上天!看守的兵士,絕不許抽煙、用明火!夜間巡查隻許提燈籠,不許打火把!”
“大人放心!”守衛哨官挺直腰板,“都是金順軍門精心挑選的老營兵!規矩都懂,違令者斬!”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駝鈴叮當和大車的吱呀聲。新到的駝隊和大車在糧台外排成長龍。司秤官高聲報數,書記官埋頭記錄。民夫們喊著粗獷的號子卸貨,一派繁忙景象。
突然,一個糧台小吏匆匆跑來,臉上帶著惶急:“稟道台!剛到的三千石軍糧,抽檢發現...有部分黴變!”
王加敏的眼神瞬間冰冷:“哪來的?”
“陝西鳳翔府解來的!押糧官已被拿下,候大人發落!”
王加敏大步走向那批糧車,抓起一把發黑結塊的麥粒,臉色鐵青:“混賬!前方將士餓著肚子流血拚命,後方竟敢以黴糧充數!這是謀殺!”他厲聲道:“傳令!鳳翔府押糧官,貪墨瀆職,貽誤軍機,就地正法!首級懸轅門示眾!黴糧全部焚毀!飛馬報蘭州袁大人,嚴查鳳翔府經辦官員,一個不許放過!”
這殺氣騰騰的命令,讓原本喧鬨的糧台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隻有寒風呼嘯而過。
經過萬裡跋涉,各類物資終於抵達進軍新疆的最後跳板——哈密。
站在哈密糧台新建的了望塔上,左宗棠在金順、王加敏、袁保恒等人的陪同下,極目遠眺。這座了望塔高約十丈,是全城的製高點,登上塔頂,整個哈密大營儘收眼底。
巨大的倉廩群如堡壘般矗立在綠洲邊緣,清一色由夯土築成,屋頂鋪著防雨的油氈。倉廩之間是堆積如山的草料垛,用草繩牢牢捆紮。露天場地上,碼放著無數油布覆蓋的木箱,裡麵是新式的洋槍和彈藥。遠處是龐大的駝場和馬場,數萬峰駱駝和戰馬在圍欄中嘶鳴騰躍。無數民夫、士兵、駝把式如同蟻群般穿梭忙碌,號子聲、駝鈴聲、馬蹄聲交織成一曲雄渾的邊塞交響。
負責哈密糧台的官員捧著一本厚厚的賬冊,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大帥!截至今日,哈密糧台共存糧二十三萬八千石!洋槍七千杆,炮彈三千發,槍子百萬粒!草料可供三萬駝馬食用三月!肅州糧台存糧五十五萬石!河西各站運轉順暢!糧道...通了!”
王加敏上前一步補充道:“上海胡道通過彙豐銀行借得的二百萬兩餉銀,采買的軍械物料,皆如期而至。這是詳細的賬目清單,各項收支記錄清晰,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他呈上一本厚厚的賬冊。
左宗棠沒有說話。他扶著冰冷的欄杆,花白的胡須在寒風中飄動,深邃的目光掃過這由人力、畜力、銀錢和鋼鐵意誌構築的“糧山彈海”。遠處,駝隊仍在源源不斷地駛來,揚起漫天黃塵。他的目光最終投向西麵那片遼闊的土地——新疆。在那裡,阿古柏的叛軍仍在負隅頑抗,俄國人虎視眈眈。寒風掀起他玄色鬥篷,獵獵作響。
許久,他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此糧山,便是本督西征的膽氣!此軍械,便是將士們克敵的鋒芒!這萬裡糧道,便是貫穿我大軍的鐵血動脈!”
他轉過身,目光如電,掃過在場每一位官員將領:
“三日後,大軍開拔!我們要讓叛軍知道,也要讓虎視眈眈的俄國人知道——大清的疆土,寸步不讓!”
塔下,不知是誰先喊了起來:“大清萬歲!左帥威武!”很快,這呼喊聲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個哈密大營,震天動地,直衝雲霄。
左宗棠佇立塔頂,玄色身影在蒼穹下如同一尊堅定的雕像。在他身後,是成千上萬即將西征的將士,是堆積如山的糧草軍械,更是一個古老帝國守衛疆土的決心。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