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湘江名將_晚清三傑恩仇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6章 湘江名將(1 / 1)

凜冽的西北風卷起肅州城外的黃沙,抽打在劉錦棠年輕卻已刻滿風霜的臉上。他勒馬肅立,身後是即將隨他西征天山的老湘營精銳。望著轅門內那麵獵獵作響的“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杏黃大纛,劉錦棠的目光深邃而堅定。這位被左宗棠倚為西征先鋒的悍將,他的從軍之路,始於千裡之外的湘江之畔,其軌跡,更是晚清亂世中忠誠、勇毅與時代洪流交織的縮影。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劉錦棠生於湖南湘鄉一個耕讀傳家的小康之族。湘鄉,是湘軍的搖籃。少年劉錦棠並非安於書齋之輩,他身材魁梧,性情剛烈,尤好習武,對鄉間流傳的曾文正公曾國藩)編練湘軍、平定長毛太平軍)的故事心馳神往。鹹豐六年1856年),太平軍戰火席卷湖南,年僅12歲的劉錦棠便隨族中長輩參與地方團練,小小年紀便見識了戰陣的殘酷與血腥。

真正改變他命運的,是他的叔父——湘軍名將劉鬆山。劉鬆山是曾國藩麾下大將,以勇猛善戰、治軍嚴明著稱。同治元年1862年),18歲的劉錦棠毅然投奔在安徽前線與撚軍作戰的叔父劉鬆山。他沒有憑借叔侄關係謀求安逸,而是從最底層的什長班長)做起,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迅速成長。

在皖北泥濘的戰場上,年輕的劉錦棠身披簡陋的號褂,手持長矛,緊跟在叔父的戰旗之後。一次遭遇戰中,他所率的什隊被一股悍勇的撚軍騎兵衝散。危急關頭,劉錦棠非但未退,反而怒吼一聲,挺矛刺翻衝在最前的敵騎,穩住陣腳,帶著殘兵反衝鋒,竟奇跡般地擊退了數倍之敵。戰後,渾身浴血的劉錦棠被帶到劉鬆山麵前。劉鬆山看著這個眼神倔強、猶帶稚氣卻已透出殺伐之氣的侄子,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隻沉聲說了一句:“是塊好鐵,還需百煉成鋼。”自此,劉錦棠開始被委以重任,逐漸統領營哨。

在接下來的數年裡,劉錦棠追隨叔父劉鬆山,如同最鋒利的刀刃,轉戰於河南、陝西、直隸河北)等地,參與平定撚軍起義。他作戰勇猛異常,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其悍不畏死的作風在湘軍中迅速傳開,人稱“劉敢子”。同時,在叔父的言傳身教下,他也深諳兵法謀略,學會了如何排兵布陣、如何駕馭士卒。老湘營以劉鬆山為統領的湘軍精銳)的剽悍作風和嚴明紀律,深深烙印在劉錦棠身上。

然而,命運在西北的黃土高原上,給了劉錦棠致命一擊。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受命督辦陝甘軍務。劉鬆山、劉錦棠叔侄率領老湘營作為絕對主力,隨左宗棠入陝作戰。在進攻甘肅金積堡今寧夏吳忠金積鎮)時,戰況異常慘烈。同治九年正月1870年2月),在一次激烈的攻堅戰中,劉鬆山親臨前線督戰,不幸被堡中射出的流彈擊中要害,壯烈殉國!

噩耗傳來時,劉錦棠正率部在另一側猛攻堡牆。他親眼看到叔父的戰旗轟然倒下!那一刻,仿佛天塌地陷。他嘶吼著叔父的名字,不顧一切地帶兵衝向叔父倒下的位置,血紅的雙眼隻看到叔父躺在血泊中的遺體,周圍是慘烈的廝殺。巨大的悲痛幾乎將他擊垮,但深植骨髓的軍人意誌讓他瞬間清醒:主將陣亡,軍心不能亂!他強忍錐心之痛,拔出佩刀,嘶聲力竭地高呼:“為劉軍門劉鬆山官至廣東陸路提督)報仇!殺!”

這含血帶淚的怒吼,點燃了老湘營將士的悲憤與血性,他們如同受傷的猛虎,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竟一舉突破了當麵的防線!戰鬥結束後,劉錦棠跪在叔父遺體旁,指天立誓:“叔父!此仇不報,錦棠誓不為人!必以賊酋之首,祭奠您在天之靈!”

主帥劉鬆山陣亡,老湘營群龍無首,軍心浮動。此時,陝甘總督、欽差大臣左宗棠親自來到了老湘營的駐地。

左宗棠深知劉鬆山之死對這支勁旅的打擊,更清楚老湘營的戰鬥力對於平定西北至關重要。他早已注意到劉錦棠這位年輕將領在戰場上的勇猛和關鍵時刻穩定軍心的能力。左宗棠沒有選擇空降將領,而是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充滿人情味的決定:讓劉錦棠承襲其叔遺誌,統領老湘營!

在彌漫著悲傷與火藥味的軍營靈堂臨時設置),左宗棠一身素服,親自祭奠劉鬆山。禮畢,他當著老湘營全體將佐的麵,將象征兵權的令箭鄭重地交到身披重孝、雙眼紅腫的劉錦棠手中。

“毅齋劉錦棠字毅齋),”左宗棠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信任,“鬆山兄為國捐軀,忠烈千秋!老湘營乃國之乾城,不可一日無帥。爾乃鬆山兄至親,勇略兼備,深孚眾望。今日本督命爾接掌老湘營,統率舊部,繼承汝叔遺誌,蕩平金積,肅清回氛!爾可有此膽魄,擔此重任?!”

劉錦棠雙手接過冰冷的令箭,感受著那沉甸甸的分量。他抬頭,迎上左宗棠那仿佛能洞穿人心的銳利目光,看到了其中的期許與信任。巨大的責任感和為叔複仇的火焰在胸中交織燃燒。他單膝跪地,聲音嘶啞卻無比堅定:“末將劉錦棠,叩謝大帥信任!必竭儘駑鈍,統領老營,掃蕩群醜,以報叔父血仇,不負大帥重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過帥印的劉錦棠,一夜之間褪去了僅存的青澀。他深知,要真正贏得這支驕兵悍將的信任,唯有靠實打實的戰功和鐵血手腕。他整頓營伍,撫恤傷亡,激勵士氣,將全營的悲憤凝聚為複仇的利刃。

在左宗棠的統籌指揮下,劉錦棠率領老湘營,成為圍攻金積堡最鋒利的前矛。他指揮若定,身先士卒,每戰必親冒矢石。攻打堡外關鍵據點時,他親自攀爬雲梯,第一個登上敵壘,手刃頑抗之敵,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經過數月慘烈至極的圍城血戰,同治九年冬1871年初),金積堡終於被攻破。劉錦棠親手擒獲或處決了殺害其叔父的主要首領,用仇敵之血祭奠了劉鬆山的英靈。

此戰,不僅為劉錦棠贏得了老湘營將士的真心擁戴,更讓左宗棠對他刮目相看。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報中盛讚劉錦棠“忠勇奮發,深明大義,實為將才”。金積堡之戰,是劉錦棠軍事生涯的淬火之戰,他真正完成了從勇將到統帥的蛻變。在隨後的平定河州、西寧等戰役中,他指揮老湘營屢立戰功,成為左宗棠在西北戰場上最倚重、最信賴的先鋒大將。

當左宗棠的目光投向更遙遠的西域——淪陷於阿古柏之手的新疆時,他心中西征先鋒的不二人選,已然明確。劉錦棠,這位在西北血火中淬煉出的年輕統帥,勇猛、忠誠、堅韌,熟悉左宗棠的戰略思想,更對收複故土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老湘營這支曆經百戰、紀律嚴明、悍不畏死的精銳之師,正是西征最需要的尖刀!

因此,在肅州誓師、決定揮師入疆之際,左宗棠毫不猶豫地將“總理行營營務”、統領先鋒的重任,交給了劉錦棠。這不僅是對其能力的絕對信任,更是左宗棠知人善任、大膽啟用年輕將領的戰略眼光體現。

此刻,肅州城外,劉錦棠回望了一眼東方,那是湘江的方向,是叔父英靈所在的方向。他握緊了腰間的刀柄,眼中再無彷徨,隻有一往無前的決絕。他率領的已不僅是一支軍隊,更承載著叔父的遺誌、左帥的厚望,以及身後數萬湖湘子弟收複故土的雄心。馬蹄踏起滾滾煙塵,這支從湘江之畔走出的鐵軍,在劉錦棠的帶領下,如同一柄淬火千錘的利劍,義無反顧地刺向了風沙彌漫的西域,去書寫收複新疆最壯麗的篇章。他的命運,已與左宗棠的宏圖、與大西北的河山,緊緊相連。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千一念 明眼看破九重天 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 何老師:與你相隨半生 七零瘋媳:傻夫揣空間寵我上天 深阱:假麵圍城裡的光 大小姐歸來發現自己竟是團寵 吃瓜心聲外泄,我成了書海傳奇 盜筆男團:在無限副本裡追妻 水滸:從二龍山開始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