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河畔的俄國外交部大樓內,氣氛凝重。曾紀澤,這位繼承了父親曾國藩沉穩性格、又通曉西方外交禮儀的儒雅官員,正與他的主要談判對手、俄國外交部高級顧問若米尼進行又一次非正式會談。壁爐裡的柴火劈啪作響,卻驅不散會談中的寒意。
“公使先生,”若米尼吸著雪茄,藍色的眼睛裡帶著審視,“我們注意到,貴國那位好戰的左宗棠將軍,似乎正在返回北京的路上?這一舉動,令人費解。我國軍方認為,這或許意味著貴國政府正在醞釀某種……積極的軍事計劃?”俄方雖然強勢,但左宗棠被召回的真實意圖,他們確實捉摸不透。是緩兵之計?還是為更大規模的進攻做準備?這種不確定性讓俄方感到不安。
曾紀澤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掩飾著內心的急速思考。他深知左宗棠召回的內幕是朝廷的怯懦,但這絕不能透露給俄方。他放下茶杯,神色平靜,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若米尼先生,左帥回京,乃是我國皇帝體恤老臣遠征辛勞,召其回京谘詢邊務,並無他意。至於軍事計劃,我國一貫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伊犁問題。但前提是,貴國必須歸還非法侵占的特克斯河流域等戰略要地。若貴國堅持《裡瓦幾亞條約》的無理要求,那麼,為了保衛領土完整,我國軍民彆無選擇,唯有奮戰到底。”
他頓了頓,觀察著若米尼的反應,繼續道:“我離開倫敦前,曾與許多歐洲外交官交流。眾所周知,貴國剛剛結束了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雖然獲勝,但代價想必不小。漫長的補給線,枯竭的國庫……若米尼先生,您比我更清楚,一場在萬裡之外的東方進行的新戰爭,對俄羅斯帝國意味著什麼?是‘耗費巨大、沒有止境而又無益的’,不是嗎?”
曾紀澤的話,像針一樣刺中了俄方的痛處。若米尼的臉色微微變了變,他沒想到曾紀澤對俄國的內部情況如此了解。的確,沙皇政府此刻財政捉襟見肘,國內矛盾重重,實在不願也無力在遠東陷入一場長期戰爭。左宗棠的軍事部署和強硬姿態,已經起到了戰略威懾作用,而曾紀澤則巧妙地利用這種威懾,在外交桌上施加壓力。
接下來的談判,進入了更加艱苦的拉鋸戰。俄方依然傲慢,但立場已開始微妙地鬆動。他們不再堅持完全按照《崇約》,而是開始在一些次要條款上討價還價。曾紀澤據理力爭,寸土不讓,他深知,自己每爭回一寸土地,都是對前線將士和國內輿論的一個交代。
時間在緊張的談判中流逝,轉眼到了光緒七年正月1881年2月)。北京城還沉浸在新年的氣氛中,但紫禁城內卻彌漫著焦慮。朝廷日夜期盼著聖彼得堡的消息。
而此刻,左宗棠的官船正沿著大運河北上,距離北京還有數日路程。他躺在艙內,病情沉重,大部分時間都在昏睡。偶爾清醒時,便會問隨從:“可有……聖彼得堡的消息?”
光緒七年正月二十三日1881年2月21日),聖彼得堡,中俄雙方終於在外交部大樓的會議廳內,舉行了正式的簽約儀式。
曾紀澤身著莊嚴的官服,神情肅穆。他提起毛筆,在嶄新的《中俄改訂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文本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一刻,他心情複雜。相比於《裡瓦幾亞條約》,這個新條約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廣袤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土地長約400公裡,寬約80公裡)和通往南疆的咽喉穆紮爾山口,迫使俄國放棄了俄貨由嘉峪關運進內地的苛刻要求。這無疑是外交上的一個重大勝利。
然而,這仍然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沙俄依然割占了霍爾果斯河以西的中國領土,而賠款數額,也從五百萬盧布增加到了九百萬盧布約合白銀五百餘萬兩)。這是屈辱的代價。
消息傳出,國際社會為之側目。一位駐北京的英國外交官在發給倫敦的報告中對曾紀澤的外交技巧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寫道:“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這在外交史上是一個罕見的案例。”
三天後,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左宗棠的船隊終於抵達北京通州碼頭。他勉強支撐病體,換上朝服,準備進城陛見。
也正是在這一天,《中俄伊犁條約》的內容細節,通過電報傳到了北京總理衙門。朝野上下,頓時議論紛紛。
主和派如李鴻章等,鬆了一口氣,認為避免了一場大戰,賠款增額但收回部分領土,已是“不幸中之萬幸”。而清流言官和主戰派則感到憤懣,認為條約仍喪權辱國,尤其是賠款增加和霍爾果斯河以西領土的喪失,難以接受。他們更加懷念和推崇左宗棠的強硬立場。
沒有人知道,當左宗棠乘坐的轎子緩緩進入北京城門時,這位風燭殘年的老臣心中作何感想。他是否已經知曉條約的具體內容?他是否會為曾紀澤爭回部分權益而感到一絲欣慰?還是會為未能竟全功而深感遺憾?
他或許會想起哈密城外那具漆黑的棺槨,想起三軍將士震天的呐喊,想起輿圖上那片他終於未能親自踏上的伊犁土地。他的西征,以一種悲壯而又複雜的方式畫上了句號。他本人,如同一支即將燃儘的蠟燭,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依然將為國家發出微弱而堅定的光。
曆史記住了曾紀澤在談判桌上的折衝樽俎,也同樣記住了左宗棠輿櫬出關的壯烈與被迫東歸的悲愴。正是這種戰場與談判桌的相互支撐,武力後盾與外交智慧的緊密結合,才在積貧積弱的晚清,創造了這樣一個“虎口奪食”的奇跡。而左宗棠,這位“衰年報國,心力交瘁”的老將,他未竟的壯誌與那具沉默的棺槨,早已化作一種不朽的精神,永遠鐫刻在了中華民族扞衛疆土的曆史豐碑之上。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