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繼續道:著派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儘心輔弼,讚襄一切政務。
肅順等人叩首領旨。寢殿內一片寂靜,隻聽得見皇帝粗重的喘息聲。
這時,皇帝又看向她和慈安:皇後與懿貴妃...朕賜你們與同道堂兩枚印章...所有諭旨...需加蓋這兩枚印章...方能生效...
太監捧來兩個錦盒,一個遞給慈安,一個遞到她手中。她打開錦盒,看見裡麵是一枚溫潤白玉雕刻的同道堂印章。
你們...要同心協力...輔佐幼主...皇帝的聲音越來越弱。
皇上!她和慈安同時撲到榻前。
皇帝最後看了她們一眼,目光中有太多未竟之言。他的手緩緩垂下,再無聲息。
皇上駕崩了!太監尖利的哭喊聲響徹行宮。
那一刻,她緊緊抱著六歲的兒子,在靈前跪了整整一夜。眼淚流乾了,心裡卻比任何時候都清醒。從今往後,她不能再是那個隻知道爭寵的懿貴妃,她必須成為大清朝最堅固的屏障。
太後,肅順他們已經在商議輔政大臣的人選了。心腹太監安德海悄悄來報。
她冷笑:先帝屍骨未寒,他們就迫不及待了。
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把持朝政,根本不把她們母子放在眼裡。就連每日的奏折,都要經過他們之手才能呈遞。
妹妹,慈安皇後來到她的寢宮,麵色憂慮,肅順等人越來越放肆了。今日竟說要削減後宮用度...
她握住慈安的手:姐姐放心,有先帝賜的印章在,他們不敢太過分。
但肅順等人確實越來越囂張。甚至連禦膳的份例都要克扣,更不用說試圖乾涉她們教導小皇帝。
額娘,為什麼肅順總是凶巴巴的?小皇帝問她。
她撫摸著孩子的頭:因為有些人忘了,誰才是真正的主子。
不能再等了。她秘密聯絡了在京城的恭親王,又得到了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支持。那個秋天的深夜,她帶著小皇帝提前返京,在恭親王的接應下回到了紫禁城。
肅順等人專權跋扈,圖謀不軌,著即革職拿問!
當恭親王在朝堂上宣讀懿旨時,她抱著小皇帝坐在簾後,清楚地聽見了自己心跳的聲音。那是她第一次真正執掌生殺大權。
肅順被處死的那天,北京城寒風凜冽。她站在坤寧宮的高台上,望著刑場的方向,手中緊緊攥著先帝留給她的那枚同道堂印章。
妹妹,慈安走到她身邊,風大,回去吧。
她轉身看著慈安:姐姐,從今往後,這大清的江山,就要靠我們姐妹共同守護了。
慈安輕輕點頭,眼中有著與她同樣的堅定。
從此,她們成了大清朝真正的掌權者。垂簾聽政的第一天,她們並排坐在紗簾後,看著底下黑壓壓的文武百官。
眾卿平身。
她們的聲音在太和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那些年,她幾乎夜不能寐。江南的太平軍、西北的回亂、虎視眈眈的洋人...內憂外患如同重重迷霧,將大清朝籠罩其中。每天批閱奏折到深夜,蠟燭換了一根又一根。
太後,已經三更天了。宮女小心翼翼地提醒。
她揉著酸脹的手腕:再等等。
有時慈安會端著一盞參茶來看她:妹妹,保重身子要緊。
她抬頭看著慈安關切的眼神,忽然覺得這深宮之中,至少還有一個人是真心待她。
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光緒七年三月初十,那個春寒料峭的清晨,噩耗傳來——慈安太後薨了。
她記得自己當時正在用早膳,聽到這個消息時,手中的銀箸一聲掉在地上。趕到鐘粹宮時,隻見慈安安詳地躺在鳳榻上,仿佛隻是睡著了。
姐姐...她輕聲喚道,卻再也得不到回應。
慈安的突然離世,讓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孤獨。從此,養心殿的紗簾後隻剩下她一人,太和殿的龍椅旁也隻有她一個聽政。那些需要與慈安商議的朝政,現在都要她獨自決斷。
最艱難的時候,是同治皇帝親政後又早逝的那段日子。白發人送黑發人,那種痛楚至今想起都讓她心悸。但她不能倒下,必須在宗室中另擇新君。於是四歲的載湉被抱進了宮,成了光緒皇帝。
從今往後,我就是你的皇額娘。她對那個懵懂的孩子說。
小皇帝怯生生地看著她,小手緊緊抓著她的衣襟。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抱著親生兒子登基時的光景。
如今,她獨自坐在這權力的巔峰已經十年。這十年來,她習慣了獨自批閱奏折到深夜,習慣了獨自麵對朝堂上的明爭暗鬥,習慣了在做出重大決定時,隻能與自己商議。
太後,寅時了,該安歇了。李蓮英的聲音將她從回憶中拉回現實。
慈禧抬眼望去,窗外的天色已經泛白。原來她在鏡前坐了一整夜。
更衣吧。她緩緩起身,忽然覺得渾身酸痛。這是老了的表現,她心想。
躺在柔軟的床榻上,她卻毫無睡意。那些過往如同走馬燈一般在眼前回轉:初入宮時的惶恐,得寵時的欣喜,喪夫時的悲痛,與慈安共同輔政的歲月,以及如今獨自掌權的孤獨...這一生,她從一個不起眼的貴人,一步步成為這個帝國唯一的主宰。其中的酸甜苦辣,隻有自己知道。
若是先帝和姐姐看到如今的哀家...她輕聲自語,嘴角泛起一絲苦澀的笑。
也許他們會欣慰,也許他們會震驚。但無論如何,這條路她已經走了四十多年,再也回不了頭。
窗外傳來鳥鳴聲,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她閉上眼,決定小憩片刻。畢竟,還有堆積如山的奏折在等著她,還有頤和園的工程需要她過問,還有萬壽慶典需要她操心。
這大清的擔子,從慈安離去的那一天起,就完全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而她,還必須繼續獨自挑下去。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