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功名雁門 恩詔京華_替嫁後發現總裁暗戀我十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替嫁後發現總裁暗戀我十年 > 第147章 功名雁門 恩詔京華

第147章 功名雁門 恩詔京華(1 / 2)

第147章功銘雁門恩詔京華

晨光穿透雲層,將雁門關的城樓染成一片鎏金。昨夜的血腥氣被晨風漸漸吹散,取而代之的是草木的清新與煙火的暖意。沈硯之靠在垛口旁,肩頭的傷口已被軍醫仔細包紮,白色的紗布上滲出淡淡的紅痕,卻絲毫未減他眼中的清明。城樓下,炊煙嫋嫋升起,百姓們自發提著米粥、饅頭送到城頭,孩子們捧著自家曬的乾果,踮著腳尖往士兵手裡塞,嘰嘰喳喳的笑語驅散了連日來的肅殺。

“將軍,李將軍派人來請您去中軍帳議事。”小石頭跑過來,臉上還沾著些許麵粉,胳膊上的傷口也換了新的紗布,眼神亮得像初生的太陽。他手裡捧著兩個溫熱的饅頭,遞到沈硯之麵前,“這是張婆婆剛蒸好的,還熱著呢,將軍您快墊墊肚子。”

沈硯之接過饅頭,指尖觸到溫熱的麵香,心中一暖。他掰了一半遞給小石頭,看著城樓下忙碌的身影:士兵們正在清理戰場,將陣亡將士的遺體抬到城外的空地上,百姓們則跟在後麵,默默為逝者整理衣衫,眼眶通紅卻無人哭泣——經曆了生死考驗,這座關城裡的每個人都多了一份隱忍的堅韌。

“傷亡人數清點出來了嗎?”沈硯之咬了一口饅頭,麥香混合著淡淡的甜味在口中散開。

“陳副將剛報上來,”小石頭咽下嘴裡的食物,聲音低了些,“咱們守軍陣亡一千三百二十七人,重傷四百餘人,輕傷不計其數。北狄那邊……屍體清點出八千多具,還有不少墜崖、被積雪掩埋的,估計總傷亡得有一萬五以上。”

沈硯之的動作頓了頓,心中泛起一陣沉重。一千三百二十七,這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十五歲的少年,是盼著回家的丈夫,是父母的牽掛。他沉默著走到城牆邊,望著城外那片被鮮血浸染過的雪地,心中暗誓:定要讓這些犧牲的將士名留青史,讓他們的家人得到應有的撫恤。

中軍帳內,燈火通明。李靖正對著一幅地圖凝神細看,案幾上擺著幾封書信,墨跡未乾。見沈硯之進來,他起身相迎,臉上帶著讚許的笑意:“沈將軍來了,快坐。你傷勢如何?”

“勞李將軍掛心,並無大礙。”沈硯之拱手行禮,在一旁的胡凳上坐下。

“雁門關一戰,你以八千兵力阻擊三萬北狄主力三日,創下了以少勝多的奇跡。”李靖指著地圖上的雁門關,語氣凝重,“若不是你拚死堅守,拖延了時間,我軍即便趕到,也難有這般戰果。朝廷得知消息,定會重重嘉獎。”

沈硯之搖頭道:“此乃將士們用命換來的勝利,我不敢獨攬功勞。隻是……陣亡的弟兄們,還請李將軍上奏朝廷,厚待其家眷。”

“這是自然。”李靖點頭,從案幾上拿起一封書信,“我已擬好奏折,詳細列明了此次戰役的經過,以及有功將士的名單。軍功爵製有雲,‘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陣亡將士皆授爵三級,其家眷免征徭役三年,賜田百畝;生還者依戰功大小,分彆授予爵位、田宅。”他頓了頓,又道,“你身為主將,居功至偉,我已向朝廷舉薦你升任鎮西將軍,總領雁門關及周邊三關防務。”

沈硯之心中一震,連忙起身推辭:“李將軍,萬萬不可。我資曆尚淺,此次戰役全賴將士們奮勇拚殺,我何德何能升任鎮西將軍?還請李將軍收回舉薦,另擇賢能。”

“你不必推辭。”李靖按住他的肩膀,目光堅定,“行軍打仗,資曆固然重要,但功績與能力更為關鍵。你在戰場上的沉穩決斷,在軍中的威望,都足以勝任此職。再說,朝廷推行軍功爵製,本就是‘不彆親疏,不殊貴賤’,唯功是論。你若不受,豈不是寒了將士們的心?”

正在這時,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斥候掀簾而入,手中捧著一封明黃色的卷軸,高聲道:“報——朝廷八百裡加急,傳聖旨到!”

李靖與沈硯之連忙起身接旨。隻見傳旨太監展開卷軸,尖細的嗓音在帳內響起:“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雁門關一戰,北狄犯境,生靈塗炭。鎮國大將軍李靖,率兵馳援,神速破敵;偏將軍沈硯之,堅守孤城,力挫強敵,護我邊境安寧。二人功勳卓著,朕心甚慰。特封李靖為衛國公,賜食邑三千戶;封沈硯之為鎮西將軍,賜金百兩,錦緞千匹,田五百畝,即刻啟程還京,參加慶功大典。陣亡將士,追贈爵位,家眷由戶部撥款撫恤,永免徭役。欽此!”

“臣李靖沈硯之)接旨,謝主隆恩!”二人跪拜在地,雙手接過聖旨,高高舉過頭頂。

傳旨太監將聖旨交到二人手中,臉上堆起笑容:“恭喜李將軍,恭喜沈將軍。陛下得知雁門關大捷,龍顏大悅,特意吩咐,慶功宴將在皇宮太極殿舉行,屆時文武百官皆會到場,為二位將軍接風洗塵。”

李靖謝過傳旨太監,命人好生安置。帳內,沈硯之捧著那卷明黃色的聖旨,指尖微微顫抖。他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升任鎮西將軍,更會受邀參加皇宮的慶功宴。這榮耀的背後,是無數將士的鮮血與犧牲,他心中既有激動,更有沉甸甸的責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下來的幾日,雁門關陷入了忙碌的重建之中。李靖命人加固城牆,修補破損的城樓,重建被戰火焚毀的民房;沈硯之則親自督辦陣亡將士的後事,為他們修建忠烈祠,將每個人的姓名、籍貫、功績刻於石碑之上,供後人祭奠。百姓們也紛紛參與進來,男人們幫忙搬運磚石,女人們為士兵們縫補衣物,孩子們則在忠烈祠旁栽種鬆柏,整個關城呈現出一派眾誌成城的景象。

忠烈祠的奠基儀式上,沈硯之親自揮鍬鏟土。寒風中,他望著那塊尚未刻字的石碑,聲音洪亮:“諸位弟兄,你們為守護家國而死,英名永存。今日我為你們立祠,他日定會讓你們的功績傳遍天下,讓後人永遠銘記你們的犧牲!”

士兵們與百姓們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小石頭站在人群中,淚水模糊了雙眼。他想起了那些與他一同參軍的同鄉,想起了那個為了保護他而犧牲的老兵,心中暗暗發誓:要繼承他們的遺誌,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幾日後,雁門關的重建工作初見成效,城防加固完畢,民房也修繕一新,忠烈祠的主體結構已然落成。沈硯之將防務交接給副將陳策,再三叮囑:“務必加強巡查,嚴防北狄卷土重來。對待百姓要寬厚,不可擾民。陣亡將士的家眷,要按時發放撫恤,有困難的要及時相助。”

“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陳策單膝跪地,目光堅定。

沈硯之點了點頭,翻身上馬。李靖早已在城門外等候,身邊跟著一隊精銳騎兵。見沈硯之過來,李靖勒馬道:“沈將軍,啟程吧。京城那邊,陛下還在等著我們呢。”

“嗯。”沈硯之應了一聲,轉頭望向雁門關的城樓。這座他堅守了無數日夜的雄關,此刻在晨光中顯得格外雄偉。他心中百感交集,有不舍,有牽掛,更有對未來的期許。

“駕!”李靖一聲令下,騎兵隊伍緩緩出發,朝著京城的方向疾馳而去。沈硯之策馬走在隊伍中間,不時回頭望向雁門關,直到那座雄關漸漸消失在視野儘頭。

路途遙遠,曉行夜宿。這一日,隊伍行至一處驛站,正要歇息,卻見一名驛卒匆匆跑來,遞給沈硯之一封信函。信封上的字跡娟秀,正是他妹妹沈清禾的筆跡。

沈硯之心中一喜,連忙拆開信封。信中寫道:“兄長親啟:聽聞雁門關大捷,兄長立了大功,全家上下都為你高興。父親母親身體康健,隻是日夜思念兄長,盼你早日歸來。小妹近日學會了做桂花糕,特意為你留了一匣子,等你回京,定要嘗嘗我的手藝。還有,父親說,此次你立功還京,定會有不少人家上門說親,他和母親已經幫你留意了幾家,等你回來細細商議……”

讀著妹妹的信,沈硯之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溫柔的弧度。離家數年,他最牽掛的便是家中的父母與妹妹。信中的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家人的思念與期盼,讓他連日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他提筆回信,詳細訴說了雁門關一戰的經過,叮囑父母注意身體,讓妹妹安心等待,待慶功宴結束後,便回家探望他們。寫完信,他將信交給驛卒,心中對京城的思念愈發濃烈。

十日後,隊伍終於抵達京城。城門處早已人山人海,百姓們自發前來迎接凱旋的將士,街道兩旁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孩子們捧著鮮花,向士兵們拋去,口中高呼著“將軍威武”“英雄歸來”。

沈硯之騎在馬上,望著眼前這熱鬨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正是因為有了雁門關那些將士的犧牲,才有了京城的安寧與繁華。他抬手向百姓們致意,眼中滿是堅定:定要守護好這山河無恙,百姓安康。

李靖與沈硯之在城門口與百姓們短暫互動後,便率領隊伍前往皇宮。太極殿外,文武百官分列兩側,皇帝親自站在殿門口迎接。見李靖與沈硯之走來,皇帝快步上前,扶起正要跪拜的二人,語氣欣慰:“二位將軍辛苦,快快請起。雁門關一戰,你們為我大靖立下了汗馬功勞,朕要親自為你們接風洗塵。”

“陛下聖明,臣等不敢當。”二人齊聲應道。

進入太極殿,殿內早已擺好了盛大的慶功宴。殿中央的禦座上,皇帝居中而坐,兩側依次排列著文武百官的席位。桌上擺滿了珍饈佳肴,瓊漿玉液,殿內樂聲悠揚,舞姬翩躚,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慶功宴按照皇家規製舉行,先是皇帝致辭,表彰將士們的功績,隨後便是行賞賜禮。皇帝親自為李靖頒發了衛國公的金印與食邑文書,又賜予他黃金千兩,錦緞千匹,以及一柄禦用的七星劍。


最新小说: 天師歸來都市伏魔錄 致命重生:化學物語 天下一帝秦始皇 大明:剛穿越就被錦衣衛抓了 殺敵漲修為?我以鐵血築長生 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 讓你教書啟民智,你教全民修武? 世子去哪了? 公路求生:被抹殺後,她讀檔重來 明末:從遼東開始,打造盛世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