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網絡”的初步激活,宛若在冰冷死寂的宇宙深空中,點亮了一片由無數微弱星火連接而成的、節律脈動的星網。來自各個遙遠星域、不同文明“搖籃”的應答信號,雖大多孱弱不堪,裹挾著陷落前的悲鳴與絕望中的堅守,但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曲不屈的秩序宣言。
“方舟一號”的指揮中心已臨時轉移至受損較輕的備用區域),原本彌漫著絕望與毀滅氣息的空氣,此刻被一種更複雜的氛圍取代——那是希望與磅礴壓力交織的沉重。主屏幕上,代表“搖籃網絡”接入節點的光點稀疏卻堅定地閃爍,每一點微光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在血火中掙紮的文明末路堡壘。
技術組透支算力,依托網絡回傳的碎片化數據流,試圖拚湊“大寂滅”浪潮的整體態勢。結果令人窒息:超七成已知“搖籃”坐標已信號湮滅或觸發陷落警報,剩餘節點亦多處於被圍獵狀態。“外域”的力量,遠超最壞預估。
“網絡穩定度僅維持在臨界閾值3……信息傳遞延遲極高,且充斥乾擾噪波……”
“多個節點報告能源枯竭、結構崩損……它們正憑最後意誌力維係連接……”
王副主任倚坐於臨時指揮椅,麵色蠟黃如紙,聲音嘶啞:“我們必須有所行動……不能眼睜睜看著它們逐個熄滅……”
就在眾人為嚴峻形勢焦灼不已時,淩薇懷抱著因本源耗損陷入沉眠的孩子,再度來到臨時架設的、與三枚諧振器相連的簡易共鳴陣列前。孩子麵色仍顯蒼白,呼吸微弱,但生命體征已平穩,似在進行深度本源修複。
“僅靠連接遠遠不夠,”淩薇凝視屏幕上搖曳的節點光點,聲音雖輕,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它們需要本源支撐,更需要……信念錨點。”
她將孩子小心安置於身旁的特製養護艙內,隨即雙手按向控製界麵。但這一次,她並非強行引導能量,而是要“織構”一種更微妙、更本質的存在——意誌共鳴。
她閉上雙眼,意識沉入剛成型的脆弱“搖籃網絡”。此刻的她,不再僅是“方舟一號”的淩薇,而是暫時化身為這張網絡的……核心意識節點。
她觸到了“守護者之盾”陷落前,“文明意誌聚合體”自爆時傳遞的終末決絕與守護信念;
她觸到了某個未知“搖籃”內,守軍彈儘糧絕時發起的最後自殺式衝鋒的悲壯;
她觸到了另一節點的幸存者擠在最後避難所,以古老歌謠維係希望火種的堅韌……
這些破碎卻熾熱的情感、信念與記憶,宛若星塵細流,透過網絡彙入淩薇的意識。她未加抗拒,反而敞開心扉,以“織構者”的獨特天賦,將這些跨文明、跨個體的“意誌碎片”,小心翼翼地“織構”成團!
這不是能量融合,而是精神維度的共鳴與加持!
隨著她的引導,一股無形卻具質的、由無數不屈意誌凝聚的“跨文明信念洪流”,沿“搖籃網絡”的連接逆向奔湧,流向那些最黯淡、最危急的節點!
效果雖非立竿見影,無法即刻扭轉戰局,但那些瀕臨陷落的“搖籃”中,苦苦支撐的守軍,宛若在絕望深淵裡聽見了跨越星海的同胞呐喊——源自信念的力量如強心劑般注入幾近枯竭的精神維度,讓渙散的意誌重新凝聚,爆發出最後潛力!
一時間,數個節點的陷落警報竟奇跡般暫穩!雖仍搖搖欲墜,卻未停止戰鬥!
就在淩薇全力維係“搖籃網絡”精神共鳴時,一段來自顧廷錚、經多重加密與中轉的超光速通訊,終突破“外域”乾擾,接入網絡。
“……薇……網絡信號已接收……我們……損失慘重……但成功攜載‘守護者之盾’的部分‘文明火種’核心數據……及……截獲的少量‘外域’活性組織樣本……”
顧廷錚的聲音滿是疲憊,卻藏著任務達成的釋然:“……但我們……已遭精準鎖定……無法按原計劃歸航‘方舟一號’……”
通訊畫麵極度紊亂,映出“殘翼”艦隊殘存的幾艘艦艇,正被數倍於己的“外域”追獵艦隊死死咬住,在星骸雲中亡命穿梭。
“……依托網絡共享星圖……我們發現一條……或可抵達‘織星者’提及的……隱秘錨點星域的路徑……”
顧廷錚的影像因乾擾劇烈閃爍,眼神卻異常堅定:“……我們決定……變軌……將‘火種’與樣本……送達彼處……為未來……留存最後種子……”
“……勿等我們……重複……勿等我們!護好孩子……守護好……網絡……”
通訊戛然而止,信號徹底湮滅。
指揮中心陷入死寂。顧廷錚與“殘翼”艦隊,選擇了最悲壯的路——以身作餌引開追獵艦隊,將最後希望火種送往未知隱秘之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