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門在身後化作細碎的銀藍色光點消散時,淩薇的靴底先一步觸到了g03行星的苔原——那層淡紫色苔蘚厚得能沒過腳踝,指尖按下去會陷出淺坑,鬆開時又帶著潮濕的彈性,空氣中飄著若有若無的金屬腥味,是地表輻射與大氣反應的味道。隊員們的呼吸聲格外清晰,有人摘下頭盔時,呼出的白氣在零下五度的低溫裡瞬間凝成細小的冰晶,落在苔蘚上,沒幾秒就被地表緩慢釋放的地熱烘成了水汽。
空中,三個梭形“巡天者”仍懸在三百米高的地方,水銀般的表麵不再是全然的平滑,偶爾會掠過幾縷極淡的銀紋,像電流在皮下流動;它們轉動時沒有引擎轟鳴,隻有空氣被悄無聲息推開的低吟,類似深海裡鯨類的低頻震顫,貼在胸口能感覺到輕微的共振。那股冰冷的注視感比之前更具體了——像是有無數根細針懸在頭頂,既不落下,也不離開,讓負責警戒的隊員下意識把能量步槍的保險栓扳到了“待發”位置,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淩薇迅速抬手按了下手腕上的戰術終端,綠色的全息名單立刻展開:隊員12人,無缺失;掛在隊員背包側袋的采集設備,屏幕都亮著淡藍色的工作燈——剛才在地底遺跡被星靈能量衝擊時,有兩台設備的外殼磕出了凹痕,但數據接口的紅燈沒亮,說明核心存儲模塊完好。
“立刻返回登陸艙,保持戰鬥隊形,間距三米。”她的聲音壓得很低,卻能穿透苔原的寂靜,“技術組優先護著數據設備,醫療兵跟在隊尾,注意監測隊員生命體征。”她眼角的餘光始終盯著空中的巡天者,指尖還殘留著剛才注入星輝蘭能量時的灼熱感——那股“未授權能量交互”的波動會不會觸發巡天者的防禦機製?她不敢賭,隻能加快撤離節奏。
隊員們的行動比訓練時更緊繃:負責開路的隊員用靴尖撥開沾著冰晶的苔蘚,避免踩中可能存在的地質裂縫;背著采集設備的技術員把設備抱在胸前,走得格外穩,生怕顛簸損壞數據卡;隊尾的醫療兵則舉著便攜監測儀,屏幕上跳動的心率數值大多在90次分以上,是高度緊張的表現。三個巡天者始終保持著等邊三角形的陣型,同步跟在隊伍後方五十米處,既不靠近,也不遠離,像三尊沉默的押送者,直到登陸艙的艙門緩緩合上時,它們才停下移動,銀藍色的紋路漸漸隱沒在水銀表麵。
當三艘登陸艙突破大氣層時,舷窗外的景象格外震撼:下層大氣是渾濁的暗紫色,夾雜著橘紅色的輻射雲,往上走顏色逐漸變深,直到穿出大氣層的瞬間,墨黑色的宇宙突然鋪開,無數恒星的光芒像碎鑽般砸在舷窗上。直到登陸艙與“方舟一號”的對接艙發出“哢嗒”的鎖定聲,淩薇才鬆了口氣——她透過舷窗最後望了一眼g03行星,那三個巡天者已經沒入了淡紫色的雲層,隻在雲頂留下三圈極淡的銀暈,像被水洇開的墨痕。
回到“方舟一號”的醫療艙時,淩薇的膝蓋有些發虛——過度消耗星輝能量讓她的眼前總飄著淡金色的光斑,連呼吸都帶著輕微的滯澀。醫療艙的白色燈光下,顧廷錚躺在透明的營養艙內,艙壁上滾動著綠色的生命體征數據:腦波頻率從之前的0.1hz幾乎接近植物人狀態)猛地躍升至2.3hz,雖隻持續了三秒,卻讓圍在旁邊的醫護人員都攥緊了拳頭;他胸口的星形胎記原本是暗灰色,此刻正泛著淺金色的微光,光芒像水流般緩緩轉動,每轉一圈,就有一縷細如發絲的光絲飄出營養艙,落在淩薇伸過去的手背上,帶著溫溫的觸感,像曬過太陽的溪水。
“隊長,星輝蘭的數據出來了!”技術組的小陳推著便攜工作站跑過來,屏幕上的折線圖陡峭得幾乎成了豎線——活性指數從注入前的12飆升至91,能量簽名的波動曲線穩定得像直尺,最下方的一行小字標著:“已啟動自主能量轉化,正吸收前哨站殘留的星靈能量濃度0.03單位立方米)”。生物學家老周扶著眼鏡,聲音還在發顫:“這種植物的細胞壁裡有特殊的能量儲存結構,像微型電池,而且能兼容星靈能量和人類的星輝能量——你注入的能量不僅激活了它,還讓它學會了‘篩選’,把雜質都過濾掉了!”
淩薇輕輕把手貼在營養艙的艙壁上,掌心立刻傳來一股微弱的暖流——那是顧廷錚體內的能量在反饋。暖流順著手臂往上走,流過肩膀時,之前因能量枯竭導致的酸痛感漸漸消退;走到胸口時,她能感覺到自己的星輝能量核心在緩慢複蘇,像冬眠過後的種子開始發芽。醫療兵突然“呀”了一聲,指著監測儀:“隊長,您的星輝能量濃度從0.2單位回升到0.5單位了!而且波動越來越平穩!”
原來星輝蘭不僅被激活,還把她的能量“提純”了——那些過濾掉雜質的精純能量,通過某種看不見的聯係傳給了擁有星靈血脈的顧廷錚,而顧廷錚又無意識地將這份生機反哺給了她。淩薇看著營養艙裡顧廷錚微微舒展的眉頭,忽然想起在地底遺跡時,星輝蘭的花瓣曾輕輕蹭過她的指尖,那時她還以為是錯覺,現在才明白,那是植物在主動建立能量鏈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指揮室裡的技術團隊正圍著全息投影台忙碌。投影台上,諾恩星域的星圖正緩緩旋轉,淡藍色的光點代表恒星,白色的線條標注著航道,其中幾顆恒星旁還閃爍著紅色的三角標記——那是星靈族標注的“危險引力區”,旁邊的注釋寫著“隕石帶密度>500顆立方光年”。負責解讀科技數據的工程師小李,正用激光筆指著一段閃爍的代碼:“你們看這個能量傳輸公式,星靈族用的是‘共振傳輸’,損耗率隻有3,咱們方舟現在的能量傳輸損耗率是28,要是能學會這個,修複方舟的生態循環係統至少能快半年!”旁邊的生態學家則盯著本地動植物資料,手指在投影上點了點:“g03行星的‘鐵葉蕨’能吸收輻射,每平方米葉片每天能淨化0.1單位的輻射量,正好能用來建基地的外圍隔離帶!”
最讓人緊張的是那段殘缺的日誌。全息屏幕上的字體是淡紫色的,有些字符已經被磨損,比如“搖籃”兩個字的右側一半被模糊的光斑覆蓋,隻能看到“搖”字的提手旁和“籃”字的竹字頭;日誌讀取時,終端還發出“滋滋”的電流聲,每到“代價”兩個字,聲音就會突然尖銳,像是老式收音機遇到乾擾,讓在場的人都下意識屏住呼吸。
“‘大寂滅’是‘搖籃’實驗失控導致的?”副隊長張誠皺著眉,手指在“非自然現象”那幾個字上反複劃過,“那‘巡天者’既然是守護陣列,為什麼不阻止我們進入遺跡?”
“日誌裡說‘受核心指令約束’。”淩薇湊過去,盯著“其庇護亦有代價”那行字,指尖輕輕敲了敲屏幕,“可能我們注入星輝蘭的能量,剛好觸發了某種‘授權條件’——巡天者允許我們帶走數據,但也在觀察我們的選擇。”
此時,“方舟二號”的維修報告也傳了過來:引擎艙的破損部件已更換,航行係統恢複80功能,能支持亞光速飛行;g03行星的地表環境評估表上,紅色預警項隻有“輻射濃度0.08單位立方米”低於人類耐受極限的0.15單位)和“夜間低溫25c”,備注欄寫著“封閉基地可通過地熱供暖+輻射屏蔽層解決”。
指揮室裡的氣氛變得微妙起來——有人盯著星圖上的“源初之地”標記,眼神裡滿是期待;也有人看著維修報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戰術終端,顯然在顧慮未知的風險。淩薇走到投影台前,先看了眼醫療艙傳來的實時畫麵:顧廷錚的胸口,那縷淺金色的微光還在緩緩流轉,生命體征數據比十分鐘前又穩定了些;再看向星輝蘭的監測數據,活性指數已經漲到了93,正緩慢吸收著艙內的模擬環境能量。
她抬手按了下終端,把星圖放大,那條由密鑰和顧廷錚血脈指引的路徑,像一條銀色的絲帶,從g03行星延伸向銀河係深處,儘頭藏在一片濃密的星雲後麵。
“我們不會久留。”淩薇的聲音打破了寂靜,目光掃過指揮室裡每一張臉——有人臉上還沾著維修時的油汙,有人眼底帶著熬夜的紅血絲,但所有人的眼神都落在她身上,帶著期待與信任,“休整一個月:維修組全力修複‘方舟二號’的引擎,爭取恢複100航行能力;資源組去g03行星采集鐵葉蕨和地熱樣本,搭建自動化前哨站,用星靈的能量屏蔽技術做防護層;技術組優先解讀能量傳輸和生態維持的資料,把能用的技術先應用到方舟上。”
她的手指落在“源初之地”的標記上,指尖與全息投影的光點重合,泛起細碎的銀芒:“一個月後,艦隊啟航。我們必須找到‘源初之地’——為了弄清楚‘凝固’的真相,為了讓方舟上的人能真正在某個星球落地生根,也為了……讓顧廷錚醒過來。”
終端屏幕上,星輝蘭的葉片輕輕顫動了一下,像是在回應她的話;醫療艙裡,顧廷錚的嘴角似乎微微向上彎了彎,胸口的淺金色微光,又亮了一分。
喜歡七零軍工首席夫人請大家收藏:()七零軍工首席夫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