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宗和黎詠詩進入戲院後,發現已經有不少人早早進入放映廳。
兩人找了一個相對僻靜的位置坐下,一邊嗑瓜子,一邊閒聊起來。
平安戲院是一家有800多個座位的中型影院,林潮宗這世還是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
這種一個放映廳800多個座位的影院,林潮宗還是第一次體驗。
後世大多數影院都是多廳放映,座位根本沒有這麼多。
這時期,香江電影院也就100多家,不過大多數都是小電影院,以自營為主。
嘉禾和邵氏院線是香江最大兩家院線,擁有的電影院數量也才十多家。
電影院放映廳的內部構造,和後世多廳影院不同。
都是以單廳多座電影院為主,影院容量呈現“金字塔”結構。
最頂層的超大型戲院,座位通常都在千人以上規模為主。
這種大型戲院都是香江城市文化地標。
這種戲院在香江一共都沒多少家。
大部分都掌握在邵氏和嘉禾院線手中。
銅鑼灣邵氏影院,就是香江大型影院之一,可容納上千人同時觀影。
新蒲崗麗宮戲院,擁有3000個座位,是香江座位數最多的戲院。
這些大戲院,通常作為電影首映時,舉辦發布會所用。
香江最主流的電影院,還是5001000座次的單銀幕大場館影院。
主流電影,都會在這些電影院中上映。
其次還有一些四五十座次的小型特色影院,甚至還有露天放映點,滿足多樣化需求。
主流電影發行,根本不會將這類影院考慮在範圍內。
放的都是一些老電影,或者“特色”電影,靠著低價格和特殊人群賺取利潤。c的兩廳影院實驗。
歐美發達地區市場,也才普及不久,市場都還沒有普及完。
多廳影院看起來可以同時放映多部電影,可對香江的市場來說根本不實用。
一方麵是因為多廳影院所需數字設備、分線放映係統等技術依然不夠成熟。
單廳影院建造成本更低,還沒有複雜排片係統,適合香江中小影院的生存策略。
另一方麵是電影數量問題,多廳影院需要大量電影支持。
香江現在一年電影產量,也不過200部左右,能夠達到上映要求的電影,更是屈指可數。
電影數量不夠,貿然開設多廳影院隻會增加成本,那是找死行為。
…………
就在林潮宗和黎詠詩聊的正歡時,放映廳燈光熄滅,放映廳,陷入一片黑暗中。
緊接著,大熒幕亮起。
嘉禾電影標誌出現在大熒幕上。
“《師弟出馬》我已經是三刷,這絕對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這次也是第二次看,陳龍的電影有意思,有功夫,還有喜劇,和李小龍電影不一樣。”
“報紙上說,《師弟出馬》上映半個月,票房已經突破700萬港元,這電影說不定能突破1000萬港元票房。”
“我跟你說,陳龍接下來會…”
“我最恨劇透的人…”
“劇透狗滾…”
在影迷議論聲中,電影已經跳過序幕,進入劇情之中。
隨著電影逐漸進入高潮,放映天空的笑聲逐漸增多。
黎詠詩也同樣被劇情所吸引,看的津津有味。
享受過後世高清畫麵的林潮宗,看到現在這模糊的畫布電影,那種體驗感簡直了!
加上這部電影,在前世他就看過幾遍,對劇情很熟悉,就更提不起興趣。
《師弟出馬》是陳龍首部自導自演的動作喜劇電影。
講述了小鎮武館師弟阿龍,為拯救被黑幫收買的師兄阿昆,與反派展開冒險鬥爭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當中,陳龍首次將“雜耍式打鬥”融入功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