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舉著小本子跟在後邊:“李老師拾第一筐啦!+2分!”
第二天,李淑芬在記工房碰著了劉會計。
老頭正對著算盤發愁:“這月工分冊對不上,差了二毛三。”她鬼使神差湊過去:“我幫您核對吧?”劉會計眼睛一亮:“成!對完賬算三分!”等她趴在桌上算完三頁紙,劉會計拍著大腿笑:“到底是縣裡來的,算盤珠子撥得比我家那口子納鞋底還利索!”
第三天傍晚,李淑芬站在夜校講台前,手心全是汗。
台下坐滿了抱著娃的嬸子、卷著褲腿的漢子,最前排是幾個豁牙的小娃,仰著腦袋看她。
楊靖沒露麵,隻讓王念慈遞了張紙條:“說您最想說的。”
她摸出兜裡的識字卡,那是拾糞時妞妞塞給她的,邊角沾著草屑:“鄉親們,我教了十年書,總覺得教育得在教室裡。可這三天我拾糞、對賬、聽孩子們背‘日’‘月’‘星’,才明白——”她喉嚨發緊,“真正的學問,得從泥裡長出來。”
台下忽然響起掌聲。
張大山拍得最響,茶缸子都差點摔了:“中!這話說到咱心坎裡了!”小石頭娘抹了把眼角,把妞妞往台上推:“妞妞,給李老師遞存折!”
紅布封麵的存折攤開,“李淑芬”三個字是王念慈用毛筆寫的,底下蓋著五個屯的木刻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積分欄裡,“拾鮮糞3筐+6分”“核對工分冊+3分”“夜校發言+1分”,合計10分——比入門任務還多了五分。
“從今往後,李老師不是‘上級派來的’,是咱‘知識銀行’第108號儲戶。”
楊靖的聲音從教室後門傳來。
李淑芬轉頭,見他靠在門框上,手裡轉著根鉛筆,眼睛亮得像星子。
係統麵板在他眼前閃過微光:【外來力量本土化】達成,解鎖“群眾教育認證體係”。
他沒急著看詳情,目光落在李淑芬發紅的眼尾上——那是白天幫王嬸家讀化肥說明書時,被風刮了一臉灰。
“李老師提的廣播站播識字歌,咱試試。”楊靖衝王念慈點頭。
王念慈拍了拍手,十幾個孩子湧上台,舉著竹板脆生生唱:“工字不出力,白拿工分沒道理;學字不挑擔,認再多字也白搭!”
張大山笑得直拍腿,連來視察的公社乾事都跟著打拍子:“這快板比大喇叭還帶勁!”散會時,他拽住楊靖衣角:“那啥……能不能讓李老師教我打竹板?回頭我去鄰屯宣講,準能把人都招過來!”
月末總結會,李淑芬的觀察日記攤在聯席會桌上。
最後一頁寫著:“真正的教育不在教室,而在糞筐與書包之間。”她推了推眼鏡,把新批的流動圖書箱往前挪了挪:“縣裡給了十本舊書,但我跟他們說,得蓋咱聯席會的章——往後這書就是‘知識銀行’的資產。”
楊靖翻開書,扉頁上“平安—李家知識銀行聯席會監製”的紅章還帶著墨香。
他抬頭,正看見李淑芬蹲在油印機旁,跟趙鐵柱學刻蠟紙。
她襯衫袖子挽到胳膊肘,臉上沾著藍油墨,嘴裡念叨:“‘鋤’字左邊是‘金’,右邊是‘助’,合起來就是鐵家夥幫著種地……”
係統提示音再次響起,楊靖低頭,看到新解鎖的功能裡,“民間教員資格證”幾個字泛著暖光。
他摸了摸兜裡的刻刀——前兒個在縣城刻字鋪定製的,刻著“平安屯聯席會”的新章,正等著派上用場。
窗外的月光爬上油印機,李淑芬的蠟紙刻到最後一句:“願每個肯彎腰的老師,都有一本自己的存折。”
喜歡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請大家收藏:()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