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是集體織的。”楊靖指了指窗外曬場,新織的藍布正搭在繩上曬,“咱織的布,三成收益歸隊裡。您拿這三成,辦夜校、買燈油、修農具,不比乾巴巴記工分強?”
劉會計適時掏出分紅賬本,翻到最新一頁:“李隊長您瞧,上個月副業收益一百二十塊,三成三十六塊,已經記在隊賬上了。”
老李頭湊近看賬本,老花鏡滑到鼻尖:“這……這是真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您再瞧。”楊靖翻開另一本,“隊裡用這三十六塊,買了十盞煤油燈,給夜校用;修了五張犁鏵,省了二十工分;剩下的錢,存著給麥收買鹽巴。”
老李頭的眉頭慢慢鬆了:“合著這布票不光是你們的,還是隊裡的?”
“是集體的。”楊靖笑著給老李頭續茶,“您當隊長的,不就圖個‘多乾多得’?工分是糧,布票是糖——糧管飽,糖管甜,兩樣都有,大夥兒乾活兒才更起勁兒。”
老李頭端起茶碗抿了口,茉莉花香混著暖意漫開:“行,就按你說的辦。但先試三天,出岔子我拿你是問!”
三天後,打穀場熱鬨得像過年。
張大山扯著嗓子念名單:“小石頭娘,春耕期間多插一畝秧,獎五尺布票!”
小石頭娘抹了把臉,紅著眼眶上台。
王念慈把布票遞過去時,故意提高聲音:“這是生產隊特批的‘勞動榮譽證’,紅紙上蓋著隊裡的章呢!”
台下有人嘀咕:“這布票,咋比工分還體麵?”
老李頭站在台側,故意咳嗽兩聲:“體麵?這是隊裡給的彩頭!工分記在賬上,布票攥在手裡——你超額乾了活兒,隊裡看得見,摸得著!”
掌聲“轟”地炸響。
小石頭娘舉著布票衝台下喊:“他爹,明兒咱拿這布票換塊花布,給閨女做條新裙子!”人群裡響起一片哄笑,幾個懶漢擠在後排,搓著手小聲說:“明兒我也早點出工,爭取拿張榮譽證!”
當晚,楊靖家的電話鈴響了三遍。
第一遍是柳河屯的趙隊長:“聽說你們獎布票,咱能學不?”第二遍是北屯的孫會計:“你們那分紅賬本咋記的?給咱說道說道!”
楊靖讓劉會計拿筆記:“獎布票可以,但得由生產隊出麵,從副業分紅裡列支,記在隊賬上。要是拿自家布票亂獎,那是胡來!”他掛了電話,係統麵板突然泛起金光,提示音在腦海裡炸響:“【體製兼容】達成,民間激勵與集體製度共存,解鎖‘雙軌記賬法’——可同步運行工分與積分係統。”
楊靖摸著下巴笑了,提筆在《協作手冊》上寫:“布票是‘外功’,工分是‘內功’。外功換彩頭,內功定口糧。外功練得好,內功更帶勁。”
窗外,小石頭娘正帶著婦女會核對明日獎勵名單。
煤油燈下,新印的布票泛著暖光,背麵的小字在紙上跳動:“勞動所至,寸土生金。”
後半夜,楊靖剛要睡下,劉會計氣喘籲籲跑來:“靖子,縣供銷社來電話,說新印的pf係列布票到了,讓咱去取——說是專門給柳河屯備的。”
楊靖裹緊棉襖,望著窗外的星子笑了。
這屯子的熱鬨,從來就沒斷過;這屯子的故事,才剛翻到新一頁。
喜歡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請大家收藏:()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