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的“星空之淚”被推開的畫麵,成為了節目開播以來第一個名場麵。
直播間的熱度不降反升,無數聞訊而來的樂子人湧了進來,就想看看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終極裁決官”還能整出什麼活兒。
主持人顯然也得到了後台的指示,他用一種更加亢奮的語調,迅速將流程推向了下一位。
“讓我們短暫地告彆視覺的夢幻,來迎接一位真正的學院派天才!”
“他年僅二十四歲,卻已經是國內頂尖烹飪學院的博士在讀生!他堅信,烹飪是科學,是美學,更是哲學!他的畢業論文《論解構主義在淮揚菜中的應用與重塑》曾引發業內劇烈討論!有請我們的第三位挑戰者——方哲!”
燈光亮起,一個戴著無框眼鏡,氣質斯文乾淨的青年廚師,推著一輛特製的恒溫餐車,不疾不徐地走上舞台。
他不像之前的老師傅那樣緊張,也不像莉莉安那樣刻意討好鏡頭。
他身上有一種屬於學者的沉靜與自信,仿佛不是來比賽,而是來發表一篇學術論文。
“各位老師好。”
方哲對著評委席微微鞠躬,聲音清晰而沉穩。
他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打開了餐車的蓋子。
那一瞬間,整個演播廳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那不是一個盤子,那是一幅畫。
一個直徑超過半米的純白色骨瓷大平盤,被當成了畫紙。
盤子的一側,是用墨魚汁調和的濃醬,以中國水墨畫的寫意手法,勾勒出了遠山的輪廓和嶙峋的江岸。
幾顆翠綠的豆苗,錯落有致地點綴其上,宛如岸邊的幾叢青竹。
盤子中央,是“江麵”。
幾片煎至金黃、散發著淡淡焦香的大號帶子,像是江上漂流的幾葉扁舟。
旁邊,用橙紅色的胡蘿卜泥和淡黃色的南瓜泥,以印象派的點彩畫法,渲染出了一片絢爛的晚霞倒影。
而最絕的是,在“江麵”的儘頭,一小撮用分子料理手法打出的、細膩潔白的檸檬泡沫,如同一輪初升的江月,散發著清冷的光暈。
整道菜,構成了一幅意境悠遠、美輪美奐的《秋江暮色圖》。
“我的天……”
安托萬·李再次發出了讚歎,他身體前傾,扶著眼鏡仔細端詳,臉上寫滿了興奮,
“這已經不是oking,這是architecture!把食材的形態、顏色、質感進行解構,再用繪畫的邏輯重新組合,這種ncept,太天才了!”
【臥槽!這真的是吃的嗎?我傻了!】
【這盤子端上來,我都不敢下筷子,生怕破壞了這幅畫!】
【這才是藝術!剛才那個網紅的星空跟這個一比,簡直就是幼兒園塗鴉!】
【學霸的世界我們不懂,他這道菜我感覺能直接掛到美術館裡去。】
方哲的臉上,露出了意料之中的自信微笑。
他拿起話筒,開始闡述自己的創作理念:
“我這道菜,名叫《秋江暮色圖》。我想探討的是東方寫意與西方構成之間的哲學關係。遠山的墨魚汁醬,代表的是傳統中餐的‘意’,是神似;而江麵的帶子與醬汁,采用的是法餐的低溫慢煮與醬汁滴墜技法,代表的是西餐的‘形’,是精準……”
他引經據典,從宋代山水畫的留白,談到包豪斯的設計理念,聽得台下觀眾雲裡霧裡,不明覺厲。
簡承望捋著自己的山羊胡,罕見地露出了讚許的神色:
“以盤為紙,以醬為墨,以食為景。立意甚高。”
陶德正也點點頭:
“後生可畏啊,能把這麼多想法融到一道菜裡,不簡單。”
眼看就要獲得滿堂彩,方哲的臉上已經浮現出了勝利者的光輝。
然而,意外發生了。
最先動手的蘇月禾,隻是用刀叉輕輕切下了一小塊帶子,送入口中,咀嚼了兩下。
然後,她放下了刀叉。
全場的目光,瞬間聚焦在她身上。
“方哲。”蘇月禾的聲音依舊平靜,卻像一把冰冷的探針,精準地刺向了這幅完美畫卷的核心。
“為了在盤子上完成這幅構圖複雜的畫,從第一筆醬汁落下,到最後一顆豆苗擺好,你花了多長時間?”
方哲愣了一下,下意識地回答:
“大概……十五分鐘左右。”
“是的,十五分鐘。”
蘇月禾點了點頭,
“在你追求極致的視覺藝術時,你最核心的主食材——那幾顆本應滾燙鮮嫩的香煎帶子,已經徹底涼了。”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驚雷!
方哲臉上的自信笑容,瞬間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