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份這個,李莊白肉。”
陳品的聲音很平淡。
這平淡的聲音,卻像一陣春風,吹散了“轟炸櫻都”帶來的、彌漫在空氣中的硝煙與激蕩。
黛西和金知妍則低聲交談著,林晚在中間小聲翻譯,兩個外國姑娘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被文化深度洗禮後的肅然。
【我還在回味剛才那聲響,頭皮都是麻的。】
【今天這直播看下來,感覺自己升華了,以後吃鍋巴肉片,我得站起來吃,以示尊敬!】
【李莊白肉?這是啥?聽起來好像沒剛才那個帶勁啊?】
【前麵的,彆亂說,李莊白肉可是川菜裡的一絕!品哥點的菜,必有深意!】
老板剛收拾完那隻光潔如洗的大盤子,聽到陳品點菜,立刻又樂嗬嗬地湊了過來。
“要得!李莊白肉,我們店的拿手菜!”
他麻利地在單子上一劃。
“小夥子很會點嘛,剛吃了‘轟炸櫻都’,再來個白肉,一剛一柔,一熱一冷,最是地道!”
說完,他便轉身進了後廚。
這次上菜的速度,快得出奇。
不過兩三分鐘,一個女服務員就端著一個巨大的青花瓷盤走了過來。
如果說剛才的“轟炸櫻都”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史詩。
那眼前的這道李莊白肉,便是一幅意境悠遠的工筆畫。
盤子大得誇張,但裡麵的主角——肉,卻鋪得極有章法。
一片片幾乎半透明的肉片,又長又寬,肥瘦相間的部分呈現出清晰的紋理,瘦肉緋紅,肥肉瑩白。
它們如同一匹匹輕薄的絲綢,被廚師用巧手疊放、卷曲,在盤中堆砌成一座層巒疊嶂的“肉山”。
肉片的邊緣,薄得仿佛能透出光來。
那是一種讓人根本無法相信這竟是豬肉的纖薄。
旁邊,還跟著一個小巧的蘸料碗,裡麵是紅褐色的醬料,濃鬱的蒜香混合著辣椒的香氣,直往人鼻子裡鑽。
“哇哦……”
黛西發出了標誌性的感歎。
“這……這也是豬肉嗎?它看起來像紙一樣薄!”
金知妍則直接拿起了相機,她被這種極致的刀工美學徹底吸引,忍不住想要記錄下來。
“彆急著吃。”
陳品笑著按住了躍躍欲試的錢飛。
他拿起筷子,卻沒有去夾肉,而是先講述起來。
“這道菜,全名叫‘李莊刀口蒜泥白肉’。”
“它還有一個曾用名,叫‘蒜泥裹腳肉’。”eat?)”
黛西聽完林晚的翻譯,一臉困惑,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奇怪。”
“因為肉片又長又薄,吃的時候要用筷子裹起來,形態上有點像舊時候的裹腳布,所以得了這麼個鄉土氣的名字。”
陳品解釋道。
“後來,還是在抗戰時期。”
陳品的話題,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今天的主線上。
“當時,為了躲避戰火,大量的文化機構、高等學府都內遷到了蜀地。其中,一個叫李莊的古鎮,就接納了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等一大批頂尖的學者文人。”
“這些學者在李莊治學時,吃到了這道菜,都覺得美味無比。但當時中央研究院的一位所長,叫陶孟和,他覺得‘裹腳肉’這個名字實在不雅,配不上這麼精湛的廚藝。”
“於是,他便提議,改名為‘李莊白肉’,既點明了產地,又突出了它的特色。”
“所以,這道菜的名字,也承載著那段文人風骨與烽火歲月交織的曆史。”
一番話,聽得眾人恍然大悟。
原來,今天這兩道菜,都與那段歲月有關。
一道是市井百姓宣泄怒火的咆哮,一道是文人雅士賦予風骨的詩篇。
【我靠!又是一道有故事的菜!我今天真是來著了!】
【一個‘轟炸櫻都’,一個‘李莊白肉’,一個代表武,一個代表文。品哥這頓飯,是想告訴我們,華夏人的骨氣,刻在各行各業的骨子裡!】
【哭了,真的哭了。原來美食的背後,是這麼厚重的曆史和文化。】
陳品說完,這才夾起一片肉片。
那肉片極長,他用筷子夾住一頭,輕輕一抖,整片肉都在空中劃出柔韌的波浪。